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K完K不完


  一間CEO棄租再顯露本地K文化沒落現象,有說當下樂壇沒有新歌好唱,有說新生代早已不愛唱K消遣娛樂,有說去K場不為唱K只為貪平食自助餐…是誰說卡啦永遠OK?只知道,這盤由九十年代盛產的索K生意,終於來到自食其果的一天,真心話,早已賺足有凸,死無可戀。

  點解今時今日本地樂壇搞到一池死水,絕對多得當年索K殺手規條,一條龍工廠式K歌沒靈魂倒模供不應求,電台主銷原創的真相背後,實則連結唱片公司及各大K商共同建創索K大業,九成所謂原創以靠攏K市場為主向,久而久之,首首同出一轍,慢板情歌悶蛋方程式自動植入,你唱我唱個個唱,最緊要好唱是先決,試問,當幾百元一張鐳射KLaser Disc可以賣個滿堂紅之時,消費者是如何盲目地蒙著耳朵唱下去,大家真的索K索上癮,中正幕後玩家的索K大業下懷。

  話雖此說,九十年代本地樂壇尚算有不少好歌可以留低,K歌也有好醜之分,真正問題於千禧年後衍生,早說過如此人人都是唱作人的新時代,說穿又不是索K大的後遺症候群,有生以來已全面飽受K歌耳濡目染成長下,You Are What You Eat,難聽一點,你食甚麼消化出來就是甚麼,何況是K?所以,當下樂壇沒有新歌好唱不出為奇,首首大同小異,聽一首等於聽十首,繼續盲信最緊要好唱這一套,只求副歌夠順耳易唱易記,Verse求其附和串連到就是了,更不濟是,當歌詞竟變成主賣靈魂,是真的觸動歌者樂迷傳媒有共鳴,還是大家根本不懂不愛談音樂呢?

  KK不完,風水輪流轉,K 也不例外,以前是為消費者而設,玩到今時今日終告K完,相反,近十年來,輪到歌者大唱特唱K不完,先殺出一群甚麼靚聲天碟界的新天后,以流行爵士重新編唱七、八十年代廣東流行金曲,CD長賣長有,引來主流唱片公司爭相效應,一線歌手紛紛加入舊K新唱行列,掉過來要你買碟聽他們唱K,你話好不好笑?

  每位歌手都總想出一張翻唱合輯是常事,上世紀本地樂壇有3張重要代表作,包括關淑怡《EX All Time Favourites》、張國榮《Salute》及黃耀明《人山人海》成為一時佳話,舊曲新唱鮮味源自全新編曲演繹的大不同,注入新靈魂新感覺,既親切又陌生的感官衝擊,很度身訂造的貼身型格,魅力非凡。

  相比之下,你可能會發覺近年主打的所謂翻唱合輯,總欠以上3碟的獨特個性氣質,問題出於四個字:靚聲天碟,先天出發點已行錯一大步,為天碟而天碟,一味強調甚麼靚聲錄音,哪裡印碟,24bit/96kHz全數碼,同一碟出幾個不同制式版本,偏偏忽略了主角,好多根本從不理會歌者是否Handle得到,只盲信靚聲天碟必要輕爵士編曲主理的不成文規則,結果音樂跟主唱貌合神離,衣不稱身是必然,試問本地樂壇有多少個葉德嫻?

  近期,先後聽過林憶蓮《陪著我走In Search Of Lost Time》及盧冠廷《Beyond Imagination Too》,前者Back To the Basic得淡而無味,想不到憶蓮上回《Re: Workz》強差人意後,繼續令人失望而回,以往憶蓮改編別人的歌幾乎從未失手過,好像《難忘你》、《情人》、《路過蜻蜓》…等,首首耳前一亮,如今新碟竟聽得悶悶不樂,編曲單調乏魅是致命傷,單靠憶蓮感性輕柔的聲線演繹亦於事無補,就只有《殘夢》、《陪著你走》及《天各一方》較可聽一點;至於盧冠廷乘勝追擊的《Beyond Imagination》系列,總算依然人歌合一,只此一家的藍調鄉謠本色,個人至愛《人似浪花》及《為什麼》兩曲,歌頌喜怒哀樂人生,感染力來自盧冠廷從不變的真個性。

  當然,選曲上是否可以再花多點心思,為何總是熟口熟面,人唱我唱的那一堆指定經典,就只為賣碟有保証嗎?試問七十至九十年代Canto-pop存貨量有多大,又點會只得迷你倉咁少選擇呢?

  不認還需認,數十年後,大家仍會重聽重唱的本地廣東歌是這樣的,本地樂壇最好的,已盡在上世紀。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8/6/2016)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黐筋雙響炮》: 軟硬雙響轟天炮


         先讚本地譯名《黐筋雙響炮》夠懷舊有Fun,跟導演Shane Black編劇出道成名作《轟天炮》八十同根生,沒錯,Buddy Cop動作喜劇長拍長有,成敗在乎選角設定有幾雙響力,今次2R新組合Russell CroweRyan Gosling尚算火花不弱。

        回到七十年代玩懷舊,重拾硬橋硬馬的犯罪片風味,主線涉及色情片文化及底特律汽車業興衰背景,再有政治黑幕陰謀點滴,一切由失蹤少女Amelia跟脫星之死連線追尋, Russell是受僱打手,Ryan是笨蛋偵探,一軟一硬忽然結合同盟,亂打亂撞,黐筋有理,延伸《轟天炮》變奏重生本色。

        論造型,Russell入型入格早有前科,可是2007年《犯罪帝國》的幹探降呢版,淪落得肥腫難分,言行舉止依然很70sHardcore餘韻,相反,Ryan完全由頭搶鏡到尾,扮傻佬搞笑破格出位,眼前一亮,跟以往沉默寡言的Cool大不同,大量純靠身體動作玩笨拙的獨腳戲,鮮味十足笑不停。

        Shane Black將當代底特律汽車業問題扯上關係,司法部女高層幕後陰謀,堅持「為底特律經濟好也是為美國好」信念, 女兒Amelia卻以一套色情實驗片《How Do You Like My Car, Big Boy?》向L.A.空氣污染問題作出抗議行動,最後整個汽車業似被Amelia及雙響炮搞跨,笑聲背後,有話想說。

        細心留意,雙響炮在L.A.追查沿途,不斷出現一些已被廢置的遺跡,觀感令人想起當下的底特律,Ryan也曾說了一句「全世界將會全部駕駛日本汽車」對白,其實,就連色情片事業也同被日本AV全面搶奪。


        不知好人是否難做,只知道這對雙響炮應該有得留低拍續集,完場出示The Nice Guys偵探社廣告,大展鴻圖,在所難免。

(原文刊於U Magazine@23/6/2016)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圍恐筆亂 : 凶靈四十


        這是一個頗玄妙的連鎖效應,點解以前的恐怖片可以嚇破膽,特別是七、八十年代經典多得是,還記得當年《驅魔人》上映時,明珠戲院有觀眾睇到心臟病發的嚇死人事件?然而,千禧年後的恐怖片總給比下去,以音效特技主力靠嚇招來見慣不嚇,或許,時勢民生大不同才是主因,當社會愈太平盛世,人心單純,恐怖片愈易嚇人愈具官能刺激,相反,當民生愈不濟愈荒謬,人心複雜,現實光怪陸離的恐怖存在感,已盡蓋一般恐怖片的虛擬觀後感,不知是可悲定可笑。

        今期主角是1976Brian De Palma代表作《Carrie》(港譯《凶靈》),在美國電影學院AFI 100 Years系列史上100套最佳驚慄片排列第46名,今年剛好面世40週年,奇怪是有關方面並沒有任何慶祝紀念之類,心想,只怪這些年先後多次被重拍到爛之故,無論是1999年續集《凶靈2邪靈再生》,又或20022013年兩個重拍改編版本,珠玉在前,全落得強差人意收場。

        一直以來,好多人都誤當《凶靈》是一套恐怖鬼片,實則是一套超能力少女的成長夢魘故事,全片就只有最後一幕「墳墓破土伸手捉人」的惡夢情景跟鬼有關,女主角Carrie White擁有隔空移物的念力異能,情緒憤怒失控就自動發功;《Carrie》既是Stephen King首本公開發表小說,也是其首部被改編成電影的重要作品,整個創作概念源自他任學校管理員時期所見所聞,分別是女生廁所浴簾、LIFE雜誌的念力專題及校內兩女生死亡事件,所以,《凶靈》序幕正是由Carrie在女生更衣室發現自己首次月經出血開始,延伸到最後的恐怖舞會,巧妙以豬血淋身來個血祭式的前呼後應。

        個人而言,40年前後,再回看《凶靈》依然與時並進,Carrie悲劇化的身世,由校園欺凌事件、單親家庭問題、宗教狂迷的母親、失常殺人…等,時移世易,根本就等同一宗校園槍擊個案,還有上世紀的另類怪獸家長,及當下俗稱「耶X」的前世今身,Stephen King自言從不喜歡Carrie這個角色,更形容她跟1999年哥倫拜恩高中的兩位校園槍擊手Eric HarrisDylan Klebold差不多,只替她及其同學們感到憐憫,就連校長一直都將Carrie叫錯成Cassie,當年今日,殊途同歸。


        校內生活如此不快,回家繼續飽受「耶X」狂母Margaret非常行為的精神折騰,Margaret認定前夫將她強姦後誕下Carrie,終日神經過敏度日,以基督教徙自居避世,更似入了魔的邪教徙,你會發現Carrie的家居設定跟一間詭屋無異,滿佈神像燭台的陰暗密室,Margaret可以將甚麼事情都歸入邪靈化的罪惡,尤其對Carrie青春期的性問題,竟視經血為受邪咒之血罪,強迫Carrie做告解,跟她一起說:「The Raven Was Called Sin 」,嚴禁參予一切校外活動,將學校舞會定性為邪惡集會,當Carrie向母親示範自己可用念力關窗後,Margaret深感 Carrie經已巫婆上身,舞會慘劇後,應驗了Margaret一句「Theyre All Going To Laugh At You」外,甚至想親手殺掉Carrie

        故此,《凶靈》點只恐怖片咁簡單,本是一套驚慄倫理劇情片,從Pino Donaggio負責的電影配樂可見一斑,他透露打從創作之初,已不是由恐怖片配樂出發,而是由Carrie這個少女心路演變歷程為中心點,所以,《凶靈》出現了兩首由Katie Irving主唱的歌曲《I Never Dreamed Someone Like You Could Love Someone Like me》及《Born To Have It All》, 其他配樂如《Contest Winners》及《Theme From Carrie》同樣以浪漫動人為主調,再玩出奇不意的轉折變奏,當然亦不乏懸疑氣氛之作,事實上,《凶靈》電影配樂極受當代電台及電視台選用的人氣名作,《幻海奇情》是最佳常客。

    「恐怖源自生活」在40年前已成功呈現於《凶靈》,活在當下,人比鬼更可怕是事實,不過,如果家中有鬼,驅鬼是必然,人應當自保家園,鬼怕人七分,更何況是來自鬼國的!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1/6/2016)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詭屋驚凶實錄2》:愈窮愈見鬼


        早說過「鬼屋驅魔實錄」類型恐怖片,就算如何真人真事,有根有據,觀感始終大同小異,離不開一家幾口夜半被鬼嚇,結論是「冇咁大個膽就唔好住咁大屋!」只視乎導演嚇鬼功力有幾勁,貴為新一代鬼片王,《兒凶》及《詭屋驚凶實錄》兩個系列,確令James Wan 成功建立品牌信心保証。

    《詭2》開場巧妙以經典鬼屋Amityville作引子,閣樓著名的雙窗口足令鬼片迷勾起多少集體回憶,華倫夫婦完成此個案後,卻招惹惡魔Valak殺艾德的兆頭,下一站倫敦引君入局才是主菜,整個舖排引人入勝。

        單親媽媽與4子女仙都唔仙,愈窮愈見鬼,詭屋嚇人逐步升級,恐懼源自生活,James Wan偏愛的懷舊小玩意配方又再重施故技,半夜三更,一架救火玩具車不明來歷自出自入,一個郊外露營帳幕內,放有一具名為「扭曲的男人」西洋鏡,轉轉轉的走馬燈,播出仿流聲機效的歌曲,詭異的視聽氛圍,冷不防內裡的主人翁活靈活現走出來,跟《兒凶》首集《Tip-Toe Through The Tulips》配曲的鬼爪人不相伯仲。

        劇情比上集轉折有魅,由梳化上的老人鬼、二女Janet夢遊真假鬼上身、華倫夫婦愛莫能助、到惡魔Valak終極現身,艾德面臨生死邊緣,全程捉緊觀眾追看情緒,尤其飾演Janet的小女孩Madison Wolfe非常入戲,飽受邪靈精神煎熬,頓生憐憫之心。

        今回James Wan盡顯功架非凡,拍攝剪接鏡頭運用均見細膩心思,氣氛營造駕輕就熟,驚嚇位計算節奏掌握,愈玩愈出奇不意,艾德即興跟眾人自彈自唱《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是神來之筆,凸顯華倫夫婦親民感性一面。

        個人而言,書房內惡魔Valak畫中畫來襲,是全片最精采的設計佈局,Valak恐怖造型跟《奪命鬼娃》Mary Shaw同出一轍,過目不忘,小心。

        完場重現當年原裝個案的真實圖片逐張對比,足見James Wan資料搜集一絲不苟,由選景、道具、造型、及以至鬼上身場面等,還原像真度之高,值得一讚。


(原文刊於U Magazine@16/6/2016)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No One Is Safe ~ 夢了,瘋了,倦了


        當現代社會瀕臨精神堤潰,我們已活在一個絕望的恐懼年代…

        最近,剛閱讀了意大利馬克思主義思想家Franco Berardi最新著作《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以上兩句是取材自書面文案,內容從探究歐美轟動一時的無差別屠殺個案,如何跟資本主義與現代人集體精神處境連線掛鈎,所說的大屠殺,包括停不了的校園槍擊事件,及公眾場所的隨機殺人…等,近15年來,同類個案愈趨瀕密,據Franco Berardi分析所知,這類大屠殺同時牽涉到引人注目的行動及自殺意圖兩種心理狀況,如將Andy Warhol名句「15 Minutes Of Fame」延伸,是自我存在認定的異常極端手法。

        香港沒有發生校園槍擊事件是萬幸,尚有槍械規管是何其重要,不過,還記得兩年前啟晴邨槍擊案嗎?你仍以為這裡好安全,活在當下,根本哪裡也不再安全,這一年多套荷李活電影不約而同出現同一句「No One Is Safe」對白是預警密碼,尤其身處香港,求生於如此病入膏肓,一個高度密集非常生活模式下,心理壓抑潛藏多少隱憂,再不分成人小童問題,好聽一點,我們以全球最聰明為傲,實則擅於「食腦走精面」才是真相,這個廢府從來不理甚麼是人滿之患,只懂搞出大量跨境罪孽,責無旁貸。

        如果有全球最老積的小童指數,香港應該繼續當之有愧,你看早前小學派位的新聞報導,還說甚麼求學不是求分數,改為「求學等同求婚有數」更貼合,用8百萬買新樓為成功報讀名校,足以開心過中六合彩,又每月豪花萬多元報讀不同興趣班,功利主導的普世價值觀,跟港女求婚無差別;若你有留意全程訪問,似乎就只得怪獸家長樂在其中,身旁的子女們卻木口木面沒表情,是內斂得一點興奮也不容外洩,還是有苦自己知?

        我會形容這是一場「夢了,瘋了,倦了」的怪獸家長競技賽,夢了,一切由他們的夢想出發,只憑「全為你好」四個大字,莫視子女的「真‧意願」,或許他們已全面受挫於資本主義失衡扭曲下,衍生的一個弱肉強食困獸鬥世界,深信適者生存而不被淘汰,盲從「起跑點是輸不起」的歪理,結果,我們的下一代會變成怎麼樣?

        2012年《我兒子是惡魔》主角Kevin曾經說過:「做一件事不需要有Point,這才是真正的Point!」好多校園槍擊策劃者的心路歷程跟背景不一樣,他們並不是瘋了才行事,獨立思考反比好多人更清晰,瘋了的是怪獸家長們才對,他們比任何人更恐懼未來,全心追捧「食腦走精面」世界觀,好像幾年前聽聞九龍區名校富家子弟,才只是小四學生,竟每月打本十萬元讓他們買股票學投機,亦有只得7歲小學生問家長:「銀行存款冇乜利息,點解唔開一個股票戶口?」8歲小孩子知道現時樓市高企,若然阿爺死後自己可以繼承物業賺大錢,跟著問父母:「阿爺幾時死?」

        絕望的恐懼年代愈走愈近,未來的下一代注定兩極化,一是特訓成魔,為生存弄盡「食腦走精面」手段爭上位做領導,禍國殃民;一是自然淘汰,陸續上演一幕又一幕大屠殺加自殺個案;沒錯,這個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貪婪遊戲,從來都是貧富懸殊,當世界經濟愈低迷、失業率愈高升、社會福利愈縮減嚴重之時,也同是富豪們身家財產愈暴增好時機,因為平民愈貧困愈失業,借貸金融需求量愈壯大,我們根本玩不起這樣偽善的大富翁遊戲。

        倦了,最後怪獸家長才明白鳥倦知還,未免為時已晚,到時,倘若有子女苦主向雙親聲討「還我童真」,你還敢直言「全為你好」嗎?

        執筆時,美國先後又傳來兩宗槍擊事件,新生代女歌手Christina Grimmie中槍身亡,槍手吞槍自盡,而奧蘭多夜店亦有槍手擊斃50人及40幾人傷。

        當新聞已變成習慣,我們真的沒救了。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4/6/2016)

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十萬水急》: 死水豈能救近火


 《十萬水急》以1995年巴爾幹半島的一天,用黑色幽默笑看戰火人生百態,九十年代南斯拉夫內戰,聯合國和平部隊介入,按本旨辨事埋沒同理心表現,連當地翻譯人員也忍不住指著他們制服,怒責UN等同「United Nothing」,短短個半小時多的觀影體驗,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死水又豈能救近火呢?

  開場即來「死屍落井下石」阻水源,十萬水急由此來,如此四分五裂的領土變化,幾位主角不斷遊走尋繩路上,此路不行隨時朝令夕改之餘,玩完死屍,又有死牛阻路的地雷陷阱,向左走向右走,賭一舖還是又繼續等?

  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做義工,一點EQ都不能少,保安隊長Mambru外冷內熱有心人,拍檔B是自得其樂的冷笑話掌門人,初來埗到的法國新力軍Sophie,再有Mambru舊女友Katya玩針對,這個尋繩組合,沿途絕對相形成趣。

  笑中有淚,小男孩Nikola,兩個皮球事件前呼後應,先欺凌後變賣,不一樣的成長印記,舊居中的遺犬背後,冷不防揭露身世之謎,童言無忌,不失小聰明,NikolaMambru一段擦身情緣,簡單直接的大愛同盟,觸動人心。

  值得一讚,導演選曲匠心獨運,傻B喪駕出場配The RamonesPinhead》夠瘋狂,以Marilyn Manson邪惡版《Sweet Dreams(Are Made Of This)》襯托混沌時勢下的潦倒民生,試問美夢何日來?小酒吧老闆誓死也不賣掉長繩,只因要留待自殺所用,再來Velvet UndergroundVenus In Furs》暗喻扭曲人心的荒謬,完場前,Marlene Dietrich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重遇這一天巴爾幹半島的所有人與物的夢太奇,花開花落知多少,明日又如何?


  沒有Lou ReedPerfect Day》來個大團圓,因為根本就沒有完美的一天,卻有《There Is No Time》好好反思,一句「There Is No Time For My Country Right Or Wrong」盡在不言中,最後一場大雨只是暫緩清洗太平地吧!天有眼,淚有時。

(原文刊於U Magazine@9/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