顯示具有 睇戲生活 2019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睇戲生活 2019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The Rice Of Skywalker 不易吃


     《星戰》死忠早認定正傳始終已是最好的,前傳是魯卡斯圓心願的冗長解說,後傳是J.J. AbramsFans向的願景傳承,基本上,前後傳起承轉合,完全依據正傳三部曲「希望、敗退、重生」套路復刻,最終章由《The Return Of Jedi》來到《The Rise Of Skywalker》,天行者絕地重生跟Rey身世之謎,關係曖昧,呼之欲出。

         經歷《最後武士》假手於人拖累一役,《天行者崛起》顯見J.J. Abrams全心加速埋尾,集中Kylo RenRey雙線共行,Palpatine魔王回歸為中心,三角正邪錯縱複雜,弊在Dark Side誘因欠張力,KyloRey互動感應拖拖拉拉三部曲,吃力不討好,任二人如何I Feel You,仍觸不動觀眾情緒,連Fans Feel唔到,只怪Kylo 自相矛盾內心交戰處理失準,長期唔知佢想點,就算歸正變回Ben Solo亦不以為意。

         Rey身世揭盅一刻,同樣舖排過久,以致驚喜不大,始不及當年Darth VaderIm Your Father」突如其來震撼心靈,不是直屬就是過戶,是黑變白,又或藍變黃,總之,勿忘初心;反而今回大家最難忘對白非「我是間諜」莫屬,求其隨手拈來的,任何人都可以是間諜,媲美王晶鬧劇感之餘,尚有「如來神掌」、「雙劍合壁」、「玉女心經」…等一大堆古裝武俠素材環保崛起,武士復古,娛樂無窮。

          J.J. Abrams當然不忘玩致敬互動,如FinnPoe潛入敵船救ChewbaccaLuke原力升起沉底X-Wing戰機 、重遇《武士復仇》Darth VaderLuke決鬥現場殘骸、甚至最後在Tatooine回到Luke故居重現兩個太陽…還有LukeLeia轉化Jedi靈魂活現,《星戰》死忠應該滿載而歸,感觸良多,如此就共度42個年頭。

        至於Palpatine跟白兵依然死蠢不變,枉有密不透風的Destroyer艦隊陣勢,竟等同佈景板一擊即潰,Lando駕千歲鷹領軍找來千萬救兵又浮誇到失笑,當然Rey以終極「和理非」手段抗衡大魔頭Palpatine,港人有共鳴。

         相對上集而言,整體不過不失,總算最後冇乜事,是否甚麼「波瀾壯闊」、「氣勢強大」、「驚喜處處」、「出人意表」、「燦爛奪目」又或「最精采的一章」等名人KOL所評,見仁見智,只知道真‧星戰迷自有定斷,當人人都是Jedi大前題下,The Rice Of Skywalker 當然不易吃,砂鍋呢鑊飯亦從來不易煲!

(原文刊於U Magazine@26/12/2019)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逃出魔幻紀:霸氣升呢》: 不玩不玩還須玩


        其實,去年《逃出魔幻紀:叢林挑機》已算升呢回歸,好比《挑戰者一號》跟《奪寶奇兵》跨世代互溝,尚算好玩有Fun,透過Avatar進入Second Life重生,平凡變不平凡,過關不忘傳遞珍惜生命之道,人終須總要死一次的話,何謂Game Over真義,評價不俗,想不到,不足一年立即乘勝追拍新一集,快過打針,本地譯名《霸氣升呢》,不過,睇完似「洩氣降呢」多一點。

        上集完場明明打爛部遊戲機,今集又有人拾回不報,不玩不玩還須玩,為續集而續集自圓其說,不是霸氣,是霸王硬上弓,然後,加插兩位廢老新角玩轉Party,最後重任仍落在4位指定遊戲代言人身上,單看Dwayne Johnson如何努力扮Danny DeVito返老還童,已夠慘不忍睹,同樣地,要Jack Black 扮女角上身,演得尷尬收場,根本笑不出聲。

        幸好編劇似乎心知不妙,中途推出角色可調換水池設定,物歸原主,重新出發之同時,亦花盡心思企圖逃出叢林,於是換上沙漠雪山新戰場,玩法始終大同小異,如河馬變駝鳥太搬字過紙,就算猴子吊橋陣,等同《猿人爭霸戰》變奏版,難免有熟口熟面之感。

        話雖此說,喜見兩位老戲骨Danny DeVitoDanny Glover客串參演,透過臨老學打機過程重拾友誼,最後甚至帶出自選來生的美妙玄機,跟2000Brian De Palma《火星任務》主角Gary Sinise自選結局同出一轍,也令我想起《黑鏡》之《San Junipero》,讓虛擬國度是Second Life之論活靈活現。

        當然,「齊上齊落」是Jumanji 4人幫團隊精神座佑銘,看著他們如何由被動轉為主動,各盡己任,向強權說不,確又大快人心,問題是,繼續再玩Next Level轉新戰場的話,絕非易事,明年已有《爆機自由仁》擺明霸氣挑機,預告片先聲奪人,看來Jumanji又要改裝新玩法,否則隨時Game Over

(原文刊於U Magazine@19/12/2019)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脫單大作戰》: 中女恨嫁不成婚


        我們都試過跟住哥哥張國榮高唱「少女心事,但願我亦了解,我也能知」,其實「中女心事也沒多少男人能知」,到底,是誰設下不同年齡層的所謂「人生關口」?中女又如何?29+1又如何?到頭來,只不過是一場數字人生而已。

    《脫單大作戰》有幾大作戰?日文原名《如果美女想結婚》,改編自同名人氣漫畫,一顆恨嫁中女心,能夠吸引全日本一千萬瀏覽量人次,真的見證「脫單」有共鳴,主角還要是美女,再看看日本實況,原來中女總有難結的婚,脫單大作戰是常務,睇完過後,倒又覺得沒甚麼大不了,靚女恨嫁本是自尋煩惱。

        序幕別開生面,由一個休憩公園出發,32歲美人網頁設計師隆子,悶悶不樂在餵鴿子,突如其來一位小孩踏足驅散鴿子群,隆子說出第一句對白「好想死」後,與閨密好友惠子晚餐互談「想死」,已婚的惠子對這話題更感同身受,婚姻不一定美滿,面對忽然恨嫁的隆子,惠子從沒張揚自己婚姻問題。

        隆子,你究竟想點?由好想死、想結婚、到發現原來只想做愛、最後還是想先談戀愛,才找結婚對象…中女心事有誰知?或許女性觀眾可能容易代入明解,說到底, 型男牙醫與暖男打工仔之間,美人始終偏愛靚仔,酒店約會始不及一夜激情,脫單大前題,還需擺脫前度是有婦之夫陰霾,暖男註定冇運行。

        問題是,主線故事平淡乏味,所謂脫單大作戰,似乎只是隆子心力交戰,模稜兩可,唔知想點,只感美人在自尋煩惱之餘,兩位男角同樣悶氣迫人,不想結婚型男與怕醜暖男是否已屬日本大多數,何解不加入多幾位男角支配,好像隆子登入徵婚網站,相親眾生相奇遇一眾騎呢熟男,已是全片最好笑的唯一。

        反觀惠子才是更值得關注的敗婚人妻族,說明了脫單與婚姻,只是約定俗成的羊群心態,幸福不可強求,就讓一切隨緣吧!

(原文刊於U Magazine@12/12/2019)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官謊真相》: 香港幾時才有嘉芙蓮?


        謊天下之大謬,比比皆是,有政治就有謊言,官謊警謊同聲同戲,真相往往涉及犧牲,跌咗良心何止低層黑警,高上層直情將良心埋入深淵,此時此刻,入場睇《官謊真相》感同身受,完場後,我們不禁自問:香港幾時才有嘉芙蓮?

        這套關於2003年英美密謀出術攻打伊拉克的docudrama,事隔16年,重看當年小布殊與貝理雅新聞畫面,美國如何老屈伊拉克秘藏化武為由,記憶猶新,當年英國情報局翻譯員嘉芙蓮收到機密電郵,得知美國串通英國企圖勒索弱國在聯合國造票得以出兵,嘉芙蓮沒有跌咗良知,勇敢揭發這場美英共謀的非法戰爭罪行。

        踢爆官謊真相有幾難?內部知情者為最關鍵,嘉芙蓮跟斯諾登同出一轍,「我不是為英國政府打工,而是為英國人民服務!」這一句,任何政府公務員都值得反思,你說叛國大過天,我說人民知情更重要,得知政權犯罪仍默不作聲等同共犯,是你一世也過意不去的罪孽。

        嘉芙蓮竊聽情報工作,本為保護人民安全,難道伊拉克平民百姓又不是人?她一心只想阻止戰爭爆發傷及無辜,甚至更怕連鎖報復我國人民,將真相公諸於世,勇敢承認獨擔問責,同時喚醒「裝睡」同事們,反要嘉芙蓮安慰:「你沒有做錯事」,對方回答:「可是我沒有做對的事」,看在眼裡,心想這裡每日4點警謊「永沒有錯」記招,真的只能笑說「天謊愛沒腦」!

        全片多方位平實交待嘉芙蓮整個洩密事件過程,集結律師、傳媒、反戰分子、官方線人…不同逆權公民界別成分,齊上齊落,就算Keira Knightley跟嘉芙蓮真人不相似亦無關痛癢,觀眾很快被Keira反樸歸真的堅強個性吸引,尤其最初被調查審問對答一幕,完全演活既驚且定極矛盾心理狀況,面對穆斯林丈夫受牽連忐忑不安,又或向認罪輕判說不的堅持,沿途引人入戲,當然,大家都知伊拉克結局如何,片末顯示大量傷亡數字,強權與公理始終是不對衡。

(原文刊於U Magazine@5/12/2019)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喪青獻世樂團》: 8 Bit 活死人之旅


        日本人拍Cult片例必「估你唔到」,這套《喪青獻世樂團》玩黑色幽默玩到絢爛繽紛,可是近年日本最天馬行空玩嘢之作,初看英文片名《We Are Little Zombies》滿以為又來一套新世紀喪屍片,誰知原來此Zombies喻意厭世活死人,4個父母雙亡初中少年,沒有同病相憐,沒流過甚麼孤星淚,是喪是廢也是青又如何,X你這個垃X圾世界才是王道。

        跟NetflixX你的世界末日》同出一轍,厭世少年全球通行,導演長久允屬新世代影像行先一族,全片兩小時幾乎每格菲林如萬花筒衝擊眼球,沿途以懷舊RPG電玩活化喪青獻世人生,老實說,開首看似過癮好玩,愈睇卻愈不耐煩,尤其前半段密集旁白追睇字幕背後,還有打機式畫面跟8 Bit配樂極速流量,資訊泛濫到完全吃不消,媲美Lego Movie睇到頭暈反效果。

        無疑,編導似乎不想浪費每一秒畫面,務求觀眾目不暇給,帶來最豐富視聽之娛,是一種新世代「一秒都不能悶」慣性資訊接收病態,事實上,《喪》本身亦對當下網絡操縱人生作出強烈反諷意味,喪青獻世樂團Little Zombies成立於一個垃圾場,4位主角玩玩吓唱到走音,碰上廢青經理人竟忽然爆紅,不就是甚麼KOL速食文化現象,Don't Make Stupid People Famous每天不斷在網絡重演中。

        Little Zombies快紅快逝,歸咎於《誰是真兇》唱片碟題牽引無限風波,本地觀眾不期然對號入座,看到如人肉搜尋真兇、地鐵喪屍逃生、新生代如何看穿卑劣腐敗的大人世界、焚燒樂器向權貴說不…我們當然永不會忘記,只嘆今天熱話明日黃花,最快最新最能了不起,最後都不過空氣。

        我會形容本片為一套「8 Bit活死人之旅」音樂劇,最搞笑是由音樂人及唱片公司人員,認真地分析Little Zombies曲風有幾前所未有,我們何嘗不是聽到識得跟住唱「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及「We Are Zombies But Alive」,即場被洗腦也不自知,厭世觀後感,人生就是集結荒謬悲傷無力,比8 Bit 低處未見低解析度,直至最後一鏡眾人走入綠原,向《青春電幻物語》致敬不言而喻。

(原文刊於U Magazine@28/11/2019)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決戰中途島》: 中規中矩中途島


        入場睇《決戰中途島》純為追憶童年觀影體驗,回到1976年紐約戲院,父母帶我去睇當年宣傳為戰爭片皇之皇的《中途島戰役》,最深印象是特設「Sensurround」音效,如置身戰場打到嚟一樣,當時年紀尚少,對劇情不太明白,只記得好多戰機好多戰艦不停猛烈轟炸,相隔43年後,新版觀後感其實相差不遠。

       首先,交由Roland Emmerich執導已預告CG特技有保證,片長132分鐘幾乎打足三分二,先以偷襲珍珠港作前菜,擺明向18年前Michael Bay版本名場面挑機,連中途島戰役前因都用心拍埋,誠意可嘉,美軍上司犧牲自己救下屬與艦同葬,跟後來日本海軍將領山口多聞,戰敗與艦同歸於盡,前呼後應有心思。

        貴為二次大戰太平洋最經典海空戰役,原來當時日本零式戰機,性能比美軍戰機還要強,你有神風敢死隊自殺式直撞美艦,我有神級機師直搗黃龍炸沉日艦,雙方打得死去活來,一如以往,Roland Emmerich交足功課,連場多角度埋身重現海空激戰,目不暇給,超強機師Jimmy Doolittle人機合一,駕駛神乎其技,好比《壯志凌雲》Maverick角色靈感之源。

        片首以二次大戰前夕,美國情報官Edwin T. Layton與日木海軍總司令山本五十六雙方會面對話,已埋下偷襲珍珠港伏線,繼而令Edwin將功補過的決勝過程,截聽解碼不容有失,成為戰機空中搜尋敵方艦隊重要關鍵,個人而言,反想了解當年真實戰場下,戰機是否同在如此密集式槍林彈雨迎面交鋒?因為根本避無可避,同睇《天煞地球反擊戰》沒分別。

        完場只想到「中規中矩中途島」作總評,不吐不快,是當年有最新「Sensurround」作招來,如今花費一億美金製作費,竟連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都冇,先打八十大板,如此講求優質戲院影音享受新世代,理應好明白觀眾入場睇戰爭片,十居其九想得到官能刺激視聽之娛,或許,不少影迷選擇留待出碟在家好好享受更實際,絕對事出必有因。

(原文刊於U Magazine@21/11/2019)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安眠醫生》: 靈食物語40年


        明年才是《閃靈》電影40周年,點解《安眠醫生》唔等明年才上映?是否適值今年登月50周年又借玩陰謀論延伸有關?《Room 247》密碼啟示根深柢固,當Apple TV+ 開台劇集《太空驕子》,都講登月第一人是俄羅斯而非NASA為推想假設主題, 《安眠醫生》亦出奇地似Netflix原創奇幻劇集如《OA》及《怪奇物語》類同變種,所以,我會形容為Stephen King《靈食物語》。

        首先,就算你未睇過《閃靈》入場,也可看作是一套關於吸食靈氣得永生的異端組織True Knot,跟Dan TorranceAbra兩位異能義士正邪大戰,涉及靈魂出竅及隔空遙視念力鬥法,又或日本鬼片必備重遊鬼屋,雖已司空見慣,但套入《閃靈》非比尋常世界觀互動連線,又不失獨特詭異個性,一切全靠True Knot早於1980年肆虐至今,為靈食物語40年終極揭盅。

        開首《閃靈》平衡時空快閃回憶,當年Dan將異能靈氣稱為「閃靈」同時,True Knot已曾感應到他的存在成為主線,沿途有心向Stanley Kubrick作品致敬,True Knot好比《發條橙》Droogs變奏版,女主持Rose The Hat帽子形象跟Alex有跡可尋,Hard Candy金髮少女Snakebite Andi也似《Lolita》前世今生,相信影迷全數對號入座。

        始終經典在前,後續不容有失,實在亦不必作比較,編導已算合格有餘,全程跟住Dan Torrance尋靈根,重遇當年酒店黑人總廚Dick指點迷津,活像《星戰》Jedi師徒一帶一路交接頗弔詭,最後半小時回歸禁地重頭戲,原版新舊復刻,當年今日,一幕幕重現眼前,仿如隔世般霎時感動,死忠肯定思潮起伏,Shine On到不得了,絕對值回票價。

        完場時,跟近期幾套老牌續集觀後感相若,總算有緣在有生之年,圓了這些經典系列續集之同時,發現當年Dan童年版的Danny Lloyd亦有特別客串,其中一位受害小童Bradley Trevor父親正是由他飾演,不妨留意。

(原文刊於U Magazine@14/11/2019)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未來戰士 : 黑暗命運》: 光復未來,撥亂反正


  今年是《未來戰士》35周年紀念,占士金馬倫終肯為成名作回歸掌舵,最重要是搵埋Linda Hamilton重新歸隊,對於死忠來說,以《T1》及《T2》為金馬倫原裝正傳為首,今集《黑暗命運》等同一次逆向大團圓,全面擺出一副「光復未來,撥亂反正」高姿態,將之前3集「非金馬倫」續篇正式宣告Terminate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John Connor是人類救世主這個命題,非常根深柢固,玩足5集死去活來,今回開場即由Sarah Connor現身親口話你知,原來《T2》一役之後,她成功阻止1997年審判日救回3億人,翌年卻睇住JohnT-800追殺身亡,然後,一句「沒有存在的未來」就徹底打沉前3集,嚴正聲明,那純粹是另一個幻想時空,而不是金馬倫正傳時空,妙絕!

  何謂Dark Fate?個人認為《宿命難違》比《黑暗命運》更貼切,沒有天網,同樣有Legion的未來,沒有John,亦有另一救世主,歷史不斷重演,於是,愈睇愈覺跟《T1》及《T2》同一套路,並將《T2》廿年後接軌連線,又來兩個新未來戰士,一殺一救未來叛軍救世主,再碰上兩位元老Sarah ConnorT-800,情況有點似近年《星戰》新舊交接互動式,實則等同金馬倫的《T3》。

  問題是如此舊瓶新樽故事大綱,又不是玩錯綜複雜時間軸,好簡單將《T1》及《T2》改名換姓重新組合,有需要5位編劇合寫?創作心思只落在新未來戰士設定及動作場面,一切熟口熟面,Legion有比T-1000更厲害Rev-9,打不死玩分體,始不及當年液體金屬驚為天人,叛軍有進化版改造人Grace,卻似《異空戰士》Rita Vrataski及《未來戰士》電視版Cameron混合體。

  本片最大感觸跟Rambo同出一轍,Sarah ConnorT-800亦有他們的終極血戰,兩老功成身退同屬必然,巧妙換轉由SarahIll be back,而T-800I wont be back,似有玄外之音,別要問好不好睇,入場就只為一代經典元祖回歸,大家有緣再聚已勝千言萬語,始終是金馬倫出品,視聽之娛有保証。

(原文刊於U Magazine@7/11/2019)

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喪屍樂園:連環屍殺》: 十年喪屍難翻新


 《活死人之夜》今年踏入51年紀念,喪屍片依然長賣長有,如今,當喪屍變成無關痛養Object,相信就連George A. Romero也始料未及,《陰屍路》死唔斷戲做到第十季,《World War Z》手機電玩熱賣延生,就連無乜續集Feel嘅《喪屍樂園》,都忽然來個十年回歸,觀後感,正是十年喪屍難翻新。

  上集過癮在4位主角患難建真情,如何建立末日生存之道,擺出「喪屍有乜好驚」玩世姿態,成功玩出黑色幽默新氣息,天生屍殺狂Woody Harrelson,守規宅男Jesse Eisenberg,加一對老千姊妹花Emma StoneAbigail Breslin,最後都不敵串星Bill Murray搶盡風頭,誤殺一代笑匠變喪屍是神來之筆,問題是,基本上笑完就算,大家還想追看他們十年後的故事嗎?

  編導果然有先見之明,Jesse開場白夫子自道:「呢十年已有無數喪屍題材,多謝大家仍肯入場睇本片」,十年人事難得未有幾番新,除了Abigail女大十八胖,其他3位駐顏有術,這個組合走向另類家庭化是必然,Woody家長式管治反叛期Abigail,跟JesseEmma求婚不遂,從而引入更多奇人奇事,誘發全新屍殺導火線,為續集而續集屍路之旅,沿途驚喜只算一般。

  以喪屍樂園Babylon為重頭戲可圓可點,明寸和理非Hippies自欺欺人避世生態,末日當前,喪屍橫行,竟沒收所有武器轉製和平符號飾物之餘,還蠢到搞煙花匯演大派對,幸有勇武派4人幫出招連環屍殺,諷刺是喪屍有「T-800」變種進化,而人類則愈退愈鴕鳥,和平主義抗惡魔,唱首民歌可以救地球,傻的嗎?

  當WoodyJesse碰上「翻版自己」新組合Luke WilsonThomas Middleditch,照鏡互動同聲同戲,設定相當搞鬼,金髮蠢女Zoey Deutch傻問傻答傻可愛,向貓王致敬見心思,搞流行音樂gag不乏抵死笑料,片末幾分鐘快閃的Bill Murray又再騎劫全片,巧妙將上集提及《加菲貓3》死前遺憾呈現眼前,面對喪屍說出「I aint afraid of no ghosts」名句,捉鬼與屍殺完美crossover,講真,如有第3集,更想回帶追看Bill Murray屍殺生存之道多一點。

(原文刊於U Magazine@31/10/2019)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黑魔后2》: 非常教母見親家


  到底Fact Check與真相的距離,是這麼遠,還是那麼近?現實世界裡,誰又是真正的黑魔后?暴政當道之下,我們入戲院睇《黑魔后2》,不只是一個迪士尼童話咁簡單,黑魔后絕非Maleficent,結局寓意絕對可圓可點,只要解決終極罪魁禍首,天下得以重獲太平,這個禍首正是最毒婦人心最佳代表,名副其實棧戀權位的「黑魔后」,此時此地此模樣,這裡不幸也有一位比她冷血不仁百倍的「千古魔后」,真的這麼遠那麼近。

  5年前《沉睡魔咒》為Maleficent大平反,破格顛覆《睡公主》經典童話,揭示鮮為人知真相,魔后可以「被抹黑」,也可以做教母,重新改寫愛洛公主成長篇,大家睇得驚喜不絕,凡事不只看表面,道聽塗說,足以代代相傳,童話如是,歷史如是,5年前後,千萬不要重蹈覆轍便是了。如今,公主與菲臘王子要結婚,非常教母見親家又如何?

 《黑魔后2》最大問題是劇本忽然回歸最正路玩法,不外乎先由奸人得勢,主角落難之同時,又得以找回身世,自我修復,重整旗鼓,並真的上演「火鳳凰重生」大法抗敵成功,大團圓結局完場,所以,如果你期望如首集繼續玩顛覆傳統入場,肯定大失所望,《黑魔后2》這個2字已說明一切,編導演真的拍得很「易」,劇情近乎零驚喜。

  其實,非常教母見親家本身可以發揮得好好玩,好似Maleficent如何收斂惡習裝扮儀態,不乏黑色幽默,親家晚宴跟英桂女皇針鋒相對,活像《非常外父見女婿》又或港產片《再見王老五》之類處境喜劇變奏,宮廷禮儀與魔后本色勢不兩立,足以玩多幾場兩極大鬥法,定必別開生面,可惜只此一幕短聚片刻,又落入正邪大戰公式套路,白白浪費。

  重點轉向黑飛仙族登場,感覺未免太似阿凡達,新意欠奉,唯一可取是選角對辦,Michelle Pfeiffer惡毒女皇對號入座,Elle Fanning靚靚公主人見人愛之餘,全片男角差不多盡屬庸碌之人,女權主導大過天,女皇食住皇帝,公主勇過王子,魔后掌控烏鴉男,《黑魔后3》不知是否公主有得生,教母變成教祖母,湊孫為樂,又遇上另一新魔頭挑釁?

(原文刊於U Magazine@24/10/2019)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雙子任務:疊影危機》: 今天的我打賭昨日的我


  今時今日,仲玩「雙子」任務,即係「我有兩個自己打自己」,前題已夠過時老套,順手拈來有成龍《雙龍會》、尚格雲頓《反撃王》、阿諾舒華辛力加《第六發現》又或李連杰《最後一強》等,完全屬於廿年以上,久違了的昔日「科幻動作」題材,今次終於輪到Will Smith,大家只哦了一聲,零驚喜是必然,就連李安導演也一樣。

 《雙子任務:疊影危機》故事主題非常簡單,就是「今天的我打賭昨日的我」,講美國政府國安局暗搞DNA複製兵團,取名為Gemini,慌人不知,幕後主腦Clayton將旗下暗殺高手Henry基因複製,於是Henry準備退休接獲最後任務被出賣,並跟稱為Junior的後生版自己大作戰,問題是,Clayton本可以早派整隊複製兵團追殺Henry,偏偏就只派Junior一人單打獨鬥,劇本一開始已嚴重犯駁,只因為要成全「今天的Will打賭昨日的Smith」唯一賣點。

  好了,又到當今先進CG視效大匯演時間,兩個不同年紀Will Smith同場做戲,開首確實眼前一亮,真人跟CG角色有交流不突兀,卻又未致神乎其技,同類返老回春玩法,近年荷李活屢見不鮮,至於自己打自己,如何高手過招又拆招,設計雖有心思,但又不及李連杰真功夫互打來得精采過癮,奇怪是完場前那個CG版又似乎太膠硬化。

  以哥倫比亞卡塔赫納及匈牙利布達佩斯取景拍攝有新觀感,促使幾幕動作場面匠心獨運,尤其卡塔赫納由酒店槍戰延至街上電單車追逐,一氣呵成,二人腦交戰基因共識,每一步攻守同聲同氣,只差在51歲與23歲體力不同而已,當然,如其說Junior是複製人,其實更似打不死的《未來戰士》新型號,正如壓軸登場更新強化版Junior一樣,既然咁厲害,何解又不一早派他上場呢?

  最曖昧是ClaytonJunior視為己出的父子關係,等同Henry忽然多了一個「老竇」,而這個「老竇」正是一直很欣賞自己的上司,真的愛你愛到複製你之餘, 當JuniorHenry一言點醒,就算是人造人都要有良知,除非你不是人,目前上演的止暴任務,正是埋沒良知的人道危機!

(原文刊於U Magazine@17/10/2019)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小丑》: 笑醒,比覺醒更有革命性


  香港就是葛咸城,十年前Christopher Nolan《黑夜之神》早有共鳴,有誰想到,真有天意難違,現處比葛咸城更水深火熱實況下,Todd Phillips《小丑》生於逢時,似為港人加油異曲同聲,帶出「笑醒,比覺醒更有革命性」全新啟示,正因極權從來都當我們作傻瓜來看待,難怪睇到熱血沸騰!

  如果《小丑》早幾個月上映又如何?或許,可能少一點關注度也說不定,但我卻認定觀後感沒兩樣,它跟《V煞》、《搏撃會》及《Mr. Robot》等名作,同屬殊途同歸反社會聯盟,對貧富懸殊極權統治下,向崩壞制度說不的覺醒契機同出一轍,片首Arthur Fleck化小丑妝時,用手拉咀弄出裝笑模樣的一滴淚是共識,現實殘酷,世態嚴涼,人心難測,一切荒謬得令人失笑,甚至病態式恥笑,但笑聲滿載不是溫馨,而是有冤無路訴的無力感。

  Arthur比悲慘更悲慘的悲劇人生,背負媽媽灌輸「為世界帶來歡笑」包袱,絕對是一種天意弄人終極諷刺,以棟篤笑偶像Murray Franklin電視演出為夢,由妄想到成真,整個套路明向1983年馬田史高西斯《喜劇之王》致敬延伸,找來羅拔迪尼路飾演Murray顯而易見,當Arthur自嘲身世為一齣喜劇,沒錯,這個不折不扣的喜劇之王,終於笑醒過來。

  全片巧妙活用舞蹈形式,凸顯Arthur 孤苦心靈逐漸蛻變,地鐵「私了」設計別出心裁,斯文敗類唱玩《Send In The Clowns》挑釁為首,先撩者賤,Arthur 事後逃入廁所獨舞為終,由惊惶失措急變冷靜自信,舞姿動態媲美《V煞》的V在舞劍一樣,然後,尾段走上街頭梯級開心舞,由幽閉暗室到光天化日,是自我認定公開展示。


  兩段感情線上,被騙與自騙大逆轉,同樣扣人心弦,與母親Penny相依為命,Arkham瘋人院真相大白,實則宿命弄人,笑醒行動接踵而至,鄰人Sophie戀情非常告白,Just when Id stopped opening doors, finally knowing the one that I wanted was yours…小丑進場是這樣。

  悉心配套《Smile》及《Send In The Clowns》兩曲不同版本貫穿重要場面,匠心獨運,冰島配樂紅人Hildur Guonadottir亦再顯非凡感染力,沿途令Arthur複雜心路歷程全面立體化。

  Arthur曾說自己不理政治,最後頓成一場時代革命始作俑者也不以為然,潛藏不張揚的反英雄主義宣言,倒似Sergio LeoneDuck, You Sucker!》主角Juan Miranda由一位從不相信及不屑革命的匪徒,不自覺成為一位墨西哥革命英雄有異曲同功之妙。

  完場即時感覺,是「亂世不需要英雄」這幾個字,葛咸城根本沒需要一個為亡父贖罪的蝙蝠俠,只因我們都是Thomas Wayne權貴狗眼中的低等Object,小丑們,反抗吧!

(原文刊於U Magazine@10/10/2019)

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星際任務》: 神級太空尋父記


  又是似曾相識的中文譯名,買票時,真的搞亂說了「即場《火星任務》」,票務人員好醒目就按了《星際任務》,他們應該早就慣了,總之《星際乜乜》及《乜乜任務》絕對普通到有點求其,原名《Ad Astra》本是拉丁文,解作《To The Stars》,都幾考人改中文譯名,一個前往太空尋父兼救太陽系歷險故事,先聯想《星仔走天涯》,怎料,愈睇愈似God Is An Astronaut這個Post-Rock樂隊名字。

  沒錯,今次任務不是救地球,而是拯救整個太陽系,全因主角Roy McBride父親,參與一個「利馬計劃」尋找宇宙生物不歸路,搵到自己走火入魔,16年前跟地球斷交失聯,現正由他引發足以摧毀太陽系的宇宙電湧風暴危機,美軍嘗試派遣Roy找出狂父現處位置,進行終止「利馬計劃」行動,於是Roy仔不只走天涯,還要去到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海王星,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式星際任務。

  原來太空人需要長期維穩情緒通過審核,以Roy矛盾抑壓心路主旨,透過大量心底話真情告白,沿途氛圍凝重,首站月球基地上,出現不知名國家搶奪物資,如《Mad Max》般月面追車,大開眼界,再到火星基地發出Roy尋父訊息後,就被美軍企圖強行遣返,劇情自此開始匪夷所思,試問,如果Roy千里迢迢只為到火星錄音室親口發聲?何解不在地球將錄音檔案,先傳送月球再轉到火星呢?

  然後,Roy神乎其技,輕易潛入火星基地發射台,並於升空倒數最後時刻,成功爬入火箭,騎劫獨佔不特止,明明棄船見父,又可以借物做盾,如化身Gundam高達一樣,衝破古柏帶的岩石小行星,回到太空船,再靠核彈爆炸力,順利直返地球,百分百God Is An Astronaut,神級太空尋父記,絕非浪得虛名。

  雖說劇情有點浮誇,實則導演James Gray拍得很用心,不時向《2001太空漫遊》、《Solaris》及《星際啟示錄》等科幻名片暗地取經致敬,美指攝影應記一功,Brad Pitt演活Roy沉鬱內斂個性,媲美《生命樹》出色表現,還有Max Richter循循善誘配樂布局,確又帶來一趟賞心悅目觀影睇驗。

(原文刊於U Magazine@3/10/2019)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第一滴血:終極血戰》: 私了,本是Rambo人生教材!


  史泰龍年屆73老而彌堅,是時候為2R劃上完美句號,Rocky為故友Apollo兒子做顧問圓夢,Rambo又為友人之女,流下最後一滴血,兩位陪伴大家共同成長的經典人物,有血有肉,重情重義,同樣變老,就算Rambo被黑社會圍毆重創,亦絕非視而不見的任何Object,因為我們終於明白,私了,從來都是Rambo人生教材!

  承接11年前三級重火力,擊潰緬甸邪惡軸心,退隱歸田陪同主題曲《Its A Long Road》完場,Fans確有感觸,如今終極血戰再出山,獨挑墨西哥黑幫賣淫集團救養女Gizelle, 等同Rambo版《Taken》,不同是Rambo一切從簡,回歸基本,不靠新科技,以最Old-School自家秘技設局迎戰,跟Rocky一樣苦盡甘來,留力到最後一舖清袋。

  此時此刻睇Rambo,本地觀眾肯定對號入座,當Gizelle與眾少女被因禁淫竇,黑幫竟帶來黑警進行強姦,如此天地不聞的人間地獄,自會有無限聯想,Rambo初會黑幫打不還手,受盡折騰,全程任打到豬頭似足Rocky作風,和理非到極點背後,仍是有仇不報非Rambo精神,點解不報警?你還記得1982年第一滴血是如何誕生,黑警到處都有,當年衝撃警局是向濫權說不的果。

  Rambo畢竟已不復當年勇,總不能再穿越森林打野戰,編劇悉心為其自家農場改建終極戰場,地下通道重現Rambo招牌式陷阱列陣,墨西哥黑幫總動員越境出戰,看見他們逐個輕易中伏,大快人心,延續《熱血回歸》三級血腥暴力,爆頭斷頭斬手斬腳到掏出心臟,今時今日來看,其實沒甚麼大不了。

  講真,整體比《熱》來得更粗枝大葉,入場純粹Fans向,為一個長達37年集體回憶經典Icon作最後道別,奇就奇在,不只配樂並沒有沿用Jerry Goldsmith經典Main Theme變奏之餘,片尾特意剪輯Rambo系列片段回顧Montage,明明選播《Its A Long Road》必達最佳效果,偏偏求其配上悶蛋新配樂,九唔搭八,認真尷尬。

(原文刊於U Magazine@26/9/2019)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小丑回魂2》: 不想記起,未敢忘記,毋忘小丑!


 《小丑回魂》將1990年電視電影版本一開為二,上集少年版大收旺場,下集成年版加碼落本拍足3小時片長,編導偏重於拉闊驚嚇場面,沒錯,勝在娛樂性豐富,卻嫌劇情未提供更濃厚戲味,就連Pennywise身世之謎同告草草了事,難道留下來拍小丑前傳?

  小丑繼續化身不同嚇鬼角色,玩法十足《猛鬼街》Freddy,亦滲入多少史匹堡《鬼驅人》厲鬼來襲,又或以人頭蜘蛛向《怪形》致敬,不過,巨型小丑蜘蛛壓軸登場又未免太搞笑,整體驚嚇場面設定有睇頭,中菜館幸運曲奇顯魔法,Beverly舊居遇上怪婆婆,Bill遊樂場Fun House鏡中鏡佈局…等,再有Stephen King忽然客串,心思盡見,值得一讚。

  另一支線,還有當年弒父叛逆少年Henry,被死鬼老友召喚走出瘋人院,企圖找眾主角復仇,可惜後續乏力,有頭冇尾,暗黑殺氣,點到即止,而Pennywise小丑面譜下真人快閃亮相,只簡單說出一些心底話,作為It Fans肯定唔收貨,始終想知道更多Pennywise身世故事。

  27年後,The Losers成員關係由失憶般若即若離,到尋找回憶重拾情義友共鳴,沿途重返許多少年版舊事現場,媲美上集當年今日的足本補完,那個The Losers秘密基地,跟《20世紀少年》同出一轍,內裡掛著《The Lost Boys》電影海報,心水清的影迷,必明白語帶相關的暗示連繫。

  不想記起,未敢忘記,毋忘小丑!片首Bill一段關於記憶的序言,到底人大了,是否一定忘掉昨日的自己?The Losers活像7個救火的少年,未出發已七減一得六,或許人大了,自會背負更多包袱,毋忘初心,始終不易,年少多好是真的,當惡魔不斷利用「恐懼」來威嚇我們弱勢心靈,如電影呈現的「血色恐怖」,或現實極權的「白色恐怖」,只望結局如戲,永遠有出奇制勝一幕,就如The Losers在最後關頭不割蓆,齊上齊落,對準小丑心虛弱點全壘打,邪不能勝正是真理。

《小丑回魂》: 小丑起新見回魂

(原文刊於U Magazine@19/9/2019)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突發械劫現場》: 匪有不測之人質



  這3個月來,香港的「突發現場」仿如日常公事,大家見慣見熟,然後,入場睇西班牙新片《突發械劫現場》,同樣似曾相識,同樣跟我們八十年代港產片集體回憶有關,同是銀行劫匪脅持人質題材,美國有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黃金萬兩》,香港有爾冬陞導演《人民英雄》,天有不測之風雲,打劫銀行都有未知的超強人質。

 《突》跟《人》同屬匪有不測之人質,兩個笨賊打劫銀行,點知搞到被困銀行,脅持人質又偏碰上隱世最強,《人》有頭號通緝犯狄龍,《突》有IQ爆棚女騙徒Raqual,反客為主,共度時艱,不同是《人》反映人性善惡兩面睇,人質個個有故事,一氣呵成好戲味,《突》側重玩估你唔到局中局,沿途佈置不同轉折變局,擺出引人入勝,當局者迷牌面,令你總想追看這位救女大媽Raquel在搞甚麼鬼主意。

  故事主打逆轉困局,Raquel急忙借貸救女,卻被笨賊阻撓進程,如何利用警匪談判期間暗中設局自救,一切全賴「淡定有錢剩」之餘,還需有幸碰著笨賊與笨警,否則早就命喪悍匪手下,所以,《突》絕非走劇力萬鈞路線,因為主角們其實沒有任何鬥智鬥力,就連配樂也刻意用上一些70s輕音樂氛圍,沿途輕鬆玩味小品式經營,導致兩頭不到岸,笨警們可以一邊執勤一邊睇波,你話可以有幾緊張?

  結果,警匪及觀眾同步受控於Raquel所謂的「燒腦」詭計,好似跟談判專家玩字句密碼遊戲,開首尚算幾有趣,可惜後繼乏魅,想深一層,玩完估中又如何,笨警始終是笨警,為玩而玩,亳無劇力延伸可言,笨賊虛有其表,無勇無謀,只淪為棋子,人質亦只是人質,純屬沒背景沒故事的布景板。

  結局企圖玩局中有局再有局,扭完又扭,就算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都塌下來,自圓其說不讓警謊記招專美,西班牙片名70 Binladens等同35,000歐元的解說,外國人應該不太明白,總言之,編導似乎過於捉錯用神,玩扭橋玩上癮,細節粗枝大葉,只屬偶有佳句而已,《死無對證》不是浪得虛名,扭橋扭得夠心思,仍需劇情張力夠懾人配合,《突》是同鄉同系的反面教材。

(原文刊於U Magazine@12/9/2019)

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講鬼故》: 尋冤待說趕鬼故


  入場前,還以為《講鬼故》 是同你講鬼故,即是九十年代《Tales From The Crypt》幻海奇情式短篇玩法,結果,又再是Stephen King仿真品,左拼右砌集大成,弊在鬼故設定似曾相識,沿途四平八穩,驚喜欠奉,恐怖片最忌恐怖氛圍不足,及血腥暴力就住嚟拍是最大通病,《講鬼故》差不多全犯齊。

  美國小鎮萬聖夜,幾個同學仔入鬼屋中伏出事,典型《伴我同行》無限延伸,食住《怪奇物語》加《小丑回魂》互動效應,再來一本鬼書逐個捉,形同《死亡筆記》與《死神來了》變奏互動,厲鬼原是悲劇人物,類似《咒怨》式怨氣來襲,最後尋冤待說趕鬼故,同鬼講鬼故破解世紀咒怨,你話是否樣樣有啲炒埋一碟?

  這不緊要,只要死神逐個捉夠嚇人就合格,點知捉到鹿又不識脫角,Tommy與稻草人Harold憎恨來由零交待,到稻草人喪屍求其出沒兩下,Tommy下場預料之內,你會以為睇緊《迷離境界》,那麼,宣傳海報主銷恐怖爆瘡場面又如何?面瘡特效時大時細,異蟲爆瘡始不及異形爆肚,就是拍不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懾服力。

  至於惡魔來找大拇斷指,Auggie床底快閃被消失,何只草草了事,直情見慣見熟,難得導演仍可照拍不理,那個甩手甩腳的解體怪物The Jangle Man,搞笑多過嚇人,還有一隻大肚腩肥腫浮屍,似玩整蠱觀眾多一些,兩者同樣媲美鹹蛋超人特撮片怪獸造型,到底你想點?

  相比之下,厲鬼Stella所屬的Bellows家族水銀食水殺人事件似乎想知更多,可惜不是主線,只作旁敲側擊,點子跟《小丑回魂》同出一轍,由舊聞傳說衍生的少年冒險故事,問題在於人物欠個性,怪事欠新意,追看性疲弱,倒不如主拍Bellows家族有幾恐怖,Stella如何為公義企圖公開真相,反遭家族老屈成精神病人被囚禁,本是一個很吸引的逆權烈士故事,總言之,就算有Guillermo del Toro掛名監製及故事創作,也不得不說是失手之作。

(原文刊於U Magazine@5/9/2019)

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緣來自昨天》: 當這地球沒昨天


 《緣來自昨天》令我想起3年前的日本片《當這地球沒有貓》,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如果舊史真的沖走了,只有你記得它的存在是禍是福,人生無常是真理,然而,當被沖走是集體回憶又如何,且是曾經被公認為永恆經典的時代Icon,當這地球沒有The Beatles,只要你是音樂人就發達了!如此類推,足以拍一個「財來自昨天」系列。

  英國愛情喜劇片金牌編劇Richard Curtis與《迷幻列車》導演Danny Boyle,一直擅寫奇妙人生轉捩點,主角總要不斷面對取捨兩難存的的自選命盤,當失意唱作人Jack Malik前途黯淡,卻碰上The Beatles「被消失」事件,經典名曲忽然全數據為己有,本是一宗沒有張揚的掩耳盜曲罪行,坐享其成的星夢奇緣的殘酷真相,多少背負道德責任的良知包袱。

  就算披頭金曲轉世重生變新曲聽,相隔半個世紀依然炙手可熱,似為The Beatles重新加冕之意,Jack 識唱主旋律,但記不起所有歌詞,歌迷肯定有共鳴,難得是Jack堅持忠於原曲,也不亂填新詞新曲名,就只有Ed Sheeran自薦將《Hey Jude》改為《Hey Dude》,因為無人知誰是阿Jude?此情節令我想起所謂「曼特拉效應」,哪怕真有一天人人只懂唱Hey dude, don't make it sad

  劇本好玩在不限於披頭四消失了,當這地球沒有乜,Google Search即時可以話你知,所有Jack的搜尋結果,必引來全場大笑,當中不乏好多樂迷inside joke,好像沒有The Beatles就連Oasis都沒有,又或Pulp最好聽的《Common People》都只係亞軍名曲,只要你是聽「夜渡英倫」睇MCB大的,笑逐顏開是必然,JackEllie童年結緣於OasisWonderwall》一曲,你知我知,盡在不言中。

  青梅竹馬如何知己變情人,離合聚散一線牽,媲美Richard Curtis另一代表作《摘星奇緣》變奏版,成功捉緊觀眾情緒,更冷不防披頭四迷跟Jack相認後續的神來之筆,等同早前塔倫天奴《從前,有個荷李活》夢工場重生法,Danny Boyle亦成功創造另一魔幻時刻,有可能,他朝會成為「曼特拉效應」個案也說不定,活在當下,指鹿為馬,是非不分,倒果為因,比比皆是,不足為奇。

(原文刊於U Magazine@29/8/2019)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電流戰爭》: 電流都要Take Side


  記得兩年前早對《電流戰爭》有熱初期待,腦海總將它跟Christopher Nolan《死亡魔法》自動連線,只因同是兩個巨頭對戰之間,又再涉及Nikola Tesla這個傳奇發明家,睇完過後,似乎未如所願,電流微弱,何止未能接通,全程迎難而上,除非你真的很明白直流電與交流電之別,否則,愈睇愈一頭問號。

  首先,要用101分鐘去重現十九世紀橫跨近10年一場電流爭霸戰,劇情幾頭不到岸,編導吃力不討好,如速遞式平舖直述,不斷拋出大量學術性的電流語言,人物角色平面處理,如果要拍一套還原史實紀錄片,倒不如交由Netflix紀錄片系列更實際,甚至應該拍得更好睇。

  其實,找來Benedict Cumberbatch扮演愛迪生,演技無所用,根本同演Alan Turing沒太大分別,而Michael Shannon演威士汀更加平平無奇,大商家強勢本色完全欠奉,最初滿以為鬥智連場,劇力萬鈞,結果又不是電流都要Take Side,玩埋堆出陰招,甚麼各出奇謀,一切只是美麗的謊言。

  同屬雙雄鬥法,《死亡魔法》兩位魔術師才是各出奇謀,如何誓要超越對手為終極目標,成功讓觀眾同步追看下去的引力法則是這樣,《電流戰爭》就拍不出這種捉緊觀眾情緒張力,愈睇愈悶愈無癮,就算見到愛迪生老屈交流電會死人,不惜公開示範殺死牛,只有感「哦!原來愛迪生係咁奸!」一陣,然後,咁又如何呢?

  講真,還是最想睇Nikola Tesla傳記,多過愛迪生與威士汀的專利生意瓜葛糾紛,點解Tesla總要做配角陪襯,由《死》David Bowie客串飾演Tesla人見人讚,到今次《電》Nicholas Hoult入型入格的高仿真演出,必定留下更多未知之謎團,好像無線傳輸電能塔Tesla Tower免費能源計劃胎死腹中背後,同跟威士汀有密切關系,最後專利權落入美國政府及財團手上的陰謀論,敢說比《電》更有睇頭及揭秘式娛樂性。

(原文刊於U Magazine@22/8/2019)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永遠的魔鬼司令,Rutger Hauer 再會了!


  7月19日,傳來這位荷蘭性格影星Rutger Hauer離世消息,心裡即時反應就是這個標題「永遠的魔鬼司令,Rutger Hauer再會了!」,或許,《2020》人造人Roy Batty始終是最深入民心的重要角色,大家都以片末「Tears in Rain 」一段經典對白作最後致敬,然而,在我心目中,Rutger Hauer最精采的代表作,仍是1986年《The Hitcher》,港譯《魔鬼司令》,當年今日,好一個極弔詭的片名,這裡正是飽受另一魔鬼司令肆虐摧殘,玉石俱焚中!

 《魔鬼司令》故事大綱,真的這麼遠那麼近,如有雷同,實屬天意,話說主角是一位年輕人Jim Halsey,就在由芝加哥去聖地牙哥的自駕Freeway途上,好心接載一位順風車客John Ryder,也就是魔鬼司令,當他倆We Connect同行不久,JohnJim顯露魔鬼真面目,打算殺掉Jim成為下一個死者之際,Jim臨危不亂踢他落車,卻從此觸怒以好殺得為榮的魔鬼司令,結果,展開一場勢不兩立的公路狙擊戰。

  魔鬼司令以私怨進行連串復仇行動,沿途出盡陰謀詭計陷Jim於不義,最厲害是不惜走入警署殺警察後,再插贓駕罪於Jim身上,誤導警察總動員視這位年輕人Jim為十惡不赦的兇徙,驅使雙方愈打愈烈不特止,魔鬼司令更沿途全程監視戰況,並不時陰陰濕濕從旁火上加油,最後,甚至出現一幕殘殺無辜女生情節,總之,就誓要玩死你為止。


  還記得,當年在天后的百樂戲院初看《魔鬼司令》,印象難忘,Rutger Hauer成功演活這個危險人物John Ryder,冷靜有智慧,既有自殺傾向,又以殺人為樂,對白不多,卻字字珠機,不失語帶相關的幽默筆觸,好像警察審問他來自哪裡?他回答說:「Disneyland」,又或每趟殺人前,例必強迫受害者跟他說出「I Want To Die!」這幾個字,實則也是John心底告白。

  編劇Eric Red表示角色設定靈感,一切由The DoorsRiders On The Storm》出發,他曾經在公路上自駕並不斷重播此曲,從而構想途上出現一個如風暴後般恐怖的順風車連環兇手,故此,就為主角起了John Ryder之名,然而,雖說是冷血狂徙,全片並沒有任何三級血腥鏡頭,就只靠John Ryder的對白將殺人過程向Jim展示,就是片末具爭議性的貨櫃車拉扯女主角一開為二的殘暴場面,亦點到即止,以Fade Out畫面隱晦交代,結果,反引來不少影迷及影評人不滿,猛烈抨擊這段戲的剪接處理失當,而導演及監製亦表明來意,公開表示他們根本從來沒有拍成另一套Slasher Movie意圖。

  事實上,當年Rutger Hauer已不想再演出奸角,最後接拍《魔鬼司令》全因有感劇本非常吸引,難怪如此投入演活John Ryder,就是2007年由Michael bay監製的重拍版本,換來另一性格演員Sean Bean飾演John Ryder,始終珠玉在前,永遠的魔鬼司令Rutger Hauer,再會了。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6/8/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