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亞里叭叭 :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太空競賽回憶錄



        初發現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這個英國新組合是2013年之春,從YouTube找到他們的《If War Should ComeMV,那是來自《The War RoomEP的選曲,時值2012世界末日傳言剛過去不久,忽然見到如此具恐嚇預言的曲題,又有「公共事務廣播」之名,再看這段當年戰時原裝的英國官方黑白宣傳片,內容關於英國備戰狀態及公民如何自保的指引,當聽到警報亮起,要迅速回家躲避襲擊,人人戴上防毒面罩,真的嘩嘩嘩打到嚟一樣,更重要是PSB步步為營的音樂張力,沿途配合大量當時政府發放的原聲訊息廣播片段,強化令人震攝的視聽效果,一見難忘。

        當時心想,自己的喜愛音樂名單上,終於來多個不一樣的PSB,同屬來自英國的好音樂料理分子,Pet Shop Boys之後有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同以PSB簡稱,且同是兩男子電子組合,不同是Pet Shop BoysSong-OrientedElectro-pop為主,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則以電子音樂為基礎,再混入更多不同元素如FunkDance PunkIndie DanceFolk甚至Post Rock等,並以純音樂演奏加入政府宣傳片、紀錄片及黑白電影的原聲對白片段作sampling處理,創造自此一家的原味風格,既有濃厚的歷史背景玩復古尋根,亦有未來派時代感的音樂構圖,一趟超時空的完美合體。


        聽PSB層次豐富的音樂作品,如同一隊多人樂隊的聽後感背後,卻全由創作主腦J. Willgoose, Esq.以其多功能樂器玩奏為主導,另一成員Wrigglesworth 是鼓撃樂手,推介找找他們的現場演出觀賞,J. Willgoose, Esq.擅玩Loop Station即場層層疊,在預設電音程序下,引入電結他及Banjo逐層彈奏,再玩一些pad controller及鍵琴演奏,雖似忙過不停,仍保持一份很文質彬彬的優材生氣質,沒錯,J. Willgoose, Esq.名字本已像透一個密碼代號,再看他經常身穿西裝打Bow呔,不就是很典型英國紳士代言,如近期電影《皇室特工》成員般,配套舞台上同步播出的黑白畫面,整體觀感媲美以前將默片現場配樂的懷舊魅韻。

        2013年首張專輯《Inform-Educate-Entertain》令PSB成為當年英國樂壇矚目之作,得到更多媒體及樂迷的認受性,後來推出的同名DVD更收錄全碟歌曲的MV,全屬當代英國的原裝舊宣傳片及紀錄片,PSB亦於不同訪問多番嗚謝BFI英國電影學院,這些年跟他們建立良好合作關係,J. Willgoose, Esq.笑言雖則如此,PSB仍是要付版權費,不過只是有不錯的友情折扣價,難怪2015年剛發表的第二張全新專輯《The Race For Space》繼續跟大家回顧歷史的另一章:美蘇太空競賽。


        碟首同名序曲以1962年甘乃迪的登月演說開始,配套莊嚴歌詠旋律,如看電影《太空先鋒》變奏版,再由《Sputnik》的Techno節奏引出蘇聯太空同名計劃,連接上《Gagarin》熱鬧緊湊的AfrobeatSoul Funk6Brass Section,向人類史上首位登空的蘇聯太空人Yuri Gagarin致敬,MVPSB二人更搞鬼地穿上太空衣勁歌熱舞一番,據J. Willgoose, Esq.表示,今回所有NASA聲畫片段全是免費任用,反而蘇聯的比較難找,幸得BFI最後提供大量相關資料,果然是PSB最佳拍檔。

        對於J. Willgoose, Esq.來說,最深刻的太空競賽回憶,是童年時從新聞見到「挑戰者號」穿梭機爆炸意外事件,而《Fire In the Cockpit》亦跟大家帶來1967年阿波羅1號測試意外的悲劇故事;建議購買雙封面黑膠版本,Gatefold設計齊集美蘇兩個不同封面設計,中間大頁更是星際啟示錄的靜觀其變,邊聽邊看,如置身於2015太空漫遊之旅。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4/2/2105)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多啦A夢Stand By Me》: 哭啦A夢



        今個農曆新年,十個有九個想睇《多啦A夢》,人人都想感動賀歲,事先張揚的煽情誘因,源自曾經一起共同成長的集體回憶,大家自問尚剩多少童真?點解愈睇愈淚?因為正如宣傳片的一句「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原來那麼重要」,活在當下卻未肯認命的香港人,必有感而發。

        誰都喜歡叮噹,就是改稱多啦A夢,我們這一代仍愛叫它做叮噹;今回3D電影版取名為Stand By Me,忽然有更深層的不一樣體會,伴我同行的叮噹不只是大雄一人獨佔,原是我們都有份,如果叮噹是理想與希望的象徵,多啦A夢等同叫大家多D發夢,人人期望或可達到,可是當大家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卻遙不可及之時,最後才意識到其實我們都是不同的大雄 ,可是,當連一個理所當然的夢,都可以是A夢,仲要叫我哋發住先,簡直隻手遮天,完全官逼民反。

        叮噹的世界是現實的縮影,大雄是弱勢社群,技安與阿福是權貴階級,兩者碰面例必強弱懸殊的大恰細,靜儀是關愛天使的中介者,全屬與生俱來的性格判斷命運,正如大雄的下一代承繼一事無成的遺傳基因,就是回到未來改變歷史,也要大雄自我修行起革命才有效。

        劇情組件似曾相識,如舊瓶新酒的叮噹短篇集大成,百寶盡出依然反映人生百趣,口不對心的「謊言800」藥水,相信好多人都飲過,「一見鍾情蛋」好比痴漢洗腦般玩黑色幽默,兩幕「竹蜻蜓」飛行畫面成功凸顯3D大不同的全新觀感, 全無牽掛的自由飛行心態,是全片最豁然開朗的愉快時刻。

        感動停不了, 大雄與叮噹不離不棄的友情相關照,港人獨享的畫內聲外「我要走了」離愁別緒,大雄對靜儀此志不渝的終生求愛,靜儀對家父的真情表白,甚至靜儀對大雄充滿無私大愛的包容,幕幕觸動心靈。

        基本上,銀幕下的你我他全程哭啦A夢,多少是成長代價的自我反射,也是感懷身世所致,大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於香港本土的,都曾經跟大雄一樣,「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原來那麼重要」,城邦會戰勝歸來!

(此為修改加長版本,原文刊於U Magazine@26/2/2015)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皇家特工:間諜密令》:紳士牌特工全盒



        片末導演Matthew Vaughn特別將此片獻給母親,感謝她一直以來灌輸紳士之道,英國特工不只奉旨殺人,言行舉止同樣要得禮到殺死人,正如多番重覆的對白:「不同於一般同類電影!」,延伸導演名作《勁揪俠》的顛覆玩味,將傳統特務片破舊立新,企圖打造不一樣的特工全盒。

        故事結構倒似《殺神特工》變奏版,由權貴支援的隱閉特工組織,X-Game特訓設定,到主角Eggsy傻仔變型男的子承父業主線,從坎坷末路得到蛻變重生,完全同出一轍。沿途不斷向《占士邦》系列致敬,美式街頭Kidult包裝下的大魔頭Richmond Valentine,配上「飛腳刀」女殺手Gazelle屬典型奸角組合,沒有Q的武器庫依然好玩有Fun,經典個人飛行器亦繼續得以發揚光大。

        全片娛樂無窮背後,若然傳聞荷里活經常暗地發放隱藏訊息密碼是真的,今回Richmond的滅絕人口大陰謀,跟去年《美國隊長2》驚天危機不謀而合,且透過手機電波干擾人腦神經,明示幕後操縱的監視洗腦計劃,智能Sim card潛藏多少不為人知的設定功能,如此一人一手機的精神信托大趨勢,上不到網等同世界末日的大前題下,絕對值得反思。

        至於Richmond向各國權貴拉攏結盟的秘密協議,提倡重構新世界概念,不難令人聯想共濟會的新世界秩序陰謀論,甚至跟《2012》的末日方舟有異曲同功之妙,當然,編導不忘發揮幽默本色,一招終極反智擊破一場「蘑菇雲」爆頭的奇幻好戲,更抵死配套KC & The SunshineGive It Up》一曲影射唱和,簡直妙絕。

        開場結尾兩部真假卡式帶機兩首英倫80s金曲首尾呼應,由中東的懷舊卡式機播出《Money For Nothing》,到iPad虛擬版app播放《Slave To Love》, 時代大不同,情懷卻長銘於心,喻意上世紀八十年代始終是最美好的回憶。

(原文刊於U Magazine@19/2/2015)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再見,新浪漫



        不知道譚校長出道四十慶典有冇唱「浪漫已死,浪漫已死」,只知道今個情人節前夕的212日,忽然傳來新浪漫標誌人物Steve Strange死訊惡耗,促令這個浪漫日子頓變不浪漫,面書更有人稱之為「新浪漫已死」,畢竟,曾經浸淫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聽英國新音樂成長的,必對Visage成名作《Fade To Grey》視為新浪漫國歌之一,Steve Strange正是Visage最矚目的靈魂人物。

        當然,對於八九十後來說,人如其名,Steve絕對是一個陌生名字,事實上,他在流行樂壇只留下量產遺跡,主要以1977198620042015兩個時段為主,論最響負盛名必屬八十年代初的光輝歲月;原名為Steven John Harrington,出身於威爾斯的Steve Strange,能夠被奉為「新浪漫運動」發起人,源自1979年他與老友Rusty Egan於倫敦經營的Blitz會所是潮流集中地,創立「一夜限定」的不同主題晚會,引來當代英國潮人熱愛到此一遊,這個後來被稱為Blitz Kids的年青新文化,發掘出好多明日之星如Spandau BalletBoy George等,從Steve的自傳《Blitzed!》內所言:「我們不只啟動一種次文化,而是玩創一場文娛新革命!」

        至於Visage亦差不多同期誕生,第一代成員各有來頭,以Steve主音歌手及Rusty Egan鼓手為主,再有Magazine樂隊的Barry AdamsonDave FormulaJohn McGeoch,以及Ultravox樂隊的Midge UreBilly Currie,加盟Radar Records發表首張細碟《Tar》無人問津,及後轉投Polydor旗下重新出發,1981年推出《Fade To Grey》一鳴驚人,初嚐英國細碟榜十大滋味,及先後於德國及瑞士成為冠軍大熱,沒錯,《Fade To Grey》無論編曲及演繹風格上,都成功建立很歐陸電子新浪漫的創新個性,未來派的電音結構氛圍下,先來一段女聲法文讀白,散佈陣陣歐洲電影感,到Steve主唱的悅耳主旋律部份,副歌「Ah.Ah.We Fade To Grey.」一聽入心,型格十足。

        或許,不少人認定Visage的成功,純屬背後兩位Ultravox主將的創作功勞所致,實在,亦不能否定Midge UreBilly Currie確佔重Visage作品影響力,可惜這亦構成最後導致分裂的死因所在,Midge1983年訪問表白:「問題是我們各自都有不同岡位,尤其Steve是前線焦點,而我與Billy主要負責創作及幕後製作,愈是成功,妒忌心亦隨之而來。」首兩張專輯《Visage》及《The Anvil》名成利就之後,Visage面目全非,Steve希望Visage不再以錄音室製作的企劃為主導,找來新成員轉型為以Rock Band形式重新出發,第三張專輯《Beat Boy》成績明顯大不如前,同告結束Visage第一階段。

   「One Man On A Lonely Platform, One Case Sitting By His Side, Two Eyes Staring Cold And Silent, Shows Fear As He Turns To Hide..」曲如人生,《Fade To Grey》似乎曾是Steve的真實預言,此曲一直推出不同版本傳頌於世,一別廿載,2004Steve開始不時參予一些特別演出活動,到2013年正式推出第四張全新專輯《Hearts And Knives》,整體表現比《Beat Boy》及個人時期的Strange Cruise,重拾不錯的唱作水準,去年年尾更聯同管絃樂團合作,重新編錄Visage新舊曲目,推出電幻古典合輯《Orchestral》,將Visage的新浪漫再昇華到很Grand全新層次。

        天意就是如此弄人,正當Visage全面回歸整裝待發,Steve卻突然於埃及假期心臟病發與世長辭,近日,Spandau Ballet已將他們其中一場演唱會獻給Steve,而3月上映的Spandau Ballet自傳電影《醉夢英倫》入面,亦可重溫Steve當年Blitz珍貴的歲月留影,另外,最佳拍檔兼好友Rusty Egan亦剛於其電音節目發表Dedicated To Steve Strangemixtape,以《Fade To Grey》特別混音版序幕,及輯錄於1982年《Night Train》細碟背面的《Im Still Searching》為完結曲。

        當年的孤獨站台上,正等待夜車的一代美男子,一路好走,繼續追尋.

(原文刊於am730@17/2/2015)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Love Love 皆刻苦



        又到214,有情歌終成精選,這幾十年來,我們都是這樣聽情歌長大,一起薰陶於 Everlasting Love SongsForever LoveLovers RomanceAll My Loving…經典暢銷情歌精選系列,不過,這已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集體回憶,如今唱片市道大蕭條新世代,同類情歌精選已買少見少,近期可找到《Forever Love 20142CD及《Forever Love Songs3CD的兩款最新出品,選曲內容仍屬上世紀的同系心跳回憶,今期就跟大家談談情聽聽愛。

        常言道:感情是需要刻苦「經營」,維繫一段情,跟打造一首非凡情歌,同樣Love Love皆刻苦?實在,為何要用上「經營」來形容,又何解要「經營」才能維繫呢?難道功利主義培育下的你我他,感情真的等同一盤終身投資生意嗎?未被共產赤化洗腦前,我們自出娘胎已潛意默化,不自覺被一套所謂既有的價值觀定斷一切,連同各式各樣廣告植入式的全神灌注成長下,人生大事到底是甚麼?十居其九自會回答:結婚生子! 

        隨之而來,投靠一雙鑽戒代表永恆不變心,斥資鉅製一場大龍鳳豪華婚宴普天同慶又如何?當中又有多少真的做到白頭到老的承諾?試問大家身邊見證過多少離離合合的真實個案,倒頭來,結與離原是一紙之約,跟「經營」生意沒分別。



        說回情歌的Love Love皆刻苦,世上情歌多得是,能夠觸動心靈又有多少,何解這麼多上世紀情歌可以成為Timeless真經典?個人認為真摯人情味是成功重點,尤其七十年代的流行音樂世界,創作人擅寫簡而精的動人旋律,透過真正樂器原音彈奏的編曲,歌手樂隊各具個性的真情演繹,繞樑千日屬等閒事,好像1975年英國樂隊10cc首本名曲《I’m Not In Love》,當時只有一部16聲軌錄音器材有限條件下,利用over-dub層層疊錄製出仿256 polyphonic voice的人聲和音效果,如入騰雲駕霧的夢中仙境般,四十年後的今天重聽,依然歷舊尚新。

        前年日本涉谷系電音舞曲達人Fantastic Plastic Machine新碟《Scale》亦借《I Was In Love》憑曲寄意玩crossover10cc致敬,早前《銀河守護隊》電影開首Star Lord兒時的Walkman亦有播出此曲,一聽如故。



I’m Not In Love》絕對是Love Love皆刻苦的代表之一,明明是失戀,卻愈聽愈如沐浴愛河的浪漫到死,中段忽然傳來女聲呼喚「Be Quiet, Big Boy Don't Cry…」更是一絕;後來英國金牌監製Trevor Horn1982年為二人流行組合Dollar合作的細碟《Give Me Back My Love》,編曲亦巧妙將《I’m Not In Love》的和聲構圖玩變奏重生。



        然而,1984年同屬Trevor Horn有份參予的avant-garde電子樂團Art Of Noise,成功泡製一首八十年代的Love Love皆刻苦代表作《Moments In Love》,可是延伸《I’m Not In Love》的基因變種,今回AON採用Fairlight CMI電子合成器的 sampling人聲技術,將電腦人聲和音變成編曲主幹,長達十分十五秒的sampling loops,外表冷酷型格十足,內在潛藏唯美浪漫,促成一首驚世絕後的新浪漫經典樂曲。



        來到2015214,英國女唱作人Julia Fordham剛於去年年尾推出的最新專輯《The Language Of Love》是心水推介,Julia近十年Grant Mitchell合作無間主打爵士風,2013年《Under The Rainbow 純鋼琴伴唱下,重新演繹自己經典名曲大獲好評後,今回玩唱別人的歌,需知道Julia低沉聲線有幾磁性迷人,單看翻唱曲目已叫樂迷未聽先興奮,就如當Julia遇上I’m Not In Love》,不一樣的哀愁,多一點無奈,淡然卻完全捉緊聽者的感官思潮,接上還有《Alone Again (Naturally)》換上swing jazz的獨身呼喚,簡直是美妙絕配,其他如帶點bossa變奏的《Seventeen》、light jazz版本的《Call Me》又或從末如此感動過的女聲版本《Fragile》,Love Love皆刻苦,Give Love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輯@10/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