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港產睇驗:《再生號》: 誰來定生死?



  有可能是2009年看過最感動心靈的港產片,記得同期上映的還有《殺人犯》打對台,自問是韋家輝Fans,開畫首日即走到戲院選看了《再生號》,沒錯,論票房成績,《再生號》絕對是輸給當時鬧得熱哄哄的《殺人犯》,不過,敢肯定的,是《再生號》劇本的創意成就,絕對比《殺人犯》高明得多,根本就大膽挑戰本地觀眾一貫看電影不甚思考的惰性/習性,離場後仍心有餘悸,並已深明他日推出影碟時,必需再細心重溫多一趟。


  電影以「愛,讓死去的靈魂在思念中再生」為概念主題,透過劉青雲主角一家四口的生離死別遭遇,好讓觀眾得到一趟別開生面的心靈療傷之旅,開首一場交通意外發生之前,途上女兒問爸爸好多關於生死玄妙的問題,最後一句:「邊個決定一個人生或死?」,正是好重要的轉捩點所在,結果爸爸在車禍中喪生,女兒亦因此而雙目失明,十年後,媽媽依然放不低喪夫之痛,女兒想出創作小說來讓一家人再度在另一空間重聚,於是就展開層層疊式的時空交錯情節,女兒更試圖挑戰死神,為十年前的一句問話尋找非常答案。

  韋家輝作品例必有死人塌樓的慘絕人寰包袱,今回主角這一家同樣要經歷連環生離死別之苦,就算在另一空間有緣重聚,卻要扮作視而不見,設定上有點似《我左眼見到鬼》及《神探》的變奏伸延,同是劉青雲主演,同樣夫妻人鬼相隔,同樣換過不同形式再重聚。


  片中提到以硬幣來比喻人鬼殊途的兩面觀,人與鬼如果是相連著,就如一個硬幣的兩面一樣,當硬幣直立之時,就是人鬼可以相遇之時,這個硬幣人鬼論,又不是韋家輝作品經常出現的人生兩面睇之說,由《大時代》到《世紀之戰》的方展博是最佳人辦所在,再到《一個字頭的誕生》更是經典示範作,今回《再生號》則有劉青雲女兒天台跳樓由天定的生與死取決,由於她是失明,站在天台欄邊自轉由天來決定跳落街還是跌回天台地上,不就是硬幣公定字的兩面論;當然,英文片名《Written By》本身亦是值得反思的一個哲理主題,到底我們每個生命個體的一生,又是否真的全由自已來操縱,抑或早已Written By誰呢?


  其實,今次編劇所玩的層層疊寫作空間絕對雜而不亂,條理清晰,第一層先由現實世界出發,是車禍後劉青雲死去,剩下失明女兒跟媽媽及弟弟三個人的時空,第二層則是由女兒創作的小說世界,是變成車禍中死剩劉青雲卻令他失明,跟女傭及與他們另類重聚的時空,第三層就是由這個失明劉青雲所創作的小說世界,說到底,第二層及第三層全都是出自現實世界中的女兒手筆,直至一次非常突然的意外後,一切開始來過出奇意料的大逆轉,最後更會出現女兒企圖創作第四層故事空間來改寫現實,致令此多層空間產生縱橫交錯情節。

  全片令人看得感動,是基於主角們對故人的思念久久未能釋懷放低的心情,好像林熙蕾不斷彈琴懷念亡夫,劉青雲飲回太太煮的湯而感動落淚,充分表達出失去至親相思之苦,而電影最後亦帶出懂得「放低」的訊息。電影的結局版本決定似有玄外之音,不知是否不想令觀眾太不好受之故,也想帶出積極人生的樂觀之道所致,總有感其實最完美的結局早於最後墳場所見的墓碑出現了,那會更貫徹早期銀河影像宿命定律的風格。


  如果你有睇過及喜歡《離奇過小說》(Stranger Than Fiction)或《何必偏偏選中我》的話,應該會對《再生號》有多一份更親切的好感,畢竟探究死亡主題的港產片本已絕無僅有,而《再生號》更破格地超越傳統電影的說故事手法,令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誠意可嘉。

  此港版藍光碟的高清畫質只屬滿意,沒有CG特技畫面時,高清畫面乾淨清晰,怎料每有CG特技就發現不少雜訊出現,其中特技焦點的「飛天搬屋」一幕,好明顯見到所有CG傢俱有大量Noise,美中不足,實在此幕魔幻場面令自已想到宮崎駿的天馬行空餘韻。


  至於片名主角《再生號》,本是一架接載死人投胎轉世的交通工具,設計概念卻源自山頂纜車,只因主角一家居住半山區,這一點又似乎隨時引來「唔多吉利」的閒話,尤其經常會乘搭山頂纜車的一族,極可能會帶來不安之感。值得一提,負責配樂法國音樂人Xavier Jamaux,近年先後已跟韋家輝及杜琪峰合作過《神探》及《文雀》,成績有耳共聽,今回依舊功不可沒。


  然而,Bonus Features方面繼續典型港式一切從簡作風,就只有預告片、製作特輯及圖片廊,預告片當然是只得一個普通版本,沒有其他外國參展版本,圖片廊就求其只得幾張劇照就交貨,製作特輯更是只得16分鐘,內容就只有4位演員求其訪問就完事,製作非常馬虎,隨便在拍攝現場用DV攝錄而成,當然不是高清DV拍攝,連剪接也不花思,不斷以「韋家輝作品」的黑底白字作間場,山寨式製作水準,令人十分氣洩,怎可以連導演及編劇專訪都沒有,難得可以開拍一套如此別出心裁的好戲,絕對好應該找來幕後主腦跟大家分享箇中創作理念,由昔日DVD時代到現今藍光碟新時代,本地影碟出產商似乎毫無進步過,為本地自家的港產片好好用心對待,這也難怪影迷們唯有投向支持法國版及英國版吧!

(原文刊於AV Magazine@14/9/2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