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風起了》: 愛與夢飛行



   宮崎駿今回「風起了,我們要努力活下去」電影主題,歇後語本是「振作吧,日本!」這令我想起去年日清杯麵用高達起動揸水煲的「Boil Japan」,回到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及日本大蕭條時代,向311後的日本加油打氣,很有意思。

  當「零式」戰機終於成功飛行的一剎那,從二郎面上流露的內心矛盾,既不興奮且憂心忡忡,表面似跟愛妻離別的心靈感應,實則,不難找到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寓意,這些「零式」戰機最後在戰場上製造多少生靈塗炭才是真相,也為日軍侵襲他國的罪孽,如何遭天譴的咒詛懲罰,暗藏自省的反戰意識。

  大家愛看宮崎駿作品,愛重拾買少見少的純樸情懷,嚮往主角總活在藍天白雲及綠油油草原上,二郎跟妹妹說:「人是需要看多些遠的東西 」,對當下人人近距埋首不同手機平板電腦失衡生態,眼光乏遠觀之見,來個當頭棒喝的溫馨提示。

  二郎一心專注研製飛機,沿途跟意大利飛行家夢裡共醉的構思,倒跟宮崎駿本人不謀而合,畢生投入卡通動畫創作,故事經常與歐洲歷史背景連成一線,回看這位日本少年之同時,也可是宮崎駿夫子自道的暗喻。

  飛行是宮崎駿指定動作,《風起了》最感動的飛行場面,卻來自二郎跟菜穗子的情牽紙飛機,更巧妙將兩次相遇的飛掉帽子前後呼應,都市人就是愈來愈忘掉這種非物質的純愛。

  回想片首,那是二郎在夢中走上屋頂的停機坪,展開一幕自由飛行,當時我在想:「人生本是一場飛行棋局」,一切仿似由起機始動,過程不乏高低起跌,大不了回到停機坪休息,然後又再重新起機,就只待下一陣風再起之時,不過,絕不想見到如另一套1986年英國動畫《When The Wind Blows》的風起核塵捲就是了。

此為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U Magazine@26/12/2013)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怒火風暴》: 一個人對全世界



   身處於一個黑白是非巓倒反轉的混頓時代,一個普通人想繼續正常生存,真的少一點EQ也難以面對,好多人與事皆到達不尋常的臨界點,甚麼是正常,怎樣是不正常,已經愈來愈難判定,同步衍生的都市病症候群接踵而來,最常見如思覺失調及狂躁症之類,每一個你我他都或早已不自覺染上也說不定。

  1993年美國導演祖舒密查拍了一套名為《Falling Down》的都市小品,港譯《怒火風暴》,正是以一位有暴力狂躁症的都市人出發,反映當代美國民生問題,美俄冷戰末期的時代,並選擇洛杉磯的國防工業重地背景,正值當時不少國防工業紛紛完結,製造大批失業人士,電影由公路大塞車開場,主角William Foster(又稱De-Fens)正駕駛一部沒有冷氣的房車,導演用上一些近鏡及音效來凸顯環繞其身邊人與物的感官反應,最終令他決定棄車而走,展開一場獨自步行回家之旅,實則他是一位剛被解僱的前國防工業集團工程師,跟妻子離婚,且要遵守與妻女保持距離的規條,正打算私自回家跟其女兒慶祝生日,怎料,途上事端頻生。

  William Foster狂躁症賢上線指數亦隨之狂升,更引起一位最後一天當值的退休老差骨關注,這邊廂,老差骨則有一位患上焦慮抑鬱症的愛妻待他回家照顧,兩位同屬有家歸不得的主角,偏偏在各自人生道上的最後一天巧遇上,片名《Falling Down》之來由,是源自一首人所共識的童謠經典《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除了用來形容主角William Foster病入膏肓狀況,老差骨亦以一個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音樂盒來為妻子抒緩心情之用,狂躁症跟焦慮抑鬱症,別有雙重意思。


  這可是一套公路電影變奏版,借William Foster回家途上反映不同城市眾生相,對當代美國人面對種種不同問題來個當頭棒喝,令人反思的社會控訴意味極濃;首先,他走入一間由韓國移民經營的雜貨店,就只因一罐可樂的不合理售價,盡情向韓籍老闆發洩表不滿,控訴他們移民到美國賺他們的金錢,又跟當地人爭工作做,最後,此段情節亦觸發韓國方面認為是對他們有種族歧視之意,決定杯葛電影在韓國上映,引來一番熱話。


  然後,William Foster又遇上貧民區的黑道青年,引來街頭槍戰復仇襲撃,到快餐店因過時買不到早餐已大發雷霆,開槍威脅店長之餘,更借意冷諷快餐店宣傳照片跟實物不乎的不誠實問題,另外,亦在軍服槍械店內跟法西斯主義老闆糾纏,並分別對大富之家濫用草地興建高爾夫球場,整容醫生賺大錢住豪宅,路政處亂用公帑為整路來保持工作量…等,逐一進行正面大控訴,長期保持怒氣沖天氛圍之下。



  另一有趣之處,就是William Foster的衣著打扮及手持物件,不斷如打游撃般變身中,最初是白領打工仔造型,白裇黑呔公事喼,然後得到一支棒球棍,再換來一袋機械槍,之後又得到一支迫撃炮,甚至換上一整套軍人服裝,感覺等同打Game一樣,加上一副破爛單邊眼鏡造型設定,不禁想起已故暴力美學名導森畢京柏,1971年代表作《Straw Dogs》(港譯《大丈夫》)入面,主角德斯汀荷夫曼變奏伸延。

  實在,《怒火風暴》可說是米高德格拉斯影藝生涯, 其中一套最具突出表現的代表作,雖則電影內容觸及不少人的神經系統,除了遭受韓國人杯葛外,亦觸怒了不少美國國防部退休員工,表示電影對他們有人身攻撃誤導之嫌。


   2009年為Blu-ray全新Bonus Features,找來米高德格拉斯現身憶述當年拍攝此片的二三事,最有趣是他表示若然是今天的話,恐怕沒多少電影公司肯投資開拍,應該會變成是一套低成本獨立電影出品,因為他們大膽地未有表明對電影主角William Foster做法對與錯的立場,就只拍出來交由觀眾自行判定,也想自己可以拍出一套既有娛樂素材之外,亦能帶出反思效用的電影作品。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逃出灣仔2005



   還記得八年前的12月?當年今日是這樣.......

  終於來到世貿開幕日,家住灣仔,開始感受到從未如此守衛森嚴的高溫境界,當日中午時份走到駱克道,寂靜得如死城一樣,平日繁忙時段,竟變成行人稀疏,商舖紛紛暫停營業,就連便利店都要落閘做足準備,加上寒風陣陣,傳來一種暴風雨前夕的不尋常景況。

  警方同樣一早嚴陣以待,駱克道上出現前所未見的密集警岡陣勢,一陣子,上空亦不斷有直昇機在盤旋監視,不少途人齊齊仰天探望,然後,會展對出海面亦有水警巡視,跟示威漁船作近距離貼身監視,如此海陸空三軍式包圍灣仔區,感覺形同置身於一些未來科幻犯罪片中,尤其那些直昇機高空監察的壓迫感,忽然想起尊本卡達代表作《逃出紐約》!

  據知,是次政府耗資近37千萬來搞世貿會議,嘩!《無極》製作費都好似差不多,香港政府真的無極,正如宣傳片所說:「能夠舉辦如此國際大型會議盛事,絕對係香港人難得嘅寶貴經驗。」有時候,經驗跟教訓只差一線,用3億幾換取寶貴經驗?更揚言預計今次世貿會議舉行期間,可為香港帶來1億元收入,真可笑!

  如此人多勢眾的暴亂情況,記得第一集《古惑仔》電影內確曾出現過,陳浩南等眾兄弟,就是跟對頭人在銅鑼灣駱克道上玩哂冷,仍記得主題曲是這樣唱:「灣仔一向我大哂,我睇哂!」如今,竟掉過來,警方恐怕不用再唱:「憑傲氣…」,看見機動部隊及防暴警察在灣仔北跟示威群眾對持之時,警方似乎更合適高唱:「灣仔一向我大哂,我睇哂!」

  沒錯,這幾個月來,傳媒不斷以洪水猛獸式洗腦法,灌輸香港人知道世貿就等同暴動,世貿就如一隻向港人襲擊的大怪獸,更將那些專程來港示威請願的不同國籍民間團體,形容為暴民一樣,總之,就一直不斷恐嚇香港人,根本就沒有清楚解說世貿是甚麼,感覺如同天文台幾個月前已預測到將有一個巨型颶風襲港,還要是由本地政府用高價引導來港,大家要及早做足準備。

  避之則吉,就是香港人這段期間對待灣仔的最安全態度,連小巴及的士團體都呼籲同行應盡量不要駛到灣仔一帶上落客,有需要這樣過度恐慌嗎?


  這一夜,看著他們在告士打道通宵抵抗到底,為的只是可以入到會展,為的只是想開會的人可以知道他們有多苦,盡在今夜,一個只得11度的寒夜裡…



  其實,是次港府動用3億幾來搞一場WTO會議,開會的只在不斷開會,示威的只在場外盡量發聲,同樣是有朋自遠方來,那些部長級可以有BMW專車接送,享用港府耗資3億幾的所有款待,可憐的,這群每人自資7千乘飛機來訴求不公平貿易的,最終只有幾架囚車運送,受盡所有胡椒噴霧及催淚彈,他們為的只是可以讓他們可以繼續自力更生,依靠農業終生到老,可是,一眾部長卻只躲在會展避護所內,不聽不聞,繼續由大財團大強國支配,他們口口聲聲的滅貧,根本就想把貧民消滅,不是把貧民脫離貧困!

  你說,這個世界究竟怎會變得如此本末倒置,明明有好多窮人在捱生活,生計難保,卻又可以若無其事拿3億幾搞一些沒完沒了的談判會議,人人都知要達成共識要花好耐時間,達成後去實行又話要到2013年之類,大家就只不斷在「開會開會開會」、「補貼補貼補貼」…

  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怎樣?
  Tomorrow Never Knows

  那3億幾可能早可以救了很多人…

  可悲的,從電視新聞裡,竟看到有香港市民從高空向示威人士投擲水彈,這種落井下石的做法,非常無知可恥,同樣地,聽到那些演藝界人士的回應,更令人感到悲涼,好多年青新一代「偶像」紛紛表示如何受到示威事件阻礙他們要出席的活動演出,甚至有人更叫韓農快些搭夜機離港,然後,當然是灣仔區商戶食肆紛紛表態做少幾多錢生意…


此為2013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AV Magazine @ 12/2005)

  後記:如果八年前真是「達成後去實行又話要到2013年」,轉眼間,今年已是2013年,事實到底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