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向3D說不 (4) : 3D吸血鬼呃人:唔肯



    去年睇《吸血鬼獵人:林肯》,一心想找放映 2D 版本的戲院,幾經努力,最終找到一千零二間的 The Grand Cinema 及嘉禾旺角,卻一日只得兩場,時間地點極不方便,結果,惟有硬著頭皮就範去 UA 太古城睇 3D 版本,怎料就算有 Tim Burton 掛帥做監製又如何,又不是另一套 2D 扮 3D 騙人之作。

  真想不到,荷里活 3D 熱潮已玩足好幾年,時至今日,居然仍有大量 2D 扮 3D 個案充斥市場,明明開拍時是 2D,只是後期補上 3D 加工,就可以名正言順變成 3D 版本,想賺多些錢也不是這樣欺騙仍肯入場支持電影的觀眾吧?

  說真的,只看了十分鐘左右已覺不對勁,其實只需除下那副 3D 眼鏡一看便知是龍是鳳,八成時間畫面沒有明顯重疊,跟平時 2D 沒有分別,畫質還要是光亮清晰很多,結果,我決定放棄再戴上 3D 眼鏡繼續看下去,沿途畫面只算不時會有重疊情況,每到動作場面才比較有明顯一點變化,卻又不算好精采的 3D 立體效果,其餘文戲部份跟 2D 別冇兩樣,至於字幕方面,也留意到一個怪現象,就是如果畫面是偏向 2D 時,字幕會多出現重疊,反而偏向 3D 時,字幕就一般都好正常,總之,整體畫面來看,除下 3D 眼鏡觀看比戴上還要舒服自然得多。

  
  沒有近視的,走入漆黑戲院戴上 3D 眼鏡睇戲已是多此一舉,近視一族就更麻煩,自家眼鏡框之外再要加多一副 3D 眼鏡,相隔兩層鏡片來睇一場兩小時電影,畫面既偏暗,3D 立體感又欠佳,真的自找苦吃。

  難為還要標榜是 Real 3D,邊看邊火上中燒,完全有感銀幕上的吸血鬼,都比不上這群荷里活電影商人那麼吸血成癮,擺明掛 3D 賣假立體,以 3D 霸權威逼觀眾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所以,愈來愈讚賞一些明明可以玩 3D 賺更多的大片,偏偏沒有呃神騙鬼,就只純粹推出 2D 版本就是了,好戲不怕沒人看,就是同年暑假大熱《蝙蝠俠夜神起義》,本身絕對有足夠條件及號召力來玩 3D,環顧當下幾乎套套不論 或 片製作都要硬搞 3D 的勢頭下,甚至最近連蜘蛛俠都要借 3D 再現新,Christopher Nolan 的蝙蝠俠卻可以不甘屈服大勢所趨之下,不用搞 3D,最多只有 IMAX 巨幕版搞好高清靚畫質,根本就向這些荷里活吸血鬼來個當頭棒喝。

  相信不少讀者及影迷跟筆者一樣,早已受夠荷里活 3D 騙案的不滿,一於要撐 2D ,齊心反 3D

  真相是,3D 新世代已不止是電影媒介,現已全面攻佔 3D TV3D TV Game3D Computer/Laptop3D 手機…大家已經避無可避。



  若問這些年最老實又玩嘢的3D電影,我認為非《變種食人䱽3DD裸命水世界》莫屬,片名用上3DD,開宗明義玩食色多舊魚,愈沒期待愈有驚喜,將災難驚慄片拍成低俗喜劇,還以為是《搞乜鬼》系列出品,大量向八十年代青春性喜劇及恐怖片取經再造元素,少少鹹多多笑加Lo-Fi血腥,鹹味源自水上樂園的成人天體池,3D波濤胸湧夠出位,肥仔自尋水洞之樂情節,十足1982年《玩斗星》的性笑料延伸,《小心有牙》的處女獻身變種版,食人䱽愛咬何B仔似乎已成為此系列的指定動作,《猛鬼街》的少女浴缸魔爪來襲,全片爛得笑不停。


此為2013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AV Magazine @ 10/8/2012)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向3D說不 (3) : 3D星戰騙我心



   回想自己在大戲院睇《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盡是銅鑼灣不同戲院的童年回憶,1977 年《星球大戰》正式上映時,自己倒是沒有同步觀看,直至後來隔兩三年後重映時,終於在「百樂戲院」首度接觸,一看入局;相隔不久,1981年《帝國反撃戰》就在「紐約戲院」留下最深刻印記;到 1983 年《武士復仇》則在「明珠戲院」成功完成整個星戰後傳三部曲。

  2012 年 2 月,專程走到尖沙咀 iSquare 觀看《星戰前傳魅影危機 3D 》,完全本著一份星戰迷的心態支持入場,始終都是星戰系列的首套 3D 版本,未入場前,其實早已作了最壞打算,首先,自問從來都不太情迷 3D 電影,總感又暗又淡又立體感不足,更何況是 2D 轉 3D 的偽 3D 版本,不過,既然是佐治魯卡斯花上一年時間精心打造,心想應該有一定信心保証吧!

  結果,還是失望而回,2D 轉 3D 始終仍是不可能的任務,看了幾分鐘已心覺不妙,全片基本上只有一些人物近鏡才有 Feel 到些微景深層次感,其他就以 CG 角色比較多一點立體感,好似那個守財奴 Watto 的拍翼效果,還有 Jar Jar Binks…等,反而真人演員就明顯繼續 2D 得平平無奇;講真,如果期待可以看到 3D 的宇宙星空全畫面,還是行過隔鄰太空館睇觀星電影更實際。



  至於人人期望的 3D 動感大場面,好似 Pod Race 及壓軸 Darth Maul 跟 Qui-Gon 及 Obi-Wan 的大對戰,又是期望愈大,失望愈大,離場時不禁一問:「宣傳字句所寫的甚麼「超立體、超震撼」到底在哪裡?」對於星戰迷來說,《星戰前傳魅影危機》本是整個系列評價最低,尤其那些甚麼議會政治交涉問題,完全拖垮全片節奏,除了幾幕動作場面賣點外,就只有留下一些揭開整個星戰故事的人物首現較有睇頭,今回再一次重看後,真的看多一次悶多一次。

  想分享的,還有票價問題,想不到 iSquare 同一間大戲院 House 5,平日不是 IMAX 版本都只是 $95,大銀幕靚音效,若以當年 1999 年首映 2D 版本相比,聲畫明顯出色不少,就只差在 3D 賣點;相反,其他迷你戲院大部份都要 $100 至 $120 票價,早說過若要在迷你戲院迷你銀幕睇 3D 電影,倒不如回家睇藍光投射!

  經此一役,若然魯卡斯仍繼續每一年逐套 3D 化餘下五部曲,只想無奈說一句:算了吧!除非如大家所說,前傳第二、三集本是全數碼拍攝,所以後期 3D 應該有得搞,反而最擔心後傳第四至六集,那是星戰迷心目中最經典的三部曲,也是三十幾年前的舊菲林電影版本,只盼若干年後 3D 技術又有新突破奇蹟,否則根本只像今回如此自欺欺人收場。

  記得上回 1997 年星戰廿周年紀念,同時也重新推出《星戰後傳三部曲》特別版全球公映,《星球大戰》、《帝國反撃戰》及《武士復仇》三片各輪流上映兩星期,當年就特地去到旺角太子的「凱聲戲院」,那是重建後的全新戲院,聲畫表現備受讚賞。

此為2013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AV Magazine @ 17/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