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天眼狙擊》: 最後,我們都哭了


  後911反恐題材多得是,卻少有如南非導演Gavin Hood向美國挑釁戰爭道德問題,反恐是不是大過天,《天眼狙擊》片首引言「世上任何戰爭,真相都是受害者」,試問我們又真的知道多少真相?

  導演延伸2007年《死亡引渡》揭秘批判式手法,再跟觀眾一起思考美國反恐背後的對與錯,從「公職與人情」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寧枉莫縱為借口,對無辜受害者難免犧牲小我救大眾的慘不忍睹,最後,我們都哭了。

 《天》劇本是一場極精緻的現場直播進行曲,由生擒捕捉恐怖分子行動出發,逐步升級演變到自殺式炸彈襲擊危機處理,沿途變奏起伏浪接浪,更巧妙是,觀眾跟主角們處於不同的冷氣室內,全程同步隔岸遙視,這麼遠,那麼近,非一般的臨場感,張力迫人。

  無人機跟偷窺器是高科技智能反恐恩物,早於《燃眉追撃》及《高度反撃》令人大開天眼之界,如今遙視畫面更一覽無遺高清化,問題是,又有多少如操控員少尉Watts敢挑戰上司的決定權,你看最近台灣誤射導彈撃中漁船事件,就知道操控員這一下按鈕,背負壓力及責任有多大?

  權力愈大,責任愈大,《天》不忘強烈冷諷英美軍方的問責層層疊,尤其賣麵包女孩Alia的生死關頭,英國首相竟因食物中毒在廁所不作任何決定,美國國務卿則忙於乒乓外交,以一句「盡量減輕傷亡」收線了事,難為下屬十萬火急,一條生命就交由數字推測定前程,世事是如此荒謬。


  開場由東非肯尼亞一家三口的溫馨提示,已有不祥的前呼後應定案,再連結英國將軍Frank為女兒買公仔,完事後又可以安然回家團聚,百分百盡責打份工的平常心態,麻木不仁是指定情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認命的「打仗就係咁㗎啦!」的最佳自辨。

  離場後,如此實例絕對隨時天天在重覆上演中,分別在於現實根本沒多少個Watts少尉,也疑惑「誤中副車」不再純屬意外,天有眼又如何?

(原文刊於U Magazine@8/7/2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