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銷燬地球



   上星期,正如某電視新聞台所言:「又唔係乜嘢大時大節,全球各地都同樣熱烈倒數!」所說是WWF主辦的「地球一小時」集體環保行動,由2007年開始,指定日子時間把非必要的燈關掉,於是新聞報導畫面見到不同地方好似搞嘉年華活動一樣,人山人海般熱烈齊聲倒數,然後興高采烈大叫之後,關燈一小時,每年就是如此循環不息向世界呼籲,就真的可以救地球?

  真心話,這十幾廿年來,無論任何環保組織機構搞幾多所謂「救地球行動」,從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自圓其說,你看「地球一小時」又倒數又大堆頭大龍鳳,又明星代言人,又印海報印Tee,又大量贊助單位捐款集資,美其名非牟利,實則跟一般商業宣傳手法無異,一年又一年,三年又三年如此關燈一小時下去,根本就變成另一個沒完沒了的年度同歡日,跟其他甚麼膠袋日、便服日、運動日…同出一轍,到底,現代都市人是否已悶到只剩下「倒數」才尋回期盼的興奮?

  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本已跟環保對著幹,金錢遊戲改不了的基本動作,就是靠不斷盲目過度生產,來賺取永不滿足的財富,循環不息的供過於求,「有貪念才有成就」的洗腦歪理,不眠的地球怎會不生病?嚴格來說,「地球一小時」只算是一粒必理痛,還要一年才服一次,難得大家仍可若無其事年年自High玩倒數玩關燈,面書打卡Like完又如何?一小時的所謂反思過後,始敵不過無窮物慾的萬誘引力,試問最後有多少靜思己過得到真啟示?諷刺是,該新聞報導「地球一小時」最後一鏡才回到香港本土,只見尖沙咀文化中心關了燈外,其他大廈依然強光滿瀉,算吧喇!

  如果將關燈一小時換作停電一小時又如何?關燈後,好多人不是轉用電筒玩照射,就是上網分享又分享,對環保完全搔不及癢是事實,停電就大不同,沒有電源的城市,終於坐享休息片刻,當世界停頓何止不錯,直情是急需出現,撫心自問,閣下常用的不同電腦手機有多久沒關機過?街上大小商舖名店燈飾又有多久沒關掉過?更莫論日日生產的工廠機器有多久未停產過?

  推陳出新是可持續發展的借口,還是人類自取滅亡的真兇?

  好幾年前,某電話網絡Sales登門造訪「洗樓」推銷,開門後該員工立即表示只需簽個名,便可免費得到一部升級版電話,然後就給我看了圖片,原來是他們已推出了一段日子名為「眼睛」的多媒體裝置,Sales非常著急地想我即時簽個名確認,並表示好快可以相約師傅上來進行安裝。

  我答:「呢個我唔需要!根本就唔多會用!」
  他居然不屑地:「咁又係!呢D高科技,你唔慣用!」
  然後我即場踢爆反問:「其實係咪仲要簽約?簽幾多年?」
  他才勉為其難補說:「如果你而家簽合約,係要簽兩年,兩年後就可以免費得到。」

  最後,當然沒有成交!

  首先,他一直誤以為我不知道這個「眼睛」多媒體裝置是甚麼,未免太看低自己公司的宣傳功效,這件「高科技嘢」不是應該好容易Plug & Play自行安裝便成嗎? 那一句「咁又係!呢D高科技嘢,你唔慣用!」又是怎麼樣的推銷態度?最大問題是從來沒說過要簽約兩年才可免費得到,直至顧客反問過來才肯說出真相,存心騙取簽名為自己月尾quota埋數,其它一切貴客自理,心想,以如此低質推銷態度,來向大眾推銷他們所謂的「高科技嘢」,且是舊版本的倉底貨,真的高低立見。

  銷燬地球就是這樣24/7 在進行中,舊嘅唔去,新嘅唔來,死路一條!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31/3/2015)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一夜狂逃》: 「救參」效應症候群



   絕對多得「救參」效應症候群,令Liam Neeson成為懸疑犯罪片頭號通識專家,媲美現代獨行俠的酷,禍必及家人,有家歸不得,指定時間完成不可能任務,智勇雙全好爸爸,有情有義好兄弟,憂鬱眼神全程散發身不由己的浪子心聲,《一夜狂逃》也不例外。

  西班牙導演Jaume Collet-SerraLiam繼 《無名殺機》及《直航殺機》後第3回合作,其實可稱之為《一夜殺機》,故事大綱倒跟 《殺神John Wick》同一出轍,也似《末路驕陽》相近軌跡,前黑幫殺人王Jimmy被迫誤殺龍頭兒子,成為黑白兩道大追殺目標,不過Jimmy卻比John多一份自責內涵,生活潦倒之餘,還兼負守護愛兒一家及重修父子情的包袱,即是又再「救參」上身。

  一夜泯恩仇,Jimmy向兒子承諾日出前讓殺機終結,沿途帶子洪郎兩度制止兒子變成殺人犯,不想重滔自己罪孽覆轍,用心良苦;另一邊廂,跟龍頭好兄弟Shawn化友為敵的兩難局面,二人咖啡店最後對談一幕,戲味不俗,等同《盜火線》識英雄重英雄的微妙變奏。

  全片節奏緊湊,剪接及鏡頭處理頗有心思,同一時空不同場景的CG串連手法,凸顯不一樣的GTA罪惡城真人電玩模樣,中段引入同道高手Price全面出招追撃,形同未來戰士窮追猛打的無堅不摧,住宅大樓困獸鬥見張力,反觀Jimmy獨闖龍頭大本營,竟出奇地易辦事收場,及後延伸到火車廠對決亦搵戲來做。

  完場前,Jimmy兒子 Mike穿上黑白西裝型仔骨骨,準備繼續其私人司機工作之時,再看看Joel Kinnaman外型十足像似Jason Statham再版,心想,豈不是Luc Besson《玩命快遞》系列的預告?

(原文刊於U Magazine@26/3/2015)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黑鏡啟示錄



  活在當下,層出不窮的生活危機,日日新鮮日日甘,好像不知名的新病毒,以前一般來說,我們只會認定被入侵的目標是人體,今時今日,恐怕大家更擔心被入侵的,是閣下不同的電腦硬軟件,視智能手機為第二生命的症候群,比比皆是,只要不能上網,肯定比世界末日更難受,難怪《皇家特工:間諜密令》大反派Richmond要反轉全世界,都深明智能Sim card的潛藏殺傷力有多方便易用,借電波干擾操縱人殺人的末日大陰謀,絕非天方夜談。

  由英國Channel 4拍攝製作的電視單元劇系列《Black Mirror》,正是以高科技生活的人際關係為主題,自201112月至今,先後已有兩季共6集單元故事,去年12月亦播出一個聖誕節特別版《White Christmas》,今年2月英國剛推出《Black Mirror》足本3 DVD套裝,海外觀眾終可一睹為快,到底這個黑鏡啟示錄魅力何在?

  首先,黑鏡是甚麼?當關掉所有電腦電視手機屏幕後,黑鏡自會出現於面前,只在乎你有多想關掉它們吧?每集片首均有相同的黑鏡破裂作序,那是一道科技與人際關係之間纏繞不清的終生裂痕,記得第二季宣傳片仿如iPhone廣告拍攝手法,配上「Make More, Connect More, Share More…」旁白字句,將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主打「甚麼都要More」的推銷術前呼後應,徹底推倒重來,最後「Be Yourself, No MoreThe Future Is Broken!」發人心省,其中人人戴上假面具高舉手機的畫面,既似《迷牆》集體洗腦重演,又似1977KraftwerkHall Of Mirrors》虛偽人生寓意,延伸到今日網絡新世代人性真假難分,面對黑鏡前的自己,你真正認知又有幾多?



 《Black Mirror》原創人Charlie Brooker表示:「如果科技是毒品,它也可是一種藥品,問題是有多少副作用?」當FacebookTwitterWhats App不同社交平台變成生活習慣,迷上癮是必然,低頭族毒癮長期發作中,第一季第3 集《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預示未來Sim card可以直接植入身體,只需透過雙眼不停地紀錄及接收資訊,人生時刻都在儲存於大腦記憶體內,可隨時搜尋重溫每一分秒的個人歷史片段,並稱之為「re-do」,當共享私隱變成等閒事,人際關係從此變得更複雜,據聞Robert Downey Jr.已向華納電影提議將此集開拍電影版。第二季首集《Be Right Back》探索人工智能複製人的未來世界,人死後意識與軀體之間兩難存,如何努力也只是角色扮演的程式修正,延續黑鏡內外不一的主旨命題。



  尋找「共同」是社交網絡的重要焦點,面書上的「共同」朋友最顯明易見,集體意識有共鳴有時亦是一種認受性的無形霸權,第二季第2 集《White Bear》冷諷另類消費主義模式,利用大眾集體盲從助長下,手段可以去到幾盡,而第一季第2集《Fifteen Million Merits》高科技四壁屏幕劏房,死板枯燥的日復日生活,只靠儲分參加真人騷求變轉機,主角企圖鬧爆評判團的自以為是,全場卻鴉雀無聲,直至評判妙語煽動觀眾情緒,結局無奈,少數總要服從多數,樹大好遮陰是人之常情,還是另一種霸權欺凌?


  Charlie Brooker形容《Black Mirror》創作概念源自以前《Twilight Zone》經典系列,你總不知道每個故事內容是甚麼?《White Christmas》設定構思亦甚有《迷離境界》電影版序幕餘韻,兩個不相識的男人共處一室五年之久,一個聖誕夜終於打開悶局,展開交談分享,局中有局的劇情演變,包括有真我意識收藏器Cookie,跟沒靈魂身軀分開後的各自維生及互動,又有「Z-Eye」植入式社交系統,只要被別人Block戶口,眼前就再看不見聽不到對方的模樣,變成模糊的視聽影像,當然,如果你是黑鏡迷,更可找到大量以往單元曾亮相過的一些元素密碼;總言之,《Black Mirror》絕對是個人誠意推介的英劇代表作,2012年奪得國際艾美獎「最佳迷你電視系列」殊榮,實至名歸。

  後記:記得十幾年前,《不設劃位》節目有一個名為「自選動作」環節,每個星期阿松與我各自一手包辦一個約十分鐘左右的短篇故事習作,其中自己亦曾寫過兩篇幾Black Mirror》感覺嘅題材,第一個是《Mon住你》,當時已有感每天生活週邊都總有好多顯示屏幕及CCTV之類,由家中的電腦電視手機,到住所內出入電梯的閉路電視,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大廈外牆…諸如此類,沿途長期Mon住你;第二個是《錄影人生》,每個人每天24小時生活情況都會被錄影起來,24小時後可以回帶重看自己昨天的所作所為。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4/3/2015)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香港不是塞爾馬



  當John LegendCommon向香港人爭普選作出支持勵言,當本地宣傳用上「無懼暴力打壓,走出民主之路」甚至「公民抗命」有共鳴字句,《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本地上映正處於 「天時地利人不和」的政治局勢下,五十年前後,人類只見文明科技進步,人權民生卻嚴重大倒退,本土如此政棍當道千載不變,別奢望也無需要有任何港版馬丁路德金,力量歸於人民,要爭取就要靠自己。

  以人物傳記電影來說,《馬》只算平實將塞爾馬的黑人遊行爭普選事蹟重現眼前, 不慍不火,戲味一般,每幕情節都刻意登出FBI記錄在案字眼,弊在整體拍得如搬字過紙般平舖直述,導致路德金跟不同單位之間的微妙關係變得平庸乏魅,好像美國總統詹森及白宮幕僚跟他的政治角力,又或如何跟學生會領袖取得共識,一切從簡,只因主角是塞爾馬。

  全片傾重於回遊行的演變過程,由初回暴警衝擊流血收場,第二回路德金中途折返的突然決定,到最後凱旋式過橋入境的振奮人心,連同幾場路德金據理力爭的真情演說,構成《馬》最具感染力的焦點話題,港人必有感而發,David Oyelowo成功演活冷靜沉實的路德金,像真度極高。

  值得一讚,中文字幕翻譯頗有本土心思,當年美國總統為求連任,也深明聽從民意的重要,詹森也不經意說:「否則必落硬地獄!」,人家一國之首亦有自知之明,且看這裡一區之首及其爛班子,一群莫視民意,視落地獄為等閒事者,魔鬼是也, 落硬地獄又如何?

  當然,黑人種族歧視問題至今仍沒完沒了,完場時大家都靜坐聆聽《Glory》主題曲一字一句:「這場運動是我們的起義步伐,自由是我們的信仰,公義與我們並肩同行…」,當「真普選」只是掛在口邊的我要,請莫再天真以和理非向中共「爭普選」,對不起,香港不是塞爾馬!

(原文刊於U Magazine@19/3/2015)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Spandau Ballet 夢仍是一樣



  Spandau Ballet 醉夢英倫,只要你曾於八十年代新浪漫成長薰陶的,必有同感,一個絕對貼實的片名,一切源自剛去世的新浪漫標誌人物Steve Strange,上星期的喪禮上,為他扶靈的生前好友,包括Boy George3Spandau Ballet成員Steve NormanMartinGary Kemp 兩兄弟,然而《醉夢英倫》大電影入面,重見Steve Strange初出道訪問片段,當年主音歌手Tony Hadley婚禮上,也找到一眾昔日Blitz Kids好友到賀,人生舞台,時日如飛,百感交集。

 《醉》導演George Hencken是英國著名音樂紀錄片製作人Julien Temple的監製拍檔,難怪拍攝手法如此生動有趣,擺脫一般同類音樂紀錄片老氣橫揪的傳統悶局,全片內容建基於Spandau Ballet出道至今私藏及半公開的錄像資源為首,套入5位成員不同訪問的真情旁白,且聰明地跟戴卓爾夫人執政到落台作出時代配對互動,片長不足兩小時,卻抽絲剥繭將Spandau Ballet的音樂故事活靈活現,真的成功做到To Cut A Long Story Short,足見George HenckenSpandau Ballet歷史瞭如指掌。

  由六十年代的童年回憶始動,Gary Kemp珍貴的小學生現場錄音原創單曲,仿佛成為《醉》的主幹連線,前半段樂隊發跡史,Martin Kemp揚言要做Pop Star的夢想成真,1983年第3張專輯《True》終於名成利就,緊接《Parade》及《Through The Barricades》再創高峰後,好景不常,創作靈魂Gary Kemp愈來愈自大,加上傳媒推波助瀾,1989年第6張專輯《Heart Like A Sky》可是樂隊災難之作,Gary與其他隊員貌合神離,Tony笑言:「以往樂隊解散離不開金錢、女人及毒品3個主因,其實還有自大問題!」


 《醉》巧妙將Spandau BalletBand1990年戴卓爾夫人離任連上,低處未見低,TonySteveJohn Neeble後來更因版稅問題跟Gary對簿公堂,他跟Martin兩兄弟亦開始到荷里活一嚐拍戲當明星心願,老實說,以星味外觀來說,Tony Hadley絕對比他倆更有做電影明星本錢,當年英俊高佻的他,確跟當下「救參」大紅星Liam Neeson有幾分相似;一別廿載,2009Spandau Ballet正式重組復活,樂迷喜見他們冰釋前嫌之餘,《醉》揭示主要源於Gary為《Through The Barricades》現場影碟做後期混音時,才真正有緣重看樂隊昔日演出實況,忽然喚回大量當年組Band的快樂時刻,百般滋味在心頭。

  實在,2009年《The Reformation Tour》有一個環節,台上就只有TonyGary的結他伴唱一曲《With The Pride》,此曲是Gary特意從《Parade》專輯挑選的非主打至愛,唱完後兩兄弟互拍對方肩膊,心照不宣, 然後再接上《Through The Barricades》,一切盡在不言中,《醉》並沒有將此收錄在內,卻以2010Isle Of Wight Festival的 《Gold》作完場曲。


  其實《醉》早於去年在英國上映,故此目前香港公映亦特別加上首映禮演唱會影片,不得不讚本地發行的宣傳心思,誠意可嘉,戲院內中外Fans全程睇得非常投入,氣氛一流,值得入場支持,今時今日,仍有機會可於本地戲院觀看音樂紀錄片電影,實屬難能可貴。

  另外,自己亦剛已網購英版3Blu-ray 特別版,最吸引是兩張Bonus Disc,碟二有齊幾個早期BBC足本專訪外,少不了1981The Underground Club的足本演出,首張專輯《Journeys To Glory》最珍貴的現場實錄,John仍是打Simmons電子鼓,GaryTonySynthesizer的新浪漫好年華,碟三則有Isle Of Wight Festival足本版,可惜當日現場Panel出現頗多錯失問題,其中《True》更有嚴重Feedback破壞氣氛。另外,最新消息得知今年9Spandau Ballet將到新加坡舉行音樂會,大家都正密切期待他們公布有關亞洲巡迴的進展,畢竟,上回總動員來港拍攝《Highly StrungMV,已是1984年的集體回憶。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7/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