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睇驗生活 2010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睇驗生活 2010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超級懼聲 (2)



        現實就是這樣,教唱歌學唱歌從來都有一定市場需求,相反,就偏偏沒有教聽歌學聽歌的,其實不應用教這個字,聽歌根本就不應是教導,反而更需要的是輔導及灌輸音樂分享,不過,只要環看當下尚有多少份純音樂雜誌刊物仍能生存於此,就知點解原來好多人都是為唱歌而聽歌,再為唱歌而學唱歌,只有少數是想聽歌而主動探索更大不同的音樂世界;畢竟,聽歌純屬個人自由選擇取向,可惜,大多數都只要求一些很表面化的即食音樂就足夠,即是一般所謂既定的流行曲模式,編曲起承轉合ABCD一式一樣,旋律順耳不特止,搶耳才是最首要,最好就是聽一次就自己都識得跟住唱,投入羊群圈的安全地帶,因為聽乜嘢歌都可以成為大眾共同話題。

            記得幾年前Annie Lennox來港做慈善獻唱活動,接受本地傳媒訪問之時,亦曾強烈對《Britain’s Got Talent》節目深表不滿,當時適逢Susan Boyle成為大熱人物,她只感到大家就如在看一場怪人Show的反應一樣,事實上,當大家看見一位大嬸外表的肥女人走出來,由原本冷眼旁觀,到一鳴驚人,忽然成為矚目話題人物之間的極端變化過程,已足見製作單位背後的別有用心。

        然後,Susan Boyle迅即大紅起來,被唱片公司視為會生金蛋的母雞一樣,皆因山雞真的變鳳凰,於是,就連唱片公司亦為她冠以「靚聲村姑」的稱號,本地宣傳更曾經真的動用一班本地大嬸到處巡遊力撐。

        跟著,台灣星光大道又出現一位「男版Susan Boyle」林育群,一名「湯碗」髮型的小胖子,滿面暗瘡,肥肥矮矮,同樣在網上一嗚驚人,扮Whitney Houston唱歌唱到七情上面,又再是Annie Lennox所說的一樣,就只是因為他們貌不驚人的前設下,才令大眾如此覺得異稟,這種剎那間的「鮮人氣」,出自人類的一份好奇心,人云亦云的羊群心理作崇之下,加上主流樂壇死氣沉沉多時之故,等同海市蜃樓效應,敢說不消一年半載,早已淡忘得一乾二淨,同類始祖William Hung是最佳例子。

        香港又如何?最新鮮出爐熱話非那位十二歲的小朋友莫屬,電視台甚至將他的參賽片段視為該集的宣傳重點,日播夜播不斷催谷,又再應驗Annie Lennox的說話,即是「大家又有好嘢睇,唔睇又會冇話題」,今時今日,這已經成為都市人之間溝通的必需品,最緊要有共同話題,否則就好似變成離群者;試問一位心智尚未發育成型的十二歲小學生,又點可以將張學友〈餓狼傳說〉演繹到出神入化,聽佢如何肉緊地唱著:「心剛被割損,經不起變遷,她偏以指尖,牽引著磁電…」,倒懷疑他真的明白歌詞背後所要說的性挑逗畫面嗎?



        結果,電視台又再成功販賣小朋友的天真無知,令收視率節節上升,令城中又增添多一個新話題,令YouTube點撃率大增,對於這位十二歲小主角及其他參賽小朋友來說,就只怕他受不了意料之外的抨撃壓力,可能真的體會到甚麼是「心剛被割損,經不起變遷…」之同時,根本極可能早已令他們的成長期帶來不良影響也不知道。

  如果香港只得娛樂圈,恐怕早已連娛樂也不如,一切只剩「愚」樂化,搞娛樂絕對唔同搞音樂,本地某大皇者娛樂集團愈做愈大,金融投資,鐘錶傢具,食肆酒店,連地產都玩埋,不過,最為人認知始終係皇者娛樂,某年總動員走去澳門威尼詩人金光綜藝館,舉行一場「皇者風範十周年巨星演唱會」,以類似日本紅白大賽男女歌手大作戰為主,其中有唔少歌手重唱別人的歌,可惜個個真係唱K咁唱,只要細心留意音樂部份,一定聽得出是來自卡拉OK伴唱版,連主旋律引導彈奏都一清二楚,完全播K伴唱就是了,其他大部份歌手則以唱MMO為主,如此自稱之「巨星演唱會」,居然可以這麼求其馬虎製作了事,算吧喇!

        各位新生代父母們又或怪獸家長一族,不要再以為小朋友懂唱得一兩句流行曲,想也不想又催谷威逼自己子女學唱歌,再參加這些愚樂真人騷爭曝光搏出位,成為被傳媒無良利用下的犧牲品!

        就算懂唱歌又如何?商人治港之下,寧要愚樂,也不要賺不到錢的真音樂。

此為2013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AV Magazine @ 28/5/2010)
 





Bonus Track :電影《陽光小小姐》一幕小女孩選美騷,明寸虛偽大人世界墨守成規的既定標準模式,直向所有怪獸家長來個當頭棒喝!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超級懼聲 (1)



            資深傳媒人蕭若元,在電視台續牌諮詢會猛烈抨撃一台獨大的事實真相,隨後更在《城市論壇》繼續連珠發炮,到最後總結之時,他表示無線電視劇集如何不思進取,點解30年前本地電視劇集可以雄霸東南亞,甚至可以影響整個華人文化,現在卻明顯遠遠輸比台灣及韓國幾條街,拍來拍去就只有「主角互界」及「爭產」題材。

        近年兩台熱捧推谷的歌唱比賽節目,一個《超級巨聲》,一個《亞洲星光大道》,再到而家《星夢傳奇》....諸如此類,都說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有「幾咁多」選擇,唉!足足慢了別人《American Idol7年之久,如果真的趕潮流,7年前就好應該參考照Copy,不用等到連台灣及國內都搞得有聲有色之後,才後知後覺跟尾隊加入陣營吧!

        歌唱比賽年年有,由八十年代新秀或十九區業餘歌唱大賽,到英皇新秀歌唱…再到其他不同團體所搞的歌唱比賽,表面上,似為樂壇尋找所謂「唱得」之人,實則好多參賽者都有頗不俗的歌唱技巧底子,講真,試問K歌文化成長之下,各大K場早已每天培育出好多所謂「唱得」新生代,不足為奇,問題反而是大部份參賽者都好像「K工廠」產物,不是模仿某歌星,就是過份賣弄自以為是的「好唱功」,結果,你會聽得出好多都屬「機械化」演繹一族。

        到底樂壇是否不斷需要超級巨聲?又何謂真正的巨聲?又點解要巨聲?點解沒多少人夠膽學Paul Potts選唱男高音Opera參賽歌曲?點解選唱一些非主流曲種就好似自尋死路一樣避之則吉?當然,真是喜歡聽另類音樂的,又怎會參予這些「超級懼聲」真人騷?所以,大多數參賽者例必會揀〈The Greatest Love Of All〉之類的Show-Off或不自量力選曲?事實上,有更多是只愛唱國語K歌,本地廣東歌就反見愈來愈少,是否也引証新生代都看不起自己本土樂壇,寧願聽唱國語K歌,自覺更有發揮(因為國語發音比廣東話易掌握,較易掩蓋修飾懶音走音問題),更易有共鳴,又更易取悅大眾(因為國語歌是個大市場,涉足中港台以至新加坡等地)?

        這也是一般主流大眾對於「巨聲」及「唱得」的連繫標準定義,總認定一位歌星必需要唱得好高音,扯哂筋,震哂喉,好夠氣…那就是完美好歌聲好「唱得」的必備條件,卻往往忽略了歌者演繹風格,歌聲個性特質所在,舉個例說,如果有一位參賽者唱到好似Kahimi Karie那樣陰聲細氣,隨時會被大多數評定為沒精打采又唔夠氣又唔識唱歌,肯定即時被殘酷一叮也說不定,因為他們早有一套潛移默化的前設思維,以慣性保守的標準定義來拒絕接受所有異聲一族之外,這類《American Idol》同系出品,根本全部都非出自真心為樂壇找新秀,反是一場販賣煽情搏收視的真人騷。



        都是那一句,本地樂壇真正缺乏的並不是甚麼超新聲,超甚麼新聲?不如叫「超聲波」呀……笨!如果巨肺就等同巨聲,巨胸都可以等同「超聲波」!

        好了,就算成功勝出又如何?最後加入樂壇又不是要唱差不多的主流K歌,唱來唱去的,聽來聽去的,都是大同小異的,樂壇新人多一個唔多,少一個唔少,你看這些巨聲幫,又不是成為該電視台的一盤新棋子,拍拍劇玩玩騷搞搞笑唱唱歌,娛樂多過音樂,算吧喇 !

        本地樂壇真正需要的,可能是尋找更多具遠見又真正愛音樂的投資者,而非做生意的商人財團,首肯為本地樂壇推動開闊更多不同的另類音樂範疇,引導大眾開放接受更多不同的音樂體系,這才叫做真正的百花齊放,並非只要一聽到稍為另類之聲,就自動產生「超級懼聲」拒諸門外,請看看本地唱片公司對網上合法下載全面實施步伐仍慢得可怕,就可知他們思想有多保守!商人冶港樂,注定冇運行!

        當然,說到底又不是真人騷一場,參賽者唱歌技巧已不是重點,要識得配合劇本交足戲才是賣點,個個最好都自動落淚同大家哭訴一句「我真係好鍾意唱歌㗎!」,既成功嬴取公眾淺薄的同情心,電視台節目監製亦會好感恩,大量Close-up特寫傾巢而出,再不斷被剪輯成為宣傳片再販賣,大家甘願變成煽情工具,演出前後例必加插參賽者背後付出有幾多辛酸,落敗後又再扮好心送上「斜陽裡氣魄更壯」式旁白,接力抽水傳遞勵志人生訊息,總之,沿途喜怒哀樂定時全放送,劇力迫人。

(此為2013修改版本,原文刊於AV Magazine @ 1/10/2010)




Bonus Track :早前ATV重播1988年未來偶像歌唱大賽,原來25年前已開始找來一些非從事音樂的名人做評判,真替所有參賽者難過,連曹廣榮都可以做評判,其中一位女參賽者更慘被馮寶寶笑她頸長作為唯一評語。

送上Beyond這首〈打救你〉,試將曲中的所有「你」字,換成是「本地樂壇」,自有另一番新意會。

記不起 何日開始感覺我再不相信你
對不起 其實很多想法我再不倚靠你
始終最重要找到自己
你也別裝作充滿真理
愛上你沒太多趣味
我有我夢寐 天空海闊沒顧忌

我很想去打救你 怕你已忘記
我死心塌地
說不出我很愛你 怕你誘惑我
永遠要為你爭氣

看不起 還是不知不覺我眼睛只看你
了不起 無論天邊海角我每刻都說你

往往你讓我生醉夢死
剎那又感到死佈詭秘
愛你似獨有苦澀味
你有你預備 秋風秋雨沒法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