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2014 好好聽



  又到年度總結,也是不少樂迷的不成文習慣,一年365日至愛新碟大結集,曾幾何時,本地音樂刊物豐盛期,例必有各筆者的年度十大唱片之選,其實通常何止十張那麼少?對一首歌一張碟的喜好定案,跟聽者當時處境心情有著微妙互動關鍵,此刻喜愛不表示永遠喜愛,現在不愛,也可於彼時重燃愛火。

  回看2014確有好多好好聽的心水推介,今年亦嘗試將它們分門別類跟大家逐一回味,先來現場專輯系列,Depeche ModeLive In Berlin》固然是期待之作,早前已於本欄詳盡介紹,同屬電音Live,高橋幸宏 & MetafiveTechno Recital》肯定是今年另一聽得最入心的好碟,收錄自今年117日在Ex Theater Roppongi只此一夜音樂會實錄,Metafive由日本新音樂五子即興組成,包括有電音界的小山田圭吾、砂原良德、Towa TeiLeo今井,再加TrumpetTomohiko Gondo,單睇排面已知電氣攻心,早期名曲《Drip Dry Eyes》及3YMO選曲最得人心,後期混音一絲不苟,靚聲電音現場名盤之作。

  同樣地,收錄自Alison Moyet去年The Minutes Tour的《Minutes and Seconds》又是一聽難忘,多首YazooALF舊曲新編見心思,〈Winter Kills〉肯定是全場亮點,〈Only You〉及〈Situation〉不說還以為是Vince Clarke同台演奏,〈All Cried Out〉全新編曲有驚喜;至於前The Czars主音歌手John Grant年尾登場的《John Grant and the BBC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Live in Concert》,跟老拍檔Fiona Brice夥同60人管絃樂團的重新演繹,令感性再感性的完美配合,老實說,全碟16曲,自己第一時間自選首播的是《Drug》,熟悉的鋼琴前奏響起已不得了,還加上大小提琴伴奏,John Grant懾人心靈的聲線一出,淚水已不由自主從眼角滲出,其他心水有 《Vietnam》、《Where Dreams Go To Die》及《Outer Space》等。

  跟住有開心派對系,真心由頭好聽到尾,好似久違了的法國Indie-pop樂團Tahiti 80出道以來第5張全新專輯《Ballroom》,貫徹假日偷閒的暢快好氣氛,曲式甚重八十年代流行味,如清新可人的 《Seven Seas》又或夏日樂消遙《Crush!》及《Coldest Summer》,旋律悅耳,和音動聽,再有限量粉紅膠倍添甜美視聽之娛:丹麥哥本哈根的6人樂團The Asteroids Galaxy Tour兩年前首作《Out Of Frequency》已深愛不已,今年《Brig Us Together》依然好玩有Fun,將延伸自60’s70’s Soul Funk繼續發揚光大,女主音歌手Mette Lindberg童心未泯唱腔仍樂透半邊天,《Navigator》、《My Club》及《Zombies》不難令人有Jackson 5重生聯想。

  聽完The Asteroids Galaxy Tour後,自會連上Cibo Matto久別回歸的《Hotel Valentine》,雖則坊間迴響一般,實則玩出高水準,全碟編曲保持一貫多元玩味,集結Dream PopTrip HopBossa NovaAcid JazzFunkadelic於一身,個人至愛《Empty Pool》迷離電氣打造,媲美Goldfrapp初出道《Felt Mountain》的淒美迷人。另外,日本電音搖擺樂隊Buffalo DaughterKonjac-tion》 亦屬同聲同氣好好聽,初聽新曲《Le Cheval Blanc》確易誤當是Cibo Matto之作,細碟《Qui Qui》可愛MV跟型格Electro-Funk絕對討人歡心,《Bring Back 80’s》及《Golden Leaves》亦不失涉谷系魅韻,建議選購日本2CD版,碟二有不同Remix好跳連場。

  當然,不得不提英國4人電舞樂團Clean Bandit首張專輯《New Eyes》,當古典遇上跳舞不是新奇事,勝在作曲底子不俗,感覺如William OrbitPieces In A Modern Style》歌唱變奏版,也似八十年代經典《Hooked On Classic》新世紀復活,推介有《Mozart’s House》、《A+E》及《Rather Be》,今期總結到此,下期再續。

(原版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 @30/12/2014)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大英雄聯盟》: 大大嚿與小小超



  英文片名《Big Hero 6》,調轉少少變成《Big 6 Hero》就大不同!近年荷李活都在強調未來就交給下一代接棒,以超凡兒童救未來為命題,好像《宇宙生還戰:安達的戰爭遊戲》及《怪誕小箱俠》,甚至《出埃及記》烈尼史葛亦以神童示眾,《大英雄聯盟》的機械人神童濱田廣也不例外。

  英雄不分大與小?Size Does Matter?開場街頭機械人格鬥小戰場已說明一切,純真天才單挑強權霸王,以小敵大,食腦才是真實力,阿廣的創新發明microbots,同樣延伸小宇宙無限大概念,卻觸動再沒想像力的上一代神經,他們求自保維穩個人私利,從中作梗,刻意阻撓,促成為未來自由的全新格言:「不聽老人言,希望在眼前」。

  到底我們又有幾需要英雄?《大》跟《勁揪俠》人人英雄理念同出一轍,阿廣亦跟Mark哥名句「只係要話俾人聽,我唔見咗嘅嘢我就要自己攞番!」無出其右,志同道合埋堆搞聯盟搞戰隊也好,最緊要知己知彼,阿廣為其他戰友潛能度身改造發光芒,醫神圓滑肥大都要修身強化變型,逃不掉先敬羅衣後敬人的形象包袱。

  誰不想抱抱大大嚿醫神?成功集結《功夫熊貓》及《Wall-E》混合體,跟阿廣騎士式連體飛行則似《馴龍記》,冇電失效形同飲醉酒抵死搞笑,美日動漫風互溝通婚,東京三藩市二合一,變出一市兩地新視野角度有睇頭,整體外觀極易討人歡心,可惜內在劇本過於四平八穩,驚喜欠奉。

  神秘大壞人造型,面具設計既似《中華英雄》鬼僕加《再生俠》變身,那個時空瞬間轉移機器恐怕是廿年前《Stargate》的同類產品,不妨留意,完場Credit後有隱藏片段做甜品,比餐前小點《美味盛宴》好味得多,《美》貪吃小狗見證12年主人拍拖結婚生仔,完全小可愛大悶蛋收場,內容空洞乏味,愈睇愈不奈煩,竟出自Pixar金牌製作人John Lasseter擔任行政監製,真Big Pan Zero

此為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U Magazine@25/12/2014)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影音通屋奇應院



   曾幾何時,香港以福地自豪見稱,今時今日,家住香港,自求也未必得福,人心被迫瘋就天天有,85呎劏房劏上,月租要4千多,棲身之地已貼近葬身之地。

  早前,回家目睹一宗民生實況劇:兩女一男衣著光鮮的地產人,好偽善包圍一位老婆婆不斷遊說賣樓事宜,聽到婆婆不情不願重覆說了兩次:「賣咗叫我住響邊喎?」地產男即說:「婆婆,而家係賣樓好時機,香港人樓換樓,係好普遍㗎咋!」然後他們一直伴隨婆婆邊走邊死纏爛打下去,當時只替婆婆心感無奈,好明顯,婆婆根本不想賣樓,試問一般老人家住慣住熟同一地區數十載,身心都怕花時間從頭認識新環境而負荷不來,政府跟地產商如是,總要如此自私無良地誘騙他們變相強行「迫遷」。

  記得廿幾年前,適逢剛開始自居生活,對日本「部屋」專集書本別感興趣,「部屋」兩個字亦在港流行起來,書內滿載最典型的二、三百呎獨立「部屋」,空間大同小異,內容卻大開眼界,活出個性為重點,儲物成習跟港人同感有共鳴,由七十年代聽黑膠唱片卡式帶接觸流行音樂,八十年代睇VHS影帶發掘海外電影文化,再到九十年代演變進階CD/LD/VCD/DVD數碼影音年代,甚至二千年後加入的Blu-ray及各式其式CD新產品,還有數不清的影音收藏品,包括雜誌、特集、海報、宣傳紀念品、玩具…等,名副其實,我們都各自建設不同的「影音通屋奇應院」,旁觀者又偏誤判院長是傻的。

  影音通屋絕非傻事,起碼是眾院長人生的私藏精神寄托,能夠找到自己一生中最愛的嗜好,已比其他人有福了,當別人只能從舊相片企圖尋回自己往事歷史,你卻可以憑藉這些影音藏品立體重塑歷久常新的成長回憶,Back To Where I Belong,音樂世界何其大,上世紀全球有好多由前人打造的美好音樂,尚待大家追尋探索再回味,自己一直認定「未聽過的歌就是新歌」,更何況好歌不分新舊,愛音樂的人一輩子的終身樂事,所謂奇應就是這樣吧!

  今期有感而發,純粹源自近年所見跟唱片市場有關的反常現象,首先,黑膠唱片的所謂回歸熱潮,唱片公司真如雨後春筍愈出愈多復刻黑膠之外,亦同時令二手黑膠市道浮現重生曙光,如果你有到深水埗尋膠習慣,必留意近年二手黑膠生意如何盛況再燃,好像位於西九龍中心對面的一間二手唱片舖頭仔,經常人山人海,買碟者眾,敢說比好多現存只賣新碟的唱片店暢旺幾倍,觀感形同回到七、八十年代全盛時期迴光返照,其一是此店為絕無僅有的地舖,其二是主銷仍屬七、八十年代的黑膠唱片,難怪深水埗鴨寮街一帶確有「回到未來」的時空交錯親切感。

  另外,網購CD黑膠成大勢所趨,無論二手黑膠社群或官方網站獨家限量版,甚至不同影音網站,ClickClick消費已成習慣,久而久之,各大「影音通屋奇應院」儲藏量繼續如日俱增,跟好多本地唱片店入貨款式愈賣少見少剛成正比,當新生代面對前途未卜,聽歌睇戲再沒根可尋的不景氣下,真正的影音消費者層,似乎仍只可交由各院長支援延伸,新碟新Band天天有,認真追聽又好聽的究竟有多少,大家心中有數,尤其新即如舊的同系概念,所謂喜歡的新名字,說到底,九成源自他們只是重新演繹陪伴我們成長的音樂基因再變種而已。

  或許,先天下之憂而憂,任你再有幾多倉底存量玩復刻,各大唱片公司遲早總有山窮水盡一天,最後可能一切只剩回數碼化,絕版實物全寄存各家各戶的「影音通屋奇應院」又如何,到時大家都已七老八十,又有另一班地產人向你打主意,你可能同樣回問:「賣咗叫我住響邊喎?」

(原版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 @23/12/2014)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接聽風雲》: 一個好人,一路好走



 《接聽風雲》的處境獨腳戲手法跟兩年前《活埋》同出一轍,Tom Hardy自駕夜遊比Ryan Reynolds棺材密封舒服得多,兩者同樣透過電話全場「有戲冇掟抖」進行自救行動,編導演絕對要藝高人膽大,少一點功力都隨時弄垮全片,普羅觀眾入場前,最好先調整以非一般商業片角度觀看,否則只怕事與願違,筆者當日就見證多人中途離場情況。

  主角Ivan Locke 一夜人生交叉點,觀眾如何由零開始從電話對談交涉中認識他,是好丈夫好爸爸?是別人的一夜情人?是公司的最佳員工?簡而言之,Locke是一個負責任的好男人,問題是,視建築工程為他的一切,卻被這份自信掌控權蒙蔽自我,同時面對一夜情人臨盆在即,妻兒真情告白及世紀工程前夕,設身處地,你又會如何抉擇拆解?

  電影以近乎實時拍攝跟Ivan同步發展,單程行速的三條主線斷續對話風雲變色,幾位聲演活靈活現,妻子Katrina情緒失控,跟兩兒子以球賽報導話題的起承轉合最好戲氛,細仔最後通話說等爸爸回來一起重看錄播由頭開始,喻意已心知家變實情,不只Ivan即場淚流滿面,觀眾亦然,而助手Donal臨急接上Ivan未完重任,兩者全程聲控互動亦苦中有樂。

  暗淡鏡頭下的夜英倫公路上,仿如人生總要向前去一樣,Ivan多番說出「交通情況暢順」,正跟內心矛盾的交戰障礙剛成對比,回望後座空位自以為跟亡父隔空對質,好比《生命樹》人對天父不信任的抱怨反射,好人當然難做,從上司、高官及友人的對話中,Ivan Locke從來背負「Last Man On The Earth」的一個好人包袱。

  值得細想,Ivan長期維持平均車速而不行快線,到最後聽到娃娃發聲後,當長鏡拉闊見其車已偏離公路,他究竟最終有沒有去醫院?答案是與否,已無關痛癢。

此為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U Magazine@19/12/2014)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義薄雲天三十年



  人人都有一生中最愛,如果要選個人的至愛電影及電影原聲專輯,已故意大利名導Sergio Leone《義薄雲天》(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肯定是心目中最完美無暇的不二首選,今年剛好是三十周年紀念,電影公司亦首度推出Extended Directors Cut藍光碟特別版本,而自己的私藏回憶,一切從1984年的碧麗宮戲院開始。

  提到 《義薄雲天》,必想起當年於碧麗宮戲院初邂逅印象,一套如此史詩式的經典鉅作,跟回憶總是艷紅色又華麗典雅的碧麗宮,屬完美配合,記得香港正場上映為139分鐘美國修定版本,好像設有中場休息時段,至今仍珍藏的碧麗宮宣傳單張上,兩句簡單形容:「本世紀最哄動、最有人性的超級鉅鑄」名副其實,感動源自劇本深入刻劃出人性的多面睇,包括男女間的「愛」,名利衍生的「恨」和「仇」,朋友間的「情」與「義」,透過四位情同兄弟的主角,由少年街童到成長期,靠非法私酒勾檔變成黑幫富商,到最後因財失義悲劇收場,筆觸細膩,劇力迫人。


  故事橫跨上世紀二十到六十年代的美國大時代轉變,由一筆百萬美金不知所蹤疑團,掀開兄弟情仇四十載,原來這三十年來,我們大多數都從未看到最足本的導演版本,首先,Sergio Leone最初構思為6小時片長,分上、下兩集各3小時面世,可惜被電影公司拒絕,多得貝托魯奇《1900》票房滑鐵盧效應所致,後來Sergio為當年康城首映剪了一個269分鐘版本,首映過後一直成絕響,只因到歐洲正式公映版本又變成229分鐘,到美國發行的國際版本更不堪,只剩餘139分鐘濃縮版本,足見八十年代歐美兩地電影市場對史詩式長片的忌諱,亦有傳此舉令Sergio極之不滿而引發心臟病,憤言不再開拍任何新片,直至1989年不幸病逝,《義》成為他的最後遺作。



  當年Sergio處理時空剪接手法頗別出心裁,單是開場序幕的悉心舖排已引人入勝,由羅拔迪尼路飾演的Noodles穿針引線,巧妙將1933年逃避追殺時段作首尾呼應,在同一火車站上,透過《Yesterday〉音樂接上1968年的Noodles重返此地,那幅牆畫亦特意變成The Beatles紅蘋果的Love字象徵,然後再回到酒吧後欄的牆上,揭開一個隱藏的牆洞,從而再開始回想昔日童年片段,剪接手法簡潔俐落,如此帶出Noodles老中青三個不同階段作序幕,鏡頭隨著特寫迪尼路的蒼桑眼神,加上煽情的配樂旋律,何止令人唏噓,簡直把觀眾情緒緊緊懾住。


  另一段重要轉接位是少年Noodles被捕入獄,三兄弟在監獄門前目送他的囚車而去,然後,即緊接他出獄時刻,已換來是迪尼路的成年版;至於NoodlesDeborah一段情,自少情恨暗種,再到雙方最後年華已老,Noodles卻依然對她情有獨鍾,可惜她已跟Max一起,並暗地為他育有一子,同樣令觀眾帶來無奈而神傷的感觸。



 《義》有不少留白謎團惹來外國影迷津津樂道,到底最後Max是否於大宅外自投垃圾車碎屍自殺片尾為何又回到開場時1933年Noodles走入鴉片私竇,那個最後的微笑背後,是否暗喻整個故事本是Noodles追憶自己過去及對未來的迷幻妄想?



  2012年,康城影展以《義》導演剪接版本為首映禮選片,原意屬269分鐘修復版本,可惜因版權持有問題,就連馬田史高西斯出面交涉也不成,最終只變成一個251分鐘加長版,亦即是今年剛全新推出不久的藍光碟版本,等足三十年,繼多年前229分鐘影碟版後,影迷終可觀賞到另一個最接近導演原版的《義》,這22分鐘加插的新曝光情節,最難忘是1968年老年Noodles來到三兄弟墳地,並發現有人以他名字立碑致意一幕。



  個人收藏,最珍貴是自1984年保存至今的碧麗宮戲院宣傳單張,另外,日版雙LD影碟及DVD版,日本電影場刊及日本公映時的宣傳單張,當然還有美版LD及DVD影碟,提到Ennio Morricone這張經典Soundtrack,亦有兩個不同版本,分別為1984年原裝初版及1998年重新Remastered特別版,較舊版多四首曲目,還有近期終於找回的黑膠唱片版本。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去細聽此Soundtrack,那種萬般滋味在心頭的思潮起伏感受,絕非筆墨所能形容。

  記得黃耀明跟我說過,Ennio Morricone曾舉行過一場《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音樂會,那是即場配合電影現場放映的同步演奏,我們都心感如果一生中可以有機會現場觀賞是一大最重要的樂事;又有一次與Paul Anka專訪,他亦表示非常喜歡此電影原聲配樂,更試過在其演唱會完場時播出此Soundtrack送客離場。


  今個聖誕,一邊重看三十年前的《義》,一邊重聽Ennio Morricone的原聲黑膠唱片,《Deborahs Theme》依然觸動心靈,為王家衛《一代宗師》注入無限感性是必然,而聖誕樹下亮起NoodlesDeborah共舞於高貴餐廳內的《Amapola》,浪漫任雨打風吹仍從未褪色。



(此為修改加長版,原版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 @16/1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