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滴柏芝舞致敬同樂


  打從5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首場始動,Depeche ModeGlobal Spirit Tour》已進行得如火如荼,身邊不少友人早已安排今個56月,分別到歐洲不同站作現場親身體驗,YouTube同時湧現大量演出片段逐曲睇,焦點選曲必屬特別向David Bowie致敬的《Heroes》,早前才於《達明卅一派對》聽過達明一派的致敬版本,如今輪到DM在黑旗飄揚下,用其藍調搖擺曲風,甚至有點似他們在錄音室的Bare Version系列手法,既簡約即興,亦懾人心靈,革命必需要同心,是「識英雄重英雄」,也是「英雄所見略同」。

  偶像向偶像致敬,今個周末,63日,我們亦有一個「滴柏芝舞36Tribute To Depeche Mode」致敬同樂日,多得一班熱愛DM有心人眾志成城,適逢新碟《Spirit》面世,再加上《Global Spirit Tour》,是時候為大家追聽36年的電音偶像回顧過去與今天。

  是次致敬同樂日,主要分為日與夜兩部份,先說由下午1點至6點的活動內容,場內將設置有DM珍藏展覽及二手黑膠區之餘,期間還有不同嘉賓講座環節,3位盡是資深音樂人,包括袁智聰、梁兆輝及Cello Kan,跟大家分享他們與DM的二三事,而梁兆輝更以DJ Bling身份,作客席現場DJ-ing,值得一提,當日還有Vince Clarke的最新香港獨家專訪錄像片段現場播放,整個下午時段,免費入場。

  梁兆輝表示:「DM是啟蒙我們這一代愛上英式synthpop和industrial sound的組合,Gore的美麗旋律,Wilder和早期Clarke的實驗性電子編奏,加上Gahan越老越見火候的騷搖唱腔,實是絕配!他們是一隊不斷求變而非一味食老本的組合,試問沒變化石的恐龍,我們還可以數得出那些?Tribute DJ set會送上許多我深愛的DM remixes,當中還會碰上一兩首YazooErasure的經典。」

  我們都是這樣聽DM 大,袁智聰憶述初接觸DM的第一次:「那是當年他們上EYT(歡樂今宵)演唱《See You》及《The Meaning Of Love》,當時來說是很新鮮的電子感覺,他們亦很年青很Fresh !」

  當然,提到最難忘的DM音樂會親身體驗,1994316日政府大球場一夜是眾望所歸,梁兆輝:「是我們這一代歷史性的一次青春祭,很不一樣的年代,當時仍在主持豁達音樂天空,英倫電子可以擠滿一個大球場,何等可一而不可再的盛世。今年622日會飛柏林看他們的Spirit Tour。」

  袁智聰:「最感動是現場聽到《Somebody》,完場後,由Andrew Bull帶我們入後台參與After-Party又是意外驚喜,見到Martin Gore在打碟。」

  Gravity Alterstra成員Alok:「由頭唱到尾,絕對係香港其中一個超難忘演唱會之一。」

  沒錯,是夜還有一場DM Tribute Gig4個演出單位包括Gravity Alterstra、行山遇著閃電、James Ting及亞里安 x Alan Ip,巧合地,今回各單位都改編多首80s年代早期DM選曲。

  Alok:「今次將會重玩《See You》,選曲確有難度,因為既要合適Janni主唱,亦要同時變成GA自家風格。」

  由周錦龍、Andy AromaAron Aroma組成的行山遇著閃電:「我們覺得DM同其他電子樂隊不同,是比較有深度,今次係第一次玩DM Cover,我們選了《Get The Balance Right》,因為想玩好耐。」

  至於資深音樂製作人James Ting也是DM忠實樂迷,到時將為大家自彈自唱兩首DM正歌,而電音好友Alan Ip與我則會選玩來自《Speak and Spell》專輯作品,Get Back To Where We Once Belong是這樣。

  This is More Than A Party, and let’s have a Black Celebration on this Saturday Night!

「滴柏芝舞36年 Tribute To Depeche Mode
主辦單位:OurRadio / Hong Kong 2nd Hand Vinyls Records Fair / SAAL
日期:6 3日(星期六)
時間:1pm 6pm (免費入場) / 8pm - 10pm (票價$160)
地點:Hidden Agenda (九龍觀塘鴻圖道80號鴻圖工業大廈)
專題講座:袁智聰、梁兆輝及Cello Kan
現場表演:Gravity Alterstra、行山遇著閃電、James Ting及亞里安 x Alan Ip

購票詳情:
方法1 – 透過以下Facebook專頁預留門票
方法2 – 6 3即場購票

*主辦單位保留一切最終決定權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訪‧嚇》: 種族優生黑白祭


  我會引用曾江的經典廣告對白「白髮染黑,得咗!」來總括《訪‧嚇》之餘,亦可是一場駭人聽聞的「種族優生黑白祭」,最過癮是,由一位黑人導演Jordan Peele自編自導,借同類禁室陰謀驚慄片格局,來暗諷美國白人優越主義,英文片名《Get Out》,到底誰踢誰出局?再看看其中一款宣傳海報字句「Do You Belong In This Neighborhood ?」,事有蹺蹊,實屬可圓可點。

  主線本是「非常外父揀女婿」異端版本,白人家庭與黑人女婿?初見面已幾近「愛登士」般古怪非常,再來一個匪疑所思的白人派對,所有對話全是對黑人種族讚不絕口,提及大量名成利就的黑人,是他們眼中的種族優生類,說穿了,「葡萄Sick」在作祟,捍衛白人優越主義才是「Get Out」的恐怖真面目,令我想起Jack FinneyThe Body Snatchers》將異己同化主旨。

  無疑,觀眾跟隨男主角Chris 逐步跌入絕境陷阱,確有多少不寒而慄之感,就好比目睹《Hostel》系列受害者的設身處地投入度,不過,只怪近年英美電視劇魅力沒法擋,只要你有睇過《西部世界》或《黑鏡》的話,應該對《訪》舖排脈絡不感陌生,早已猜想到當中角色及橋段設定,一切變得預料之內,兩位黑僕行為舉止,十足《西》的洗腦機械人變奏版,整體亦似《黑》幻海奇情式短篇單元延伸,恰巧地,飾演ChrisDaniel Kaluuya正是《黑》演員之一,難免演出效果同出一轍。

  這個美國白人犯罪家庭,先由醫學研究出發,再利用誘騙、催眠、洗腦、禁錮…等 不同手段,黑人頓變為白人優越主義奉獻的祭品,表面是進行種族優生販賣,實則潛藏慢性滅族的終極使命,主人家Dean Armitage 一臉冷酷無情主持Bingo拍賣的模樣,完全展示他的法西斯極端主義本色所在。


  你有聽聞《Hostel》是源自暗網的真人真事嗎?所以,《訪》的「種族優生黑白祭」陰謀論,可能早已在秘密進行中,如此一想,離場後,方才感到電影跟現實世界,真的這麼遠又那麼近,編導絕對別有用心,不容置疑。

(原文刊於U Magazine@26/5/2017)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坂本龍一 音樂年鑑


  上兩期跟大家分享坂本龍一 《async》專輯的談生論死,今期繼續有教授的「音樂年鑑」,一個以「一年一集」形式推出的合輯系列,主力輯選教授不同年代的工作報告,當中包括廣告音樂、為不同展覽活動的特製配樂、現場錄音、及從未發表的音樂作品…等,全屬難得一聽的教授罕有私藏,自2015年首輯《Year Book 2005-2014》及去年《Year Book 1971-1979》後,今年最新推出的是《Year Book 1980-1984》。

  先來簡單回顧首兩集的心水推介,《Year Book 2005-20142CD30曲,碟一只有6首全ambient選曲,2006年為Nokia 8801手機廣告創作了十首配樂系列,教授選輯其中至愛兩首《Nokiartek-pf01》及《Nokiartek-pf10》意境超凡,碟二有多首鋼琴主導的廣告配樂,如NHK電台40週年《FM40》及「洋服之青山」50週年紀念《Blu》,還有將2011年跟相對性理論合作的《QMSMAS》,來一個2015全新編曲版本,美不勝收。

  然後,《Year Book 1971-19793CD27曲,重回早期教授的音樂世界,碟一有3首古典樂章,可窺探出日後教授編寫電影配樂的原型所在,1975年為少年少女合唱團編寫《阿星河Rikoppuomanai》清新晉永的當代J-pop,依然繞樑三日;碟二有以樂手身份客串為Niagara Triangle玩奏的《Parade》,正是由大瀧詠一、伊藤銀次及山下達郎組成的樂隊,1976年為女歌手Kawarano Hikoojoo 《川原之飛行場》展示的輕爵士流行編曲手法,一聽如故,1978年《宇宙》則有教授的70s太空音樂之旅;碟三是1978年為森本恭正教授「個展」的演奏組曲,名為《Memories Of Nazca》的13首系列作品,現代音樂與實驗音樂共冶一爐。

  至於最新的《Year Book 1980-1984》單CD 17首,選曲以Live Version為主,跟上兩集大不同,打頭陣即來跟日本實驗音樂人Phew合作的《終曲》現場版本,比唱片版本玩得更重即興實驗效果,然後,竟收錄來自1981YMOBGM》專輯內的《Happy End》自家版本,聽落似是教授當年原裝的demo,感覺截然不同;個人而言,對於1981年教授參予的一張7吋細碟《Computer Grandma》情有獨鍾,那是一首很爽朗的電子流行曲,源自當年NHK-FM「坂本教授之電氣的音樂講座」,由一位來自東京放送兒童合唱團的小朋友主唱,極其跳脫可愛,B-side則是自己極喜愛的一首純音樂《Foto Musik》,一貫教授招牌的Techno-pop曲式,可惜此細碟從未推出CD-Single,怎料,今次終於重見天日,不過再睇真一點,是《Foto Musik (Dub)》而非原裝版本,講真,雖則很rare ,卻Dub到支離破碎,失望而返。

  其他現場錄音繼續驚喜不絕,19824NHK 509 studio,《The Arrangement》改以樂隊編奏別出心裁,《Happy End》半即興手法亦耳目一新,《Demo #6》及《Piano Pillows》更是未收錄任何大碟的曲目;198412月神奈川藝術祭,由教授聯同資深音樂家高橋悠治及著名即興古典鋼琴家高橋愛,三人聯手合作的經典演出,一連玩了《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電影配樂5首選曲,同名主題曲現場演奏百聽不厭,這些年出現過不少驚艷版本,當年原來曾有如此organic鮮味版,《Last Regrets》及《The Fight》亦凸顯這個Trio組合功力何其深厚,同樣地,《Tibetan Dance》、《M.A.Y. in the Backyard》及《Grasshoppers》又是聽慣聽熟的教授名曲,卻從未聽過這麼不一樣的即興jamming現場版本。

  最後一提,來自阿姆斯達丹的唱片廠牌Rush Hour Recordings,今年亦為教授推出《Thousand KnivesRSD特別限量版7吋細碟,背面單曲為《Plastic Bamboo》,須知道,1978年教授首張個人專輯《Thousand Knives》並沒有推出任何細碟,可說是fans期待已久的珍藏。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3/5/2017)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異形:聖約》: 大衛的覺醒


  2012年《普羅米修斯》已話你知,異形再不是主角,大衛才是新主角,異形已變成附屬品,連Ridley Scott都知道總不能又是異形追來追去又一集,不過,等了5年的《異形:聖約》,似乎又未如Fans所願,得不到更多《普》未解的答案,尤其關於工程師的來由。

  全片最精采盡在開場大衛與彼得對話,是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微妙關係,還記得上回大衛如此問:「如果工程師是我們祖先,那麼又是誰創造工程師?」,今次大衛再問彼得:「你創造了我,那麼又是誰創造你?」,最後大衛以一句「創造者始終會老死」作罷,再連結上集大衛說過「我們又何嘗不想將父親殺掉?」,延伸「創造」與「毀滅」的相對宿命,大衛的覺醒,本是《異形:聖約》的中心思想。

  由《普》父權主導的滅亡,演變今集「母體」當家,太空船主控系統稱作「Mother」,及大衛形容異形蛋等待「母親」出現,顯而易見,大衛借他人「母體」受孕,新種異形破肚而出,兩者齊擺出「十字架」肢體動作一幕,好比神創造生命般偉大,大衛反過來做創造者,倒跟Ridley Scott2020》人造人求永生有異曲同功之妙。

  大衛跟華特新舊兩代人造人,由古典樂跟文學到埋身來襲,正邪角力大比試,這個大衛,是否潛藏耶穌是大衛之子之意?大衛的終極覺醒,是他知道自己本是神,再看今次聖約號的預告片「最後的晚餐」,最後一鏡見到船長積及的披衣造型及眾人擺位,十足耶穌與十二門徙的變奏版,船長開場不久又真的死了,木乃伊太空葬禮,難道就是God Is An Astronaut


  至於情節是否緊湊到令你不能自拔?講真,除非你是從未睇過任何一集《異形》另作別論,否則,除了大衛的覺醒,今集完全給《普》比下去,不外乎又有另一艘太空船,另一班新船員去新目的地途中,例必接收突發訊號改變行程,船員不是遇上異形附體,就是被異形逐個殺,最後總有一隻跟女船員「留船鬥後」,新一代Ripley接班人輪住試,一群愚昧的人類需要被滅絕是少不免。

(原文刊於U Magazine@19/5/2017)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坂本龍一 《async》 談生論死(下)


 「No need for a date: I was, I am, and I will be, Cities and seas, iridescent, intensified, A mother in tears takes a child on her lapArseny Tarkovsky And this I dreamt,  and this I dream1990.

  甚麼是生命?Life is a wonder of wonders, and to wonder?從《Life, Life》聽到David Sylvian感性誦讀二十世紀著名俄羅斯詩人Arseny Tarkovsky以上作品,教授靜化心靈的ambient佈局,混入點點東方魅韻的琴音,腦海出現了Terrence Malick《生命樹》的畫面,是一片白茫茫的未知空間,正如上期我對《async》唱片封面的分析觀後感:「人生無常」。

  教授最初構思《async》創作過程,正是以「為Andrei Tarkovsky一套從未出現過的電影編寫配樂」作出發點,這位已故俄羅斯名導Andrei Tarkovsky,正是Arseny Tarkovsky的兒子,英瑪褒曼曾這樣形容過Andrei Tarkovsky:「他創造出忠於本質的新電影語言,捕捉到生命的反射面,將生命變成一場夢。」與此同時,教授亦從自己最貼身的生活尋找啟示,他說:「我只想把自己日常聽到的聲音全紀錄下來,每天接觸到的一事一物,不管是任何樂器或其他物件。」於是,我們可從一些製作片段見到教授拿著收音咪,走在街上收集不同的生活實況聲音。

  無疑,《async》絕對有別於教授以往任何一張個人專輯,那份沉重愁緒,等同一趟非一般的靜修體驗,久久未能容易釋懷,他表示:「我確曾認為這會是自己最後一張作品。」難怪,為《async》揭序的開場曲《andata》來得那麼壯嚴而傷感,先由教授一貫感人ballad鋼琴獨奏始動,主旋律已感動如常,隨後卻轉交由Organ主導,並引入一些ambient聲響作出干擾對沖,越聽越似教堂上的一場葬禮進行曲,這些由結他及電腦建構的噪音聲效,出自教授合作無間的好友Christian Fennesz手筆,他說:「從他身上學到最重要一點,就是音樂上的沉默,世上沒有人可以令兩粒音之間製造如此無盡空間感,就只有坂本龍一。」

  碟內另兩曲《solari》及《ubi》都跟《andata》同出一轍,同屬觸動人心的ballad延伸,前者滲出多少70s年代的歐洲電影配樂魅影,尾段甚至帶點Giorgio Moroder式配樂變奏,後者斯人獨憔悴的鋼琴背後,全程以一個節奏穩定的訊號聲效導航指引,哪會是脈搏仍跳動的生存啟示嗎?《stakra》則回到《子貓物語》的八十電氣化再造, 《tri》的連串鏗鏘敲擊聲效,跟主題曲《async》以不同撥弦聲響層次,帶出兩極化的即興實驗處理,教授所指的混沌展現是這樣。

 《async》最後兩首ambient曲目的無限意境,是剎那天地,一切皆空氣,學懂如何放下,不知道《ff》是否對我們認知的fast forward來個終極反差,如霧鎖般的慢活氣場,放緩身心直到懸空階梯,自會找到這個秘密花園《garden》所在地。

  事實上,早前3月在田納西洲舉行的Big Ears Festival,《async》亦曾以5.1 surround sound作率先試聽會,及後由44日至528 日,亦於日本涉谷Watari美術館舉行「坂本龍一設置音樂展」,特別設置一個專門房間,配套視像及環迴音響,讓大家親身感受《async》,正如David Sylvian剛於本月初在FB上,發表以「坂本龍一最精雕細琢而美麗作品」來推介的post;最後亦特別以印於2012Sylvian的官方年曆上,取自日本著名存在主義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一段句子,來跟本文序Arseny Tarkovsky作前呼後應。

 「My mother said, Even if you die I will give you birth to you again. I asked, Wouldnt it be a different child ? And she said, I will teach that child all of the things that you know」大江健三郎。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6/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