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免責殺人症候群



  不得不佩服日本「暗黑系小說女王」湊佳苗對殘酷人性大剖白的敏銳觸覺,從《告白》、《贖罪》到《白雪公主殺人事件》3套改編電影版本,同屬人心難測,世態荒唐,細膩尖酸的原著小說題材,就算交到不同導演手上,總能成功牽引觀眾見証現實的可怖真相,凡事不只看表面,人不可以貌相,《白》也不例外。

  無疑,《白》跟《失蹤罪》說故事玩法頗一脈相通,開場不久,主角美姬已被定性為嫌疑殺人犯,同是多得傳媒跟大眾「好奇殺死貓」的集體意識出發,由於美姬天生害羞,加上屬於所謂「沒個性的平庸」一族,對這位從不起眼甚至被乏視的同事親朋,試問又真的有多少了解及認識?直至中段轉入美姬第一身角度正式告白,一切恍然大悟,結局未算精采絕論,卻已喜出望外。

  恃靚行兇是不變命題,由小學的校園欺凌,到辦公室政治的艷舞台,女人長期明爭暗鬥的天性難移,美姬與死者典子之間,職場女性正邪人格認定,白雪公主兩面睇,懸疑推理是附帶裝飾,冷諷人際交往才是真命天旨。

  電視台記者赤星由朋友來電告密,對美姬同事親友追訪做節目嬴收視,並在網上討論區群組同步放料,引導坊間九成半以上潛意識接受美姬是真兇的盲從推斷,完全說穿當下網絡八卦成瘋,製造幾多免責殺人症候群,人人都可以是判官,今日留言打倒昨日批判,看風使舵,人云亦云的花生友,比比皆是。

  人言可畏,你又不是別人肚裡蟲,怎能為之代言表心聲?受訪者不是一知半解,就是自說自話,兇手如何狠插典子多刀及燒屍,也不及群眾不理智集體公審一個人來得殘暴不仁,赤星跟美姬最終碰面一幕是神來之筆,「無關係者」身份介紹,簡直當頭棒喝,而小學摯友夕子的友情篇,那個現實不容的自製童話國度避難所,感染力強,跟《尋找仙境之橋》有異曲同功之妙。

此為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U Magazine@28/11/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