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向3D說不 (3) : 3D星戰騙我心



   回想自己在大戲院睇《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盡是銅鑼灣不同戲院的童年回憶,1977 年《星球大戰》正式上映時,自己倒是沒有同步觀看,直至後來隔兩三年後重映時,終於在「百樂戲院」首度接觸,一看入局;相隔不久,1981年《帝國反撃戰》就在「紐約戲院」留下最深刻印記;到 1983 年《武士復仇》則在「明珠戲院」成功完成整個星戰後傳三部曲。

  2012 年 2 月,專程走到尖沙咀 iSquare 觀看《星戰前傳魅影危機 3D 》,完全本著一份星戰迷的心態支持入場,始終都是星戰系列的首套 3D 版本,未入場前,其實早已作了最壞打算,首先,自問從來都不太情迷 3D 電影,總感又暗又淡又立體感不足,更何況是 2D 轉 3D 的偽 3D 版本,不過,既然是佐治魯卡斯花上一年時間精心打造,心想應該有一定信心保証吧!

  結果,還是失望而回,2D 轉 3D 始終仍是不可能的任務,看了幾分鐘已心覺不妙,全片基本上只有一些人物近鏡才有 Feel 到些微景深層次感,其他就以 CG 角色比較多一點立體感,好似那個守財奴 Watto 的拍翼效果,還有 Jar Jar Binks…等,反而真人演員就明顯繼續 2D 得平平無奇;講真,如果期待可以看到 3D 的宇宙星空全畫面,還是行過隔鄰太空館睇觀星電影更實際。



  至於人人期望的 3D 動感大場面,好似 Pod Race 及壓軸 Darth Maul 跟 Qui-Gon 及 Obi-Wan 的大對戰,又是期望愈大,失望愈大,離場時不禁一問:「宣傳字句所寫的甚麼「超立體、超震撼」到底在哪裡?」對於星戰迷來說,《星戰前傳魅影危機》本是整個系列評價最低,尤其那些甚麼議會政治交涉問題,完全拖垮全片節奏,除了幾幕動作場面賣點外,就只有留下一些揭開整個星戰故事的人物首現較有睇頭,今回再一次重看後,真的看多一次悶多一次。

  想分享的,還有票價問題,想不到 iSquare 同一間大戲院 House 5,平日不是 IMAX 版本都只是 $95,大銀幕靚音效,若以當年 1999 年首映 2D 版本相比,聲畫明顯出色不少,就只差在 3D 賣點;相反,其他迷你戲院大部份都要 $100 至 $120 票價,早說過若要在迷你戲院迷你銀幕睇 3D 電影,倒不如回家睇藍光投射!

  經此一役,若然魯卡斯仍繼續每一年逐套 3D 化餘下五部曲,只想無奈說一句:算了吧!除非如大家所說,前傳第二、三集本是全數碼拍攝,所以後期 3D 應該有得搞,反而最擔心後傳第四至六集,那是星戰迷心目中最經典的三部曲,也是三十幾年前的舊菲林電影版本,只盼若干年後 3D 技術又有新突破奇蹟,否則根本只像今回如此自欺欺人收場。

  記得上回 1997 年星戰廿周年紀念,同時也重新推出《星戰後傳三部曲》特別版全球公映,《星球大戰》、《帝國反撃戰》及《武士復仇》三片各輪流上映兩星期,當年就特地去到旺角太子的「凱聲戲院」,那是重建後的全新戲院,聲畫表現備受讚賞。

此為2013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AV Magazine @ 17/2/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