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恐襲波士頓馬拉松》: 反恐是一場馬拉松


  反恐是一場馬拉松,只要恐怖分子一息尚存,荷李活也不愁沒有真人真事改編題材,距2013年恐襲波士頓馬拉松才3年多,我們已可以入戲院借娛樂片舊事重溫,感覺是怪怪的,到底觀眾是帶著甚麼心情入場欣賞?

  此時此刻,本片無疑為特朗普「美國人優先」政策同步護航,片名直接稱作「愛國者日」,向大家展示FBI如何跟波士頓警方及市民「眾志禁城」,極速鎖定Tsarnaev兩兄弟,展開追捕大行動,觀感似是用娛樂片包裝下,對外宣示的一套反恐愛國宣傳片。

  編導Peter Berg是最佳人選,由《暴劫現場》到《絕地弧軍》拍反恐實戰例必不負眾望,Tsarnaev兄弟重火力街頭巷戰一幕,如戰地記者鏡頭下,在住宅區內埋身追撃的臨場感,雙方如何短兵相戰,過程一氣呵成,令人喘不過氣,絕對顯出導演真功架,絕非Michael Bay放煙花式大龍鳳可媲美。

  實地重演恐襲波士頓馬拉松,同樣拍得一絲不苟,集中描述幾位受害者個案,帶出多少悲歡離合的煽情點滴,原來封鎖現場,致令一名孩童伏屍路旁不可移動,亦凸顯FBI公事公辦的不近人情,企圖以忠義沙展Tommy Saunders角度慨嘆人生交叉點,可惜感染力不足。

  個人倒有點疑惑,明明大海撈針,卻憑Tommy即席提供的路線圖,就輕易透過街上CCTV找出兩疑兇,更離奇,Tsarnaev兄弟不是迅速離開波士頓,直接前往下一擬定恐襲目標紐約,竟還可以大安旨意,愛回家睇新聞,傻的嗎?


  整體只算是很表面化的「警訊」案件重演電影版,完全沒作任何深入揭露素材,Tsarnaev兄弟來龍去脈一概避談,離場後最大警示,是如此「一人一煲」輕便恐襲套裝,根本防不勝防,試想如果早前地鐵自焚事件,換轉是「一人一煲」玩法,大家還可以若無其事用手機拍過不停嗎?

(原文刊於U Magazine@23/2/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