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The Rice Of Skywalker 不易吃


     《星戰》死忠早認定正傳始終已是最好的,前傳是魯卡斯圓心願的冗長解說,後傳是J.J. AbramsFans向的願景傳承,基本上,前後傳起承轉合,完全依據正傳三部曲「希望、敗退、重生」套路復刻,最終章由《The Return Of Jedi》來到《The Rise Of Skywalker》,天行者絕地重生跟Rey身世之謎,關係曖昧,呼之欲出。

         經歷《最後武士》假手於人拖累一役,《天行者崛起》顯見J.J. Abrams全心加速埋尾,集中Kylo RenRey雙線共行,Palpatine魔王回歸為中心,三角正邪錯縱複雜,弊在Dark Side誘因欠張力,KyloRey互動感應拖拖拉拉三部曲,吃力不討好,任二人如何I Feel You,仍觸不動觀眾情緒,連Fans Feel唔到,只怪Kylo 自相矛盾內心交戰處理失準,長期唔知佢想點,就算歸正變回Ben Solo亦不以為意。

         Rey身世揭盅一刻,同樣舖排過久,以致驚喜不大,始不及當年Darth VaderIm Your Father」突如其來震撼心靈,不是直屬就是過戶,是黑變白,又或藍變黃,總之,勿忘初心;反而今回大家最難忘對白非「我是間諜」莫屬,求其隨手拈來的,任何人都可以是間諜,媲美王晶鬧劇感之餘,尚有「如來神掌」、「雙劍合壁」、「玉女心經」…等一大堆古裝武俠素材環保崛起,武士復古,娛樂無窮。

          J.J. Abrams當然不忘玩致敬互動,如FinnPoe潛入敵船救ChewbaccaLuke原力升起沉底X-Wing戰機 、重遇《武士復仇》Darth VaderLuke決鬥現場殘骸、甚至最後在Tatooine回到Luke故居重現兩個太陽…還有LukeLeia轉化Jedi靈魂活現,《星戰》死忠應該滿載而歸,感觸良多,如此就共度42個年頭。

        至於Palpatine跟白兵依然死蠢不變,枉有密不透風的Destroyer艦隊陣勢,竟等同佈景板一擊即潰,Lando駕千歲鷹領軍找來千萬救兵又浮誇到失笑,當然Rey以終極「和理非」手段抗衡大魔頭Palpatine,港人有共鳴。

         相對上集而言,整體不過不失,總算最後冇乜事,是否甚麼「波瀾壯闊」、「氣勢強大」、「驚喜處處」、「出人意表」、「燦爛奪目」又或「最精采的一章」等名人KOL所評,見仁見智,只知道真‧星戰迷自有定斷,當人人都是Jedi大前題下,The Rice Of Skywalker 當然不易吃,砂鍋呢鑊飯亦從來不易煲!

(原文刊於U Magazine@26/12/2019)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亞里叭叭 : 天謊愛沒腦 A Long and Lasting Lie

     


天謊愛沒腦 A Long and Lasting Lie


1. 時到如今,我們絕對認知到底甚麼是公職,因為這裡根本沒有公職,只有「公漬」,一個腐敗政權下的所有棋子,他們所做的一切,早已不再是公職,而是為這個城市製造永遠洗不掉的「公漬」。

2. 欠債是你們的本性,以前,警察借貸欠債累累是常事,現在,他們永遠還不完的,尚有欠港人幾世也找不回的「孽債」,任你們如何呃鐘OT幾多億,都幫你哋還唔到呢筆債!

3. 對於1988John CarpenterThey Live》,當年本地譯名《極度凶間》,那是一個由外星人化身上流階層到高官權貴,勾結魔警操控下的暗黑世界,民生貧富極端懸殊,香港人肯定感同身受,猶幸我們不再They Live We Sleep,而是They Live We Fight,終於醒覺了。

4. 外國網站有一件《They Live》魔警Tee,上面寫著「You Think Theyre People Just Like You, Youre Wrong, Dead Wrong」只因牠們不是人,所以要蒙面濫暴,知法犯法,惡行滔天,與民為敵,除下Full Gear,牠們還想混入人群做回平民百姓,可以嗎?

5. 每日4點警謊佈道會,根本同《食神》手法沒差別,大家還記得星爺如此霸氣講過:「啲櫈有咁窄得咁窄,啲飲管有咁粗得咁粗,啲冰有咁大粒得咁大粒,啲薯條有咁熱氣得咁熱氣,等啲後生仔食完之後,有咁口渴得咁口渴,呢啲嘢你應該知唔使我講架啦!」即係上頭同下屬講:「啲證物有咁暴力得咁暴力,啲証供有咁暴力得咁暴力,啲剪片有咁暴力得咁暴力,等啲愚民聽完睇完之後,有咁仇視得咁仇視,呢啲嘢你應該知唔使我講架啦!」

6. 任何事物都會「迷上癮」,開槍射人是可以射上癮,警棍打人是可以打上癮,胡椒噴人是可以噴上癮,魔警扮人亦可以扮上癮,TG放題當然早已放上癮,粗口鬧人可以鬧上癮,睜大眼講大話同樣可以講上癮,亂開OT就更加一定係呃上癮!

7. 6個月「廢府」之言,只係不斷重覆「譴責」,強調「暴力」,開口埋口「珍惜這個家」,明明自己是罪魁禍首,家暴之首,仍厚顏無恥反過來賊喊捉賊,叫大家「同暴力割席」?丁蟹上身,病入膏肓不是假象。

8.「廢府」講親乜都要將「暴力」二字掛在咀邊,沒有大台,促使「暴力」變成牠們一個假想敵替代品,講得最多「暴力」的,也是最濫用「暴力」的, 講得出做得到,「指使濫暴,製造混亂」始作俑者,由唔好搞我後邊,到公開直播拍你後尾枕,要你哋講番句人話,人鬼神共憤到極點,天地不容。

9. 到底又蒙面又冇委任証情況下,邊個知你係警察?隨時隨地向市民濫捕濫暴,濫用強光電筒照射,濫設甚麼安全線,一切只為阻礙記者報導真相,用埋「別問我是誰」做警謊主題曲呀笨!

10. 活在如此天謊大時代,只有沒腦的,才可以依然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天謊愛沒腦 A Long and Lasting Lie2019年本地大熱悲曲,勁過大悲咒!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8/12/2019)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逃出魔幻紀:霸氣升呢》: 不玩不玩還須玩


        其實,去年《逃出魔幻紀:叢林挑機》已算升呢回歸,好比《挑戰者一號》跟《奪寶奇兵》跨世代互溝,尚算好玩有Fun,透過Avatar進入Second Life重生,平凡變不平凡,過關不忘傳遞珍惜生命之道,人終須總要死一次的話,何謂Game Over真義,評價不俗,想不到,不足一年立即乘勝追拍新一集,快過打針,本地譯名《霸氣升呢》,不過,睇完似「洩氣降呢」多一點。

        上集完場明明打爛部遊戲機,今集又有人拾回不報,不玩不玩還須玩,為續集而續集自圓其說,不是霸氣,是霸王硬上弓,然後,加插兩位廢老新角玩轉Party,最後重任仍落在4位指定遊戲代言人身上,單看Dwayne Johnson如何努力扮Danny DeVito返老還童,已夠慘不忍睹,同樣地,要Jack Black 扮女角上身,演得尷尬收場,根本笑不出聲。

        幸好編劇似乎心知不妙,中途推出角色可調換水池設定,物歸原主,重新出發之同時,亦花盡心思企圖逃出叢林,於是換上沙漠雪山新戰場,玩法始終大同小異,如河馬變駝鳥太搬字過紙,就算猴子吊橋陣,等同《猿人爭霸戰》變奏版,難免有熟口熟面之感。

        話雖此說,喜見兩位老戲骨Danny DeVitoDanny Glover客串參演,透過臨老學打機過程重拾友誼,最後甚至帶出自選來生的美妙玄機,跟2000Brian De Palma《火星任務》主角Gary Sinise自選結局同出一轍,也令我想起《黑鏡》之《San Junipero》,讓虛擬國度是Second Life之論活靈活現。

        當然,「齊上齊落」是Jumanji 4人幫團隊精神座佑銘,看著他們如何由被動轉為主動,各盡己任,向強權說不,確又大快人心,問題是,繼續再玩Next Level轉新戰場的話,絕非易事,明年已有《爆機自由仁》擺明霸氣挑機,預告片先聲奪人,看來Jumanji又要改裝新玩法,否則隨時Game Over

(原文刊於U Magazine@19/12/2019)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脫單大作戰》: 中女恨嫁不成婚


        我們都試過跟住哥哥張國榮高唱「少女心事,但願我亦了解,我也能知」,其實「中女心事也沒多少男人能知」,到底,是誰設下不同年齡層的所謂「人生關口」?中女又如何?29+1又如何?到頭來,只不過是一場數字人生而已。

    《脫單大作戰》有幾大作戰?日文原名《如果美女想結婚》,改編自同名人氣漫畫,一顆恨嫁中女心,能夠吸引全日本一千萬瀏覽量人次,真的見證「脫單」有共鳴,主角還要是美女,再看看日本實況,原來中女總有難結的婚,脫單大作戰是常務,睇完過後,倒又覺得沒甚麼大不了,靚女恨嫁本是自尋煩惱。

        序幕別開生面,由一個休憩公園出發,32歲美人網頁設計師隆子,悶悶不樂在餵鴿子,突如其來一位小孩踏足驅散鴿子群,隆子說出第一句對白「好想死」後,與閨密好友惠子晚餐互談「想死」,已婚的惠子對這話題更感同身受,婚姻不一定美滿,面對忽然恨嫁的隆子,惠子從沒張揚自己婚姻問題。

        隆子,你究竟想點?由好想死、想結婚、到發現原來只想做愛、最後還是想先談戀愛,才找結婚對象…中女心事有誰知?或許女性觀眾可能容易代入明解,說到底, 型男牙醫與暖男打工仔之間,美人始終偏愛靚仔,酒店約會始不及一夜激情,脫單大前題,還需擺脫前度是有婦之夫陰霾,暖男註定冇運行。

        問題是,主線故事平淡乏味,所謂脫單大作戰,似乎只是隆子心力交戰,模稜兩可,唔知想點,只感美人在自尋煩惱之餘,兩位男角同樣悶氣迫人,不想結婚型男與怕醜暖男是否已屬日本大多數,何解不加入多幾位男角支配,好像隆子登入徵婚網站,相親眾生相奇遇一眾騎呢熟男,已是全片最好笑的唯一。

        反觀惠子才是更值得關注的敗婚人妻族,說明了脫單與婚姻,只是約定俗成的羊群心態,幸福不可強求,就讓一切隨緣吧!

(原文刊於U Magazine@12/12/2019)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官謊真相》: 香港幾時才有嘉芙蓮?


        謊天下之大謬,比比皆是,有政治就有謊言,官謊警謊同聲同戲,真相往往涉及犧牲,跌咗良心何止低層黑警,高上層直情將良心埋入深淵,此時此刻,入場睇《官謊真相》感同身受,完場後,我們不禁自問:香港幾時才有嘉芙蓮?

        這套關於2003年英美密謀出術攻打伊拉克的docudrama,事隔16年,重看當年小布殊與貝理雅新聞畫面,美國如何老屈伊拉克秘藏化武為由,記憶猶新,當年英國情報局翻譯員嘉芙蓮收到機密電郵,得知美國串通英國企圖勒索弱國在聯合國造票得以出兵,嘉芙蓮沒有跌咗良知,勇敢揭發這場美英共謀的非法戰爭罪行。

        踢爆官謊真相有幾難?內部知情者為最關鍵,嘉芙蓮跟斯諾登同出一轍,「我不是為英國政府打工,而是為英國人民服務!」這一句,任何政府公務員都值得反思,你說叛國大過天,我說人民知情更重要,得知政權犯罪仍默不作聲等同共犯,是你一世也過意不去的罪孽。

        嘉芙蓮竊聽情報工作,本為保護人民安全,難道伊拉克平民百姓又不是人?她一心只想阻止戰爭爆發傷及無辜,甚至更怕連鎖報復我國人民,將真相公諸於世,勇敢承認獨擔問責,同時喚醒「裝睡」同事們,反要嘉芙蓮安慰:「你沒有做錯事」,對方回答:「可是我沒有做對的事」,看在眼裡,心想這裡每日4點警謊「永沒有錯」記招,真的只能笑說「天謊愛沒腦」!

        全片多方位平實交待嘉芙蓮整個洩密事件過程,集結律師、傳媒、反戰分子、官方線人…不同逆權公民界別成分,齊上齊落,就算Keira Knightley跟嘉芙蓮真人不相似亦無關痛癢,觀眾很快被Keira反樸歸真的堅強個性吸引,尤其最初被調查審問對答一幕,完全演活既驚且定極矛盾心理狀況,面對穆斯林丈夫受牽連忐忑不安,又或向認罪輕判說不的堅持,沿途引人入戲,當然,大家都知伊拉克結局如何,片末顯示大量傷亡數字,強權與公理始終是不對衡。

(原文刊於U Magazine@5/12/2019)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喪青獻世樂團》: 8 Bit 活死人之旅


        日本人拍Cult片例必「估你唔到」,這套《喪青獻世樂團》玩黑色幽默玩到絢爛繽紛,可是近年日本最天馬行空玩嘢之作,初看英文片名《We Are Little Zombies》滿以為又來一套新世紀喪屍片,誰知原來此Zombies喻意厭世活死人,4個父母雙亡初中少年,沒有同病相憐,沒流過甚麼孤星淚,是喪是廢也是青又如何,X你這個垃X圾世界才是王道。

        跟NetflixX你的世界末日》同出一轍,厭世少年全球通行,導演長久允屬新世代影像行先一族,全片兩小時幾乎每格菲林如萬花筒衝擊眼球,沿途以懷舊RPG電玩活化喪青獻世人生,老實說,開首看似過癮好玩,愈睇卻愈不耐煩,尤其前半段密集旁白追睇字幕背後,還有打機式畫面跟8 Bit配樂極速流量,資訊泛濫到完全吃不消,媲美Lego Movie睇到頭暈反效果。

        無疑,編導似乎不想浪費每一秒畫面,務求觀眾目不暇給,帶來最豐富視聽之娛,是一種新世代「一秒都不能悶」慣性資訊接收病態,事實上,《喪》本身亦對當下網絡操縱人生作出強烈反諷意味,喪青獻世樂團Little Zombies成立於一個垃圾場,4位主角玩玩吓唱到走音,碰上廢青經理人竟忽然爆紅,不就是甚麼KOL速食文化現象,Don't Make Stupid People Famous每天不斷在網絡重演中。

        Little Zombies快紅快逝,歸咎於《誰是真兇》唱片碟題牽引無限風波,本地觀眾不期然對號入座,看到如人肉搜尋真兇、地鐵喪屍逃生、新生代如何看穿卑劣腐敗的大人世界、焚燒樂器向權貴說不…我們當然永不會忘記,只嘆今天熱話明日黃花,最快最新最能了不起,最後都不過空氣。

        我會形容本片為一套「8 Bit活死人之旅」音樂劇,最搞笑是由音樂人及唱片公司人員,認真地分析Little Zombies曲風有幾前所未有,我們何嘗不是聽到識得跟住唱「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及「We Are Zombies But Alive」,即場被洗腦也不自知,厭世觀後感,人生就是集結荒謬悲傷無力,比8 Bit 低處未見低解析度,直至最後一鏡眾人走入綠原,向《青春電幻物語》致敬不言而喻。

(原文刊於U Magazine@28/11/2019)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決戰中途島》: 中規中矩中途島


        入場睇《決戰中途島》純為追憶童年觀影體驗,回到1976年紐約戲院,父母帶我去睇當年宣傳為戰爭片皇之皇的《中途島戰役》,最深印象是特設「Sensurround」音效,如置身戰場打到嚟一樣,當時年紀尚少,對劇情不太明白,只記得好多戰機好多戰艦不停猛烈轟炸,相隔43年後,新版觀後感其實相差不遠。

       首先,交由Roland Emmerich執導已預告CG特技有保證,片長132分鐘幾乎打足三分二,先以偷襲珍珠港作前菜,擺明向18年前Michael Bay版本名場面挑機,連中途島戰役前因都用心拍埋,誠意可嘉,美軍上司犧牲自己救下屬與艦同葬,跟後來日本海軍將領山口多聞,戰敗與艦同歸於盡,前呼後應有心思。

        貴為二次大戰太平洋最經典海空戰役,原來當時日本零式戰機,性能比美軍戰機還要強,你有神風敢死隊自殺式直撞美艦,我有神級機師直搗黃龍炸沉日艦,雙方打得死去活來,一如以往,Roland Emmerich交足功課,連場多角度埋身重現海空激戰,目不暇給,超強機師Jimmy Doolittle人機合一,駕駛神乎其技,好比《壯志凌雲》Maverick角色靈感之源。

        片首以二次大戰前夕,美國情報官Edwin T. Layton與日木海軍總司令山本五十六雙方會面對話,已埋下偷襲珍珠港伏線,繼而令Edwin將功補過的決勝過程,截聽解碼不容有失,成為戰機空中搜尋敵方艦隊重要關鍵,個人而言,反想了解當年真實戰場下,戰機是否同在如此密集式槍林彈雨迎面交鋒?因為根本避無可避,同睇《天煞地球反擊戰》沒分別。

        完場只想到「中規中矩中途島」作總評,不吐不快,是當年有最新「Sensurround」作招來,如今花費一億美金製作費,竟連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都冇,先打八十大板,如此講求優質戲院影音享受新世代,理應好明白觀眾入場睇戰爭片,十居其九想得到官能刺激視聽之娛,或許,不少影迷選擇留待出碟在家好好享受更實際,絕對事出必有因。

(原文刊於U Magazine@21/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