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活著是為了離開


        死亡之後是甚麼?一個從來沒有人可以確實回答的終極問題,只有死了,才得到答案,活著是為了離開,每個人出生以來,同時面對死亡倒數,生來死去,為何而來,往哪而去?真的既來之,則安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一套名為《死亡真面目》賣座電影,以紀錄片形式揭開死亡之謎為噱頭,成為一時佳話,聰明地捉緊大家對死亡的好奇心態,最後,死亡之謎根本沒有為大家揭開,卻被連串死人事件的恐怖鏡頭掩蓋,某程度上,觀眾就如《發條橙》Alex的酷刑一樣,購票入場無間斷看足90分鐘全世界死亡實錄,從食花生的旁觀角度,百分百睇人點死而已。

        剛上畫不久的新片《靈異空間》,重拍自1990Joel Schumacher同名之作《Flatliners》,以揭露瀕死境界為主題,到底一個人的心臟停頓後,瀕臨死亡邊緣是怎樣?這是目前人類可以最接近死亡的實例,正如電影所言,只要在心臟停頓4分鐘內進行終極急救,就有機會死去活來,同時,換來幾分鐘的瀕死體驗,似是靈魂出竅的親歷奇景,瀕死或是前往極樂世界前的最後一條路徑,可惜電影並沒有再深究瀕死之謎,卻變成荷李活典型驚慄鬼片。

        沒錯,萬般帶不走,就如《再見魅了緣》C先生蓋著白布的亡魂,最後還不是「蓬」一聲忽然消失,一切皆空氣是這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說穿了,Everything Is Nothing

        如果,從來是沒有死亡這回事又如何?有說,我們只是長期被蒙蔽忘掉自己是誰?我們其實本是一個「靈」,暫借一副人類軀體寄居來體驗人生,情況就如我們去駕駛一架車輛,軀體跟車輛是沒分別,這個軀體同樣會受年月洗滌直至死亡,到時,我們亦會轉移到另一軀體上,這跟佛教的輪迴轉世同出一轍,「You Are The Nothingness That Is Aware Of The Everythingness, Be What You Are!Michael Jeffreys如此說。

        2014年《皮下之慌》所說的正是這回事,外星人到訪地球,借人類皮囊體驗人生,外星人是「靈」,我們也是外星人,片首連串不同圓形光影變化的抽象構圖,似是宇宙無限的縮影,到最後回到一顆瞳孔大特寫,背後也在向大家提問:你知道自己是誰?外星人對其中一位獵男說:「沒錯,我們都在夢境一樣。」,這句對白可圈可點,跟之前本欄《Together In Electric Dreams》系列有跡可尋,這個地球的存在,是否也是一個特定預設的試驗空間?

        生死從來是相對的,中國人卻特別忌諱面對死亡這個字,用盡二百幾種不同說法來迴避,就如大家都習慣避開直接說某某死了,總會婉轉說為某某走了,其他還有去世、先走一步、作古、過身、賣鹹鴨蛋、瓜老襯、與世長辭、壽終正寢、斃命、魂歸天國…諸如此類,相關詞彙可於維基自尋,不同死因,不同說法,個人而言,眾裡尋死千百度,「長眠」始終是最佳之選。

        一個人可以在睡夢中不辭而別,也是一種幸福,死了也不自知,從此「長眠」不醒是多麼好,不厭其煩,再次要多謝《黑鏡》創作人Charlie Brooker,在第3季第4集《San Junipero》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終極願景,活著是為了離開,如果真的可以自選「長眠」目的地,就讓我可以「長眠」於聖朱尼佩洛。

Heaven Is Closer Now Today, 
The Sound Is In My Ears, 
I Cant Believe The Things You Say, 
They Echo What I Fear, 
Feels Like Heaven
Fiction Factory《Feels Like Heaven》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1/11/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