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免責殺人症候群



  不得不佩服日本「暗黑系小說女王」湊佳苗對殘酷人性大剖白的敏銳觸覺,從《告白》、《贖罪》到《白雪公主殺人事件》3套改編電影版本,同屬人心難測,世態荒唐,細膩尖酸的原著小說題材,就算交到不同導演手上,總能成功牽引觀眾見証現實的可怖真相,凡事不只看表面,人不可以貌相,《白》也不例外。

  無疑,《白》跟《失蹤罪》說故事玩法頗一脈相通,開場不久,主角美姬已被定性為嫌疑殺人犯,同是多得傳媒跟大眾「好奇殺死貓」的集體意識出發,由於美姬天生害羞,加上屬於所謂「沒個性的平庸」一族,對這位從不起眼甚至被乏視的同事親朋,試問又真的有多少了解及認識?直至中段轉入美姬第一身角度正式告白,一切恍然大悟,結局未算精采絕論,卻已喜出望外。

  恃靚行兇是不變命題,由小學的校園欺凌,到辦公室政治的艷舞台,女人長期明爭暗鬥的天性難移,美姬與死者典子之間,職場女性正邪人格認定,白雪公主兩面睇,懸疑推理是附帶裝飾,冷諷人際交往才是真命天旨。

  電視台記者赤星由朋友來電告密,對美姬同事親友追訪做節目嬴收視,並在網上討論區群組同步放料,引導坊間九成半以上潛意識接受美姬是真兇的盲從推斷,完全說穿當下網絡八卦成瘋,製造幾多免責殺人症候群,人人都可以是判官,今日留言打倒昨日批判,看風使舵,人云亦云的花生友,比比皆是。

  人言可畏,你又不是別人肚裡蟲,怎能為之代言表心聲?受訪者不是一知半解,就是自說自話,兇手如何狠插典子多刀及燒屍,也不及群眾不理智集體公審一個人來得殘暴不仁,赤星跟美姬最終碰面一幕是神來之筆,「無關係者」身份介紹,簡直當頭棒喝,而小學摯友夕子的友情篇,那個現實不容的自製童話國度避難所,感染力強,跟《尋找仙境之橋》有異曲同功之妙。

此為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U Magazine@28/11/2014)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大椅上的哭Songs



   到底金鐘是否有金鐘罩?究竟大台又是否好遮陰?如果真的勿忘初衷,大家仍記得928日的佔領金鐘是如何誕生?沒有衝擊,哪有佔鐘?更莫論根本從未對現過的所謂「佔中」!雨傘革命五十幾天,明明是一場群眾自發的公民抗命運動,三個佔領區卻愈走愈自動標籤化,你看金鐘有焦點名人全程駐場,自設大台自組糾察隊,留守者好比金鐘罩下的受保護動物一樣,「廢府」早就看準雙學三子的能耐有限,膠著是必然,待撤成口號,將一夜衝擊一塊玻璃,說成神話破滅未免太自誇,遍地開花的真義是甚麼?

 「In Violent Time, You Shouldnt Have To Sell You Soul ; In Black And White, They Really Really Ought To Know.」沒錯,大是大非黑白大時代,真偽人心盡顯現,近日又再重聽 Tears For Fears 代表作《Songs From The Big Chair》專輯,主要是唱片公司繼去年《The Hurting》紀念特別版後,今年接力推出《Songs From The Big Chair》的4CD+2DVD Boxset,再加2014新混音黑膠及5.1 Blu-ray Audio;想不到,1985年的外國勢力,三十年後依舊對號入座,回味昔日英倫的美好回憶,多謝肥彭為港發聲之餘,也為此張「大椅上的哭Songs」致意。

 「This Is The Working Hour, We Are Paid By Those Who Learn By Our Mistake, Find Out, What This Fear Is About?」從錯誤中學習,本土從來沒有專業的街頭抗爭者,政權只懂不擇手段威嚇大眾,據TFF靈魂人物Roland Orzabal表示,《The Working Hour》原意確帶點對工作上的不滿控訴意識,跟《Listen》屬全碟兩首非細碟單曲,卻一直成為樂迷心目中的至愛,不得不讚今次2014新混音的高水準修復表現,尤其5.1環迴全新體驗下,將《The Working Hour》及《Listen》編曲上的樸朔迷離空間感更細緻重現,無論是前者William Gregory色士風獨奏,或後者Ian Stanley巧奪天工的樂器調聲處理,得到重新定位全包圍,耳目一新的震撼力,可是前所未有。

 「I Cant Stand This Indecision, Married With A Lack Of Vision, 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向缺乏遠見又優柔㝰斷的說不,明與暗的權力鬥爭沒完沒了,多少人企圖騎劫運動揚名立萬,甚麼「我哋」又「你哋」劃清界線,叵心可測,如此大台豈跟電視界一台獨大霸權有何分別?一首令TFF躍進成為美國Billboard冠軍級的勁歌金曲,相對於《The Hurting》悲慘世界觀,忽然很美式曲風的蛻變嘗試,講真,當年初聽確曾有吃不消的反感,Roland憶述當初原曲叫做《Everybody Want To Go To War》,只做了一個Demo就自覺不太喜歡棄置一旁,及後才被Curt Smith發現原是寶,得以面世發熱發亮。

 「Following The Footsteps Of A Funeral Pyre, You Were Paid Not Listen Now Your House Is On Fire, Wake Me Up When Things Get Started, When Everything Starts To Happen.」重蹈覆轍是本土爭取民主的致命傷, 火燒後欄才覺醒起來,總比裝睡不醒好,只怕燒到埋身,為時已晚,長眠收場,活該是也!

 《Songs From The Big Chair》碟題源自1976年的美國電視電影《Sybil》,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的女主角Sybil,只能在一張大椅上找到安全感,然而,金鐘大台上不斷多番領唱《海闊天空》之時,再細心一想「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這一句,政治舞台暗藏更多比多重人格分裂更難以捉摸的醜陋人與事,到「只得你共我」就知驚!

 「Some Of Us Horrified, Others Never Talk About It, But When The Weather Starts To Burn, Then Youll Know Youre In TroubleTears For Fears Mothers Talk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 @25/11/2014)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吓!究竟應該點?



   不知在外國人眼中,香港人的咀形是否特別圓?

  當「O咀」一詞未出現之前,我們都愛以「吓!」一聲對不思議事件表示驚嘆之意,只因說出「吓!」發音之時,咀部會自動形成一個接近圓型的張口動作,久而久之,有人就改稱為「O咀」,更進一步的就有「O哂咀」,如是者,假若長期受驚嘆到不能,凡事都荒謬到不可解釋,試問咀形怎能不自圓?更恐怖是自圓其說的始作俑者,盡是擅玩語言偽術的人肉錄音機械人,一群沒頭腦沒思想沒靈魂的共黨傀儡!

  大家還記得九十年代本地獨立樂隊.Huh!?嗎?沒錯,「吓!」是也!19941230日晚上,他們曾於大專會堂舉行《When The Light Is Low》音樂會,是夜.Huh!?首度玩出他們只此一首的原創廣東歌《究竟應該點》,後來亦有收錄於《Let The Dog Bark》現場專輯內;廿年後的今天,我們真的慘受這個停不了「廢府」之言,「吓!」到咀都圓哂之餘,《究竟應該點》同是目前面對的去向問題,「廢府」一直以人民打人民來解決佔領運動問題,陰招盡出,有目共睹,對於身處佔領區公民抗命五十多日的學民們,如對牛彈琴的蛋與牆膠著狀況,正如歌詞所言:「擔住支煙,對住個天,指住上便,擘大個口,我究竟係咪痴咗線,我好想改變!」


  如果你有到過金鐘或旺角佔領區,都或曾碰上.Huh!?結他手Edmund在現場玩音樂聲援支持,鼓手肥仔明亦同樣經常以其街頭鼓樂出席不同的公民抗命集會遊行,繼續為民發聲;提到「吓!」,當然少不了黃秋生1995年專輯《支離疏》內,一首難得一聽的Punk Rock本土佳作《吓!》,事實上,此碟幕後製作班底亦佔重43.Huh!?,包括有Edmund、肥仔明及田雞三人,回看當時香港面對97回歸,人心惶惶,末日式搶錢移民成瘋,「眼看這個世界已經無厘頭,個個變到無哂知識似野獸,郁D攞刀抆槍,分不清楚忠奸,咪再惹我,我受夠…」當年今日,是否愈聽愈身同感受?甚至有過之而無不不及?


  終於明白為何爭取民主廿幾三十年連桔到未有,好簡單,只要從Youtube找回1989年《民主歌聲獻中華》片段一看,中港台演藝界如何眾志成城高唱《為自由》,當年他們可以大無畏為天安門廣場的民運學生們遙距聲援,立場鮮明有共鳴,25年的今天,他們又到底在哪裡?難道民主歌聲只是獻中華,動機純屬為表愛國而已,如今面對近在咫尺的香港學運,卻竟然可以不聞不問,不近人情得令人齒冷,活在當下的大是大非大時代,真正站出來的大無畏演藝代表寥寥可數,有人甚至劃清界線為討國內發展搵人仔,只慨嘆曾跟港人一起唱過「茫茫長途憑浩氣,你我永遠兩手牽,去向縱荊棘滿路,濺熱汗,卻未累,濺熱血,卻未懼…」的一眾演藝人,你們是否早已連歌名都忘了,變成《為自己》?

  究竟應該點?只要香港仍有覺醒的人民,這場雨傘運動仍是不滅的長征之旅,七個多星期的最大成效,將689整個無能「廢府」醜陋真面目,如地溝油事件一樣不斷浮面,你想我們的下一代變成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的接班人嗎?你想老懵董班子再重蹈亂港之路嗎?你想黑警藍絲帶繼續出手城管化香港未來嗎?你想白色恐怖滲入不同媒體嗎?你想生活在蒙著耳目的一無所有國度嗎?你想一直「O哂咀」有口難言下去嗎?你想「吓!吓!吓!」終此一生嗎?

 「在兜圈,在轉圈,在吐煙,在紥辮,在痴線,在發癲,在兜圈,在轉圈…」.Huh!? 《究竟應該點》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 @18/11/2014)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星際「離地」啟示錄



  太空旅行是近期熱話,由「維珍銀河」太空船二號試飛爆炸墜毀事件,到Christopher Nolan人見人讚的《星際啟示錄》,大家不想再腳踏實地,齊齊一飛沖天去,追求實踐「離地」的真感覺,「離地」既有離開地球,也有脫離現實之意,諷刺是,無論怎樣的「離地」,暫時仍只屬權貴獨享的專利,25萬美元不是小數目,大多數只能付出多數十塊買一張IMAX戲票來近觀這個浩瀚宇宙。

 《星》電影故事的「離地」,是地球很危險,沙塵暴沙漠化淹沒未來,植物枯死病令空氣缺氧,人類真的「一息尚存」到最後一口氣,生態嚴重失衡的末日警號,最精警的對白是:「地球真正需要是農夫及農作物,而不是過剩的工程師及電視屏幕」,為尋找移民新星球展開星際探索之旅,活在當下,香港又有多少「離地」一族密謀移民之計,逃離被沙塵暴發的大陸化,民生嚴重失衡的末日香江,這裡真正需要是一國兩制真民主,由人民自選聽從民意的真政府,而不是過剩的自由行及人肉錄音機!

  初認識「黑洞」兩個字,多得一套1979年迪士尼電影《黑洞》,跟好多人一樣,當時睇完依然對宇宙黑洞不明不白,印象模糊,略微記得一艘太空船捲入一個宇宙旋渦狀態外,就只剩John Barry主題音樂旋律仍銘記於心;然後,1997Paul Anderson《異煞》則有人造黑洞進行時空重疊,將次元空間演變成地獄,「黑洞」從來都予人深不可測的神秘恐懼感,直至交到Christopher Nolan手上,先後將「蟲洞」及「黑洞」重新在人類眼前由淺入深實踐見証,抹掉以往「科幻」的不明恐懼設定,一切由「科學」角度認真出發,最後竟以愛的力量跟重力互動點燃「黑洞」亮點,匪夷所思的觸動心靈是這樣。


  沒有UFO劃破宇宙的星際,沒有外星人文化的啟示錄,《星》說出人類仍是宇宙的主宰,還記得1984年泰迪羅賓的概念專輯《天外人》,序曲《追尋》正跟主角Cooper團隊的使命連線互通,「別了家園,別了岸,懷著壯志踏火箭於星際流浪;高速飛往這烏托邦,星光的一切,是理想…」如是者,外星人到訪地球的話又如何?1983年鍾鎮濤《要是有緣》專輯一首《外星人報告》有以下結論:「總結是人沒智商,不珍惜天賜美好,不改這瘋癲態度,遲早人會自毀,全部化做無;人間的五穀本會更多,全人類都不須肚餓,而人偏不愛耕只愛戰爭,猶如著了魔,著了魔。」兩首三十年前的本地流行曲,仿佛跟《星》劇本主旨不約而同的時空重疊。


  無論「離地」有多高有多遠,人性始終難以改變,獨處冰封星球的曼恩博士,為回家不擇手段的自私行為,任你找到世外桃源烏托邦又如何?正如今年另一套鮮為人知的科幻片《Space Station 76》,此片並未在港公映,只推出影碟版本,譯名《76號太空站》,講述七十年代人類離開地球的太空之旅,以太空站為家,觀感卻似《美麗有罪》的回到未來版,只換上太空背景,反映當代民生百態才是重點,問題從來多得是,由隱藏同志身份的醉酒船長,跟新上任女副船長之間的性別認同衝突,女權主義的冒起,到「你快樂嗎?」虛有其表的家庭倫理偽善真相,面對殞石撞擊危機卻懵然不知,直至大難不死後,才懂得釋懷覺悟,頗有意思,雖則電影未算拍得精采出色,尚算偶有佳句,其中幾幕七十年代金曲互動,選用多首Todd Rundgren名曲如《Hello Its Me》及《I Saw The Light》是神來之筆,好一個Space Age懷舊情意結,LoveyDove原創主題音樂極似九十年代的Space Lounge組合The Gentle People再版重生,不妨留意。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 @ 11/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