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港樂不如獨樂樂



  早前,於「唱片店的回憶」音樂分享會完場時,有現場觀眾提及「香港樂壇已死」問題,當時,嘉賓之一袁智聰回問:「點樣為之已死,其實這不只是香港獨有問題。」然後,觀眾再嘆言:「點解本地好似只得填詞人可以生存到?」我接著說:「沒錯,只怪普羅樂迷從來都只在乎歌詞多於音樂本質,因為一字一詞容易理解有共鳴,知道作曲人之名已屬萬幸,更莫說編曲人是誰。」我不會說香港樂壇是否已死,卻感肯定已是病入膏肓,死症難改!

  事實上,好多人根本仍未弄清作曲及編曲之別,原來他們一般都以為作曲跟編曲是同出一轍,曾嘗試簡單解說作曲即是歌者主唱的主旋律,編曲就是主旋律背後的所有音樂部份,可惜,卻通常被反問作曲不是連埋音樂部份一切計算嗎?所以,更不用強求大家去深究其他有關音樂風格的各式各樣,如此代代相傳的聽歌習慣下,難怪本地樂壇填詞人從來都比作曲編曲衿貴得多。

  幾個月前,逛唱片店剛播放本地某天后演唱會錄像,聽到她如此跟現場觀眾說:「係咪要Encore呀?係咪好好睇呢?今晚個Rundown係特別為你哋而設,有新歌喇!有舊歌喇!有快歌喇!有慢歌喇!」就是這樣,本地樂壇想唔死都難,近十幾廿年由一群生意商人主導下的病態樂壇,九成主流歌手不自覺同流合污,齊心寵壞本地樂迷戒不掉的聽歌陋習,舞台有咁華麗得咁華麗,嘉賓歌手有咁多得咁多,首本名曲以為「百聽不厭」就次次唱完又唱,櫃底Side-Cut就可免則免,音樂編排有咁大路得咁大路,最好唔好改到鬼五馬六,基本上,不客氣一點直言:有聲就是了。

  然後,回應以上天后節錄:唔理好醜是否都一定要有Encore?好好睇又是否一定等同好好聽?何解Rundown一定要為受眾而設,而並非由歌者主導呢?歌曲有新舊快慢即是話你知其實已包羅萬有嗎?

  最新熱話,Juno與謝安琪的《羅生門》facebook洗板爆Like事件,Youtube35萬點撃率被網民狂Loop,更有說如果沒有聽過Juno此愛情三部曲,你可能失卻香港樂壇一塊瑰寶?真有這麼嚴重?講真,曾嘗試聽了不及一半已沒興趣再聽下去,說穿了,又豈不是對正序文所說的樂壇病因,一首本來平淡悶味的典型本地K歌,百分百工廠式製作出品素質,敢說交由任何一位現役歌手演繹都可以,隨時過耳雲煙,聽完等於沒聽過,似曾相識都不能,如今,只是單憑歌詞效應便能扭轉乾坤的話,對不起,不得不借用此曲首句作回應:「若果你,未覺荒謬」就奇了!

  本地樂壇病因另一真相,正是不求變的流水作業運作模式,從來只限於某些指定工廠式合作夥伴主導,主打曲詞編完全不思進取的倒模循環再用下,新不如舊是不爭事實,所指的已並非將新歌來跟舊時代流行曲相提並論,而是好多音樂製品表現上的新舊不分,形成為新而新的行貨系列,《羅生門》正是最佳例子。

  只想說,一首好歌的基本定義,曲詞編唱融會合一,好像譚詠麟《愛到你發狂》,已故鬼才黃霑先生的得意詞作,霑叔生前亦不諱言此曲創作上的大膽破格,全曲只簡單重覆十數字詞,成功跟主旋律及編曲氛圍連成一體,愛一個人就是如此直接坦言,情歌也可以有好多種,不止是千篇一律如論文般愈寫愈走火入魔,首首誓要曠世愛情文學鉅著左拆右解才是有深度的大師風範。

  如果你是真正愛聽歌的樂迷,何解有感以前大部份中外流行曲特別易入腦而留下深刻印象,不難跟作曲及編曲上的創作大不同有關,主要是以前主旋律傾向較簡潔俐落,與編曲氣氛意境配套互動下,令聽者提供更多自行憑曲思索的留白空間,相反,回看當下無論曲詞編各方面的經營手法,K歌主旋律不是販賣3連音,就是密密麻麻的連環音調組句背後,又是否為主動配合填詞人寫論文而設?雖則不少局中人仍不認同將其出品定作K歌類別,只怪當局者迷,不自知的潛移默化,聽者自有分曉,最後,香港原來不止教育,連樂壇都早已填鴨式之時,港樂不如獨樂樂,起碼尚餘多少自我獨立個性。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8/7/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