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韓索羅:星球大戰外傳》: Solo 最後冇事


        我們死忠仍堅持是漢蘇奴,不是韓索羅,Alden Ehrenreich扮演初出道Solo已算合格,比當年「嫩口鍾博士」順眼討好得多,編導全程落足大量暗藏密碼,百分百Fans向致敬設定,星戰盜海豪情,伏線引人入勝,經過《最後的絕地武士》失望一役,入場前不抱太大期望,結果Solo最後冇事,何解外傳總比新正傳好?

        尋找Solo的星戰時間軸,到底如何跟第4集《新的希望》連上,是今回最有趣的觀影睇驗,大家自行邊睇邊推敲,驚喜連場,Solo曾經誤打誤撞加入帝國軍團,最後又不知不覺幫了元祖反抗軍先驅一把,始不及Darth Maul忽然現身,如果你有追看星戰外傳動畫《Rebels》,必知道他如何死去活來,變身「赤色黎明」之首。

        沒有Jedi的原力護航,SoloBeckett卻有不一樣的師徙傳承,沒有死光劍,回贈死光槍,傳授亡命之徙心得,出賣與背叛的實踐教學,由高速列車劫寶,到出奇制勝的交涉佈局,滲入當代Sergio Leone意式西部片底蘊,愈睇愈有Once Upon A Time In The Galaxy之感。

        Solo如何與ChewieLando 初相識建立友誼,死忠期待已久的指定情節,笑聲不絕,冷不防Solo女友Qira才是焦點所在,尤其二人重遇後的關係變化,是緣是債是場夢,難為忠奸定分界,Qira的驚艷登場,足以媲美《2020》的Rachael,加上Lando的女伴拍檔L3-37,一個為機械人爭取平權的女機械人,繼續延伸新一系星戰的女性主義特色。

        全片不乏將第46集「星戰三部曲」的Solo名場面玩致敬,如窄縫逃亡駕駛秘技,跟Chewie打鬥倒在泥漿上重演《帝國反撃戰》被冷藏的甫士動作,又或千歲鷹內的一板一眼…等,John Powell的配樂亦即時奏出主旋律刻意配合提示,Fans肯定睇得過癮,完場後,不其然對Qira之謎留有玄外之音,推測她跟Rey是否有血緣之親?

(原文刊於U Magazine@31/5/2018)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Who Fxckin’ Cares?


  近期ViuTV有個宣傳世界盃遊戲節目名為《全民星戰》,沒錯,全民星戰?好多人初聽都以為跟星戰有關,誤解是《韓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宣傳活動,睇完一兩集,世界盃感覺近乎零,重金搵林敏聰做主持,志在貪其搞亂檔,同埋等佢即興爆肚,依靠他無厘頭獨撐整個節目來娛樂大家,自由發揮也要配角互動,弊在所有拍檔主持遊戲經驗乏力,最後就得個亂同嘈字。

         以世界盃多國特色做遊戲設計,當局者迷,玩者自娛,旁觀乏味,為搞氣氛,林敏聰當然要大搞破壞,那就更莫說甚麼公平競技比試,換來鬧劇一場,這就是全民星戰?真想問有幾全民?又有幾多星味戰意可言?Who FxckinCares

  全民世界盃有幾全民?要睇足64場,又不是要付費尊享,原來今屆共有64場,如此敏感數字會否遭人投訴含政治意識?某屋苑居民如此忌諱8964密碼,是否應該繼續堅持抗拒是屆世界盃入其屋苑直播呢?

  由全民星戰、全民運動日、全民清潔迎新歲、全民參與、全城熱話、全城街馬、全城抗炎、全城有機日…全民乜乜物物,全城乜乜物物,實在有幾全?敢說從來沒有任何一樣是真正百分百全民全城關注投入,須知道香港地,Who FxckinCares?乜都話之你,才是大多數的真民情。

  這裡一直都只有人云亦云的羊群效應,信奉追隨今期流行,最怕是過時不興,生活存亡於人氣與過氣之間的時空交替,還記得那些年的所謂時裝潮流專家,常以In/Out主題教你走在時代尖端,導人貪新忘舊,誤人子弟,一日健在就In,他朝死了就Out;時至今日,大同小異,睇電視見到昔日明星久休復出,總嫌棄人家年紀老又過氣了,實則閣下又何嘗不是?反而何解每天大家睇新聞報導,見到愈來愈多不平鳴的荒謬社會現象,又可以視如不見?

  不同生活圈子,不同生活熱話,所以,根本沒有全城全民之說,當這裡就快連呼吸空氣都要爭取,講真,好多人都已被迫活到麻木不仁,對政權惡行選擇蒙耳閉目,不聞不問,就是明天實行「全民普通話」,為兩餐為生計,Who FxckinCares?是正常事。

        我們從來都活在平衡時空,《Matrix》的紅藍藥丸不是虛言,貼地與離地,地面與地獄,真相與謊言,真心話與風涼話,人人為己,誰為人人,人面獸心,大行其道。

  最Fxcking的問題是:就算Care又點?還可以做些甚麼?全民升戰?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9/5/2018)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鳥獸行》 : 身在愛中不知愛


  日文及台譯片名為《她不知道那些鳥的名字》,摸不著頭腦,到底北原十和子想知道名字的是甚麼鳥?還是她自己正是沒有腳的鳥而不自知?鳥獸行是一種另類緣份,可惜最後也逃不掉鳥獸散的宿命,身在愛中不知愛,或許正因為我們以為自己記性太好吧!

  十和子留戀前度賤男黑崎,莫視同居渣男陣治,搭上性奴人夫水島,完全是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代號投射,故事最終似暗示大家要活在當下,舊夢不須記,珍惜眼前人,明日難知曉,困局處境跟《奇幻摩天輪》的Ginny相若,不滿現況又前途未卜,企圖騎牛搵舊馬替代品,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卻變成牛的真心話。

  前半部十和子與陣治的同居情節,二人爛鬥爛的頹廢生活,十和子既嫌棄又依靠的自相矛盾,陣治一廂情願死心塌地的單戀病態,令我想起1991 年《新橋之戀》MicheleAlex這一對,各自為心中的愛,墜入不能自拔的死胡同,直至揭露黑崎失蹤事件,急轉尋找懸疑謎案真相,怎料愈揭愈耐人尋味,十和子容易受騙的小鳥變惡女之謎,惹人憐憫,意料之內,反不及陣治的好戲在後頭。

  如果十和子是小鳥,她身邊的男人盡是獸嗎?黑崎及水島是披著羊皮的狼,那麼,陣治就是忠心守護她的流浪犬,自卑沒自棄,直至地鐵車廂向撞倒他當冇事的男子還擊一幕,說明他不是弱者,陣治最後的表白,不只令十和子思潮起伏,觀眾同樣出奇不意觸動淚泉,冷不防的哭泣聲,絕有意義。

  導演白石和彌成功牽引觀眾入局,將十和子與陣治的非常關係,來個人性告白大逆轉,他們倆都成為愛的受害者,延伸《凶惡》揭示醜陋人間眾生相,利用以「愛」之名,將其轉化成多少扭曲社會價值觀的畸形工具,蒼井優演出顯實力,淹沒於墮落與絕望邊緣,拿捏刻薄惡女準確到位,首拍情慾場面未達三級,已算大膽破格。

(原文刊於U Magazine@24/5/2018)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亞里叭叭 : 追憶西城秀樹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絕對是J-pop好時代,睇NHK紅白歌合戰過新年,是那些年最期待的賀年指定動作,我們都是由紅白開始接觸J-pop,尤其對七十尾八十初的好幾回最深印象,當年最喜愛的兩位日本男歌手,正是澤田研二及西城秀樹,仍保存1982年購入的一張名為 《寶麗金81-82日本紅白歌唱大賽‧日本唱片大賞名曲精選》黑膠唱片上,他倆各自都有兩曲入選。
 
  1981年第32NHK紅白歌合戰,澤田研二唱《Stripper》固然型格十足,西城秀樹亦以全身黑衣銀手套及頭戴Headband唱出《Gypsy》,到第33回則全白色套裝出場,背後更有白組總動員全程伴唱《聖‧少女》,還有他與岩崎宏美合唱一小段《Yesterday》,永遠的偶像,毋用置疑。

  西城秀樹代表作多得是,當然不只一首《YOUNG MAN (Y.M.C.A.)》,原曲出自Village People同名大熱《Y.M.C.A.》,跟另一首《相擁跳爵士舞》改編自George MichaelCareless Whisper》一樣,屬於翻唱歐西流行曲,亦是當年J-pop界頗盛行的改編風氣,不知何解,是否新生代對昔日時代曲資訊求知慾貧乏,已分不清或懶得去理,究竟誰是原唱者,大前題是他們根本不知西城秀樹是何人,算吧喇!

  1981年,曾有一套由他主演的電影《愛與誠》在港上映,由於永安巧《愛與誠》是自己第一本閱讀的日本漫畫,當時亦專程走到灣仔京都戲院一看這個電影版,怎料全場近乎滿座之餘,竟佔九成觀眾是女歌迷,結果,為我帶來今生難忘的一趟觀影過程,每當有西城秀樹亮相的鏡頭,全場女歌迷不只尖叫,更同步舉起相機向銀幕拍攝,閃燈不停,當時倒懷疑自己是在看電影,還是睇演唱會?



  提到西城秀樹演唱會,驚覺自己最後購入的一張西城秀樹出品,正是十多年前在二手店用$10買下,由海岸影視推出的《Hideki Saijo Super Tour Concert 89》鐳射影碟,當年紅館三面台演出實況全紀錄,座無虛設,西城秀樹用廣東話說:「好熱呀!」,最後唱出寫給香港的《Say Again》完場曲後,更有成龍上台合唱一節。

  2018517日的這個下午,告別西城秀樹,追憶J-pop好年華,唱盤轉出1981年《Pop N Girl》專輯,重遇西城秀樹的開心炎夏,全碟盡是消暑良音,《Sexy Girl》、《Little Girl》、《Amazing Girl》、《Sport Girl》、《Summer Girl》…美女如群,但願時光可倒流。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1/5/2018)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聖鹿獵殺》: 血咒命償罪無赦


  個人認為《聖鹿獵殺》與《Dogtooth》及《單身動物園》是Vorgos Lanthimos非官方的動物三部曲,同以動物片名為題,由殺貓殺馬殺狗,到今回借希臘國王Agamemnon殺聖鹿悲劇神話概念,演變一個血咒命償罪無赦的現代警世寓言故事,沿途冷峻詭異,非常人間的幻海奇情,敢說是近十年最不寒而慄的心理驚慄新經典。

  主角心肺科手術名醫Steven,自以為是,父權主義至上的病態設定,是《Dogtooth》的Christos同系延伸,對子女生活要求嚴苛,享受妻子Anna扮死屍造愛偏好,自視如王者之勢,卻畏懼於身邊一位神秘少年Martin,讓觀眾一直猜疑二人曖昧關係,當真相揭盅絕交翻面收場,Steven好比犯上Agamemnon同罪遭天神之遣,血咒一發不可收拾。

  先後看著Steven兩子女逐一雙腳癱瘓,食慾失效,面對雙目出血的終極結局,召喚名醫亦束手無策,令人極度心寒的旁觀感,絕對遠勝一般驅魔恐怖鬼片情節,Martin不是魔鬼,只想向世人傳遞血債血還的真理,一命換一命也不是贖罪,最後只能讓受害者心理好過一點而已,Anna跪下親吻Martin雙腳,活像認清誰是真正的主人象徵,人在做天在看,人世間一切罪行,終遭天遣的最後大審判。

  Lanthimos全程以現代古典樂曲營造不尋常氛圍,配合人物表情特寫Zoom In/Out的舊派鏡頭手法,恐懼潛在靜態裡,頗有Stanley Kubrick影子,好像結尾Steven徘徊於崩潰與失常的臨界線,高空腑瞰追蹤車輛行蹤,或高貴盛宴場面處理,多少滲透《閃靈》變奏餘韻,同樣選用Kubrick至愛的匈牙利現代音樂家Gyorgy Ligeti作品,耐人尋味的低迴佈局,既抽離又具震攝力。


  誰來定斷甚麼是正常不正常?從封建集體價值觀角度來看,一般都輕言認定Martin是不正常人類,有病的真是他嗎?你看 Steven一家四口既近且遠的疏離家庭關係,同樣延伸Lanthimos電影作品裡,經常出現的知識分子及中產家庭,那種表裡不一的虛偽生活狀態,百分百日常不正常,Steven其實比Martin活得更病態。

  何謂文明?這個世代,尚有大量連科學也沒法解釋的不思議,人類竟還敢狂妄自大,自封為王,殺這滅那,禁言滅聲,聖鹿獵殺是向當今所有腐敗權貴的人間失格大預言,就是人民反不了你們,Martin終與你們常在。

《聖鹿獵殺》心寒原聲呼喚

(原文刊於U Magazine@17/5/2018)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聖鹿獵殺》心寒原聲呼喚


        有甚麼比活在死城不自知更荒誕詭異,回歸這些年,身處這個妖獸都市,群魔當道,新聞醜鬥醜,政局爛鬥爛,大家飽覽一眾神憎鬼厭的「舐共」無恥人辦,個個擺出一副「食硬你,香港人!」高姿態,囂張跋扈,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出賣香港,人在做,天在看,正如取材自希臘國王Agamemnon故事的《聖鹿獵殺》,讓不可一世而狂妄自大的殺鹿者,得到一命換一命的悲劇下場,現代寓言,指日可待。

        為當下這個「香港瘋情畫」自選配樂,《聖鹿獵殺》電影原聲屬不二之選,跟港人對沒有前景的焦慮與不安心情同出一轍,導演Yorgos Lanthimos 擅用古典配樂製造不尋常的恐懼空間,比《單身動物園》來得更冷峻入心,偏重以小提琴拉奏出幽暗詭異曲式,愈聽愈不寒而慄,由靜態畫面構圖氛圍,到人物特寫遠至近及近至遠的推拉鏡頭,流露多少Stanley Kubrick匠氣手法之餘,Lanthimos確又同樣挑選Kubrick至愛的匈牙利現代音樂家Gyorgy Ligeti作品,分別為《Lento E Deserto (Piano Concert)》及《Konzert Fur Violoncello Und Orchester》,後者長達15分鐘的循序漸進變化佈局,Steven Murphy一家四口生死臨界點的最終章,近乎崩裂失常的低壓張力,推至全場同步窒息。

        來自俄羅斯當代古典音樂最重要作家之一的Sofia Gubaidulina4首作品盡現失落人間既近且遠的疏離疑惑,《Rejoice: IV. And He Returned To His Own Abode》是StevenMartin散步交談的背景音樂,表面閒話家常,實則耐人尋味又事有蹺蹊,《Fachwerk》的低迴懾力,媲美《閃靈》扣人心絃的經典層次,

         至於大女Kim互相關連的兩曲,《Carol Of The Bells》大合唱喜悅背後的突變恐懼,跟《Burn》天真純愛現場獨唱,剛成兩極反比,後者是演員Raffey Cassidy親自即場清唱的原裝電影版。

        全碟最後兩曲跟整體氛圍格格不入,美國丹佛爵士樂團Joe Smith and The Spicy Pickles作品《The Gherkin Train》,是Steven演講會後派對的背景音樂,至於Ellie GouldingHow Long Will I Love You》令人摸不著頭腦,既沒有在片中出現,甚至連片尾曲也不是,實在,如果這是散場曲的話,倒有大剎風景之嫌。

    「香港瘋情畫」是這樣完成,借此原聲互動呼喚,配上大量香港民生景象空鏡,及新聞片段亮相過的所有賣港邪魔實錄眾生相,如何無恥得令人心寒。

《聖鹿獵殺》: 血咒命償罪無赦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6/5/2018)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愛情淹沒》: 他朝兩忘情水裡


        甚麼是浪漫?兩個陌生人在法國的聖誕時份異地邂逅,日久生情,短聚過後,各自各前赴預定的重要任務行程,生死攸關又朝思暮想的混沌情緒下,愛情最後是否同告淹沒,他朝兩忘情水裡?

        此時彼刻,我們不斷從消逝的回憶,與未知的下一秒之間,來認知活在當下,《愛情淹沒》兩主角的浪漫倒數,他倆早已預設「暫別」與「永別」的矛盾心理包袱,當James離途剎停的士,跟Danielle通電表示想取消行程留下來,對方卻示意已準備前往海灘別想太多,人生交叉點是這樣,我們總要不時作出難以取捨的人生決定,好比俄羅斯輪盤一樣,最後定案偏卻通往不由自主的宿命之路。

    「水」是本片第3主角,由海灘結緣開始,沿途一直配置二人的命途安排,James以水利工程師掩飾英國特工真身,追蹤索馬里恐怖分子,帶出當地惡劣民生的水源問題,Danielle是生物數學家,潛入深不見底的格凌蘭海床,尋找地球生命之源,視水如命,各自透過思念之苦,來串連他們身處的兩個極端之地,愛是沒界限,由私戀化成大愛,非一般的浪漫變奏。

        Danielle事前分享的深海5部曲是另一重點,James先於餐廳無心玩票式閉目想像,到後來被禁錮索馬里暗黑密室,屬前呼後應的身同感受,再跟Danielle深海危機同步互動,愛情就如此淹沒,是「暫別」與「永別」就只差一線。

        問題是當故事設定為浪漫驚慄題材下,明顯難以平衡處理得兩其美,JamesDanielle之戀未足以令觀眾刻骨銘心是敗筆所在,二人執行的危險任務又平平無奇,兩頭不到岸,尷尬收場,James McAvoyAlicia Vikander表現一般,擦不出耀目火花,只屬偶有佳句,完場後,個人較深印象的一句對白,是Danielle表示「從來都不確認「塵歸塵,土歸土」之說,只信「水歸水」,全因我們都是水造的。」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0/5/2018)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亞里叭叭 : 向高球的權杖說Fxck


  某年某日,電視新聞報導美國哥爾夫球大賽,人氣女主播如此說:「今日美國代表活士打出小鳥…」 不懂Golf的話,可能會以為活士點解咁唔小心,去完洗手間火車未到站,當眾「打出小鳥」被人拍到拿來作新聞報導,平民百姓,對於打出小鳥,等同露出下體,我們理應向高球的權杖說Fxck,繼續打出你們的「小鳥」來滅貧喇!

  為保高貴名聲,以百萬甚或千萬計的高球會藉炒賣價為榮,不要再說高球是甚麼身心抒解的運動,說穿了,根本從來都是權貴們另一場身份認同的高檔遊戲玩意,獨佔幾百公頃無邊大地,配套昂貴設備,沿途又球僮又球車同行,手持高球權杖,打出他們的小鳥向低下階層撒尿。



  1993美國導演祖舒密查的《怒火風暴》(Falling Down),透過主角William Foster不歸之旅,向當代美國不平鳴的社會控訴問題來個當頭棒喝,其中一幕是身穿軍服的William 走入一個高爾夫球場,被一位自以為是的有錢人惡言驅趕,最後更被他揮棍出球襲擊,William即場向他質問連串自私濫用草地問題,如此一片綠油油大草地,好應該讓更多一家大細來共享天倫樂,何解你們將此地用圍欄據為己有,只給極小眾尊貴特權人士,可以在此行來行去打球入洞過日晨,隨即用槍轟掉他們的球車,大快人心。




  高球的權杖是一種權貴象徵,《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有一位大獨裁者Governor,平日同樣愛在高處用高球向喪屍遠距揮撃,百分百權力與階級的自我感覺良好行為反射,然後,到第季第12集《Still》,講述DarylBeth發現一所鄉村俱樂部,內設有一個高球場,Daryl見到牆上掛了一幅該會的名人堂合照,憤怒地將它破壞後,他們便遇上已變成喪屍的前高貴會員來襲時,Daryl就用一支高球棍做武器,將最後一隻喪屍狠狠打到面目全非,最後喪屍眼球如高球一樣,被Daryl用高球棍打到Beth身上,沒錯,《陰屍路》及《怒火風暴》編劇絕對是別有用心,一起向高球的權杖說Fxck

  我們都玩不起亦不愛玩這種金錢與權力的高檔遊戲,你們富貴打高球,平民住屋死中求,繼續打出你們的「小鳥」來滅貧喇!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0/5/2018)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公義暗角》: 人生大逆轉,公義在暗角


  本片德文原名為《Aus dem Nichts》,即是《Out Of Thin Air》之意,英文片名則選用Queens Of The Stone Age樂隊舊曲《In The Fade》為題,可以笑的話不會哭,一首沒有明天之歌,跟女主角Katja處境同出一轍,Theres Nothing To Save I Know, You Live Till You Die.

  開場以獄中婚禮作揭幕,預見Katja非一般的人生,德國女子與庫爾德族前毒販一家三口的下場,好比韋家輝劇集的「人生大逆轉,公義在暗角」故事結構,一場針對式炸彈恐襲,令Katja一次過痛失至愛夫兒,從悲痛與絕望尋找出口,盡做母親的最後己責,將兇徙繩之於法,可惜低處未見低,宿命陸續來。

  編導悉心舖排Katja三個心理轉變期,最初借毒品逃避現實,加上母親惡言相向,凸顯Katja幾近孤獨無援慘況,步入自殺邊緣臨界點,到轉戰法庭公審嫌疑犯,卻反被質疑Katja丈夫的前科原罪,結果公義未能彰顯,悲憤轉化終極怨恨,進行以眼還眼的復仇行動是必然。

  導演Fatih Akin並未以過來人身份,分享更多有關德國土耳其移民二三事,甚至兩位年輕新納粹分子只屬佈景板角色,亦沒再深究National Socialist Underground背後的極右種族主義問題,跟入場前的預期確有很大逆差,變成一套很全球化的女性主義家庭倫理劇種,恐襲背景是不是德國已不重要。

  無疑,Katja如此戲劇化的心路歷程重要角色,絕對是任何一位女演員期盼的演藝機遇,Diane Kurger外剛內弱不成正比的矛盾觀感,成功演活Katja是先天勝任的對號入座,開首不久駕車回到恐襲現場一幕,由層疊式疑懼,逐漸演變到全面崩潰失控的一刻,金球獎影后最佳示範是這樣,如今聽到Courtney BarnettAnonymous Club》一曲,自會想起這個德國女子Katja,最後一切都灰飛煙滅,Leave Your Shoes At The Door, Along With Your Troubles.

(原文刊於U Magazine@3/5/2018)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Zinovia Arvanitidi 愁眉人生配樂


  愛聽歐洲電影配樂的話,或許認識希臘一間專營電影配樂的經理人公司品牌Oticons,名字源自希臘文otaikon兩個字的合成體,也就是耳朵及影像之意,旗下網羅世界各地一眾出色電影配樂人,好像日本的梅林茂、波蘭的Jan A.P. Kaczmarek、澳洲的Johnny Klimek、意大利的Stefano Lentini…等,而近年新加入的,亦有這位希臘女音樂人Zinovia Arvanitidi

  早於2013年已曾初接觸Zinovia Arvanitidi首張個人專輯《The Gift Of Affliction》,當時她以Zinovia之名出碟,主打淒迷夢幻的Ambient /Downtempo電音曲風,聽後感如一套歐洲懸疑迷離電影配樂般,留下極不錯的印象,事實上,Zinovia8歲學鋼琴,主修古典音樂、歌唱、管弦樂及音樂製作不同碩士課程,她曾表示頗受地中海音樂薰陶,故此《The Gift Of Affliction》內可發現她對口風琴的偏好,由DebussySatieChopinAmon TobinTrentemollerDepeche ModeOlafur ArnaldsMax Richter…全是Zinovia的至愛,尤其對八十年代Darkwave電音情有獨鍾,傾向尋找暗黑心靈的殊途同歸。

  移居法國年,令Zinovia得到更多新靈感新機遇,剛推出不久的第2張全新專輯《Ivory》,完全展示Zinovia成熟進階,比首作來得匠心獨運,棄掉之前的電音佈局,以純鋼琴主奏十首新曲為主,只簡約配套一些弦樂及和聲襯托下,傳遞一齣愁眉人生配樂,夜閒人靜,驀然回首,無限感觸在心頭,感染力媲美坂本龍一與Debussy的混合體。

  同名序曲《Ivory》前段十數秒,特意將Zinovia坐下椅上揭開鋼琴前蓋同步現場收錄,然後才開始正式彈奏,一切回歸基本,一首首人生如戲,《Inattendu》滲出的不思議氛圍,很歐陸式幻海奇情,《Fluttering》則似向Michael NymanThe Piano》來個延伸致敬,後段引入淒美動人的女和聲,仙氣逼人,《Invisible》背後夾雜輕微的海浪聲場,跟唱片封套構圖同出一轍的互動連線,其他如《Ebony》、《Parting Ways》及《Afterlight》…不期然喚起八十年代美國獨立唱片廠牌Private MusicNew Age音樂時代回憶之餘,《Ebony》與《Ivory》兩曲之名,恰巧又跟Paul McCartneyStevie Wonder當代名曲《Ebony and Ivory》不謀而合。

  試問,人生有甚麼是最重要?還是,本來無一物,一切皆空,根本沒甚麼是最重要?

  生有時,死有時,要走的終須要走,Goodbye is Forever!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