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崩裂香港



    早前接受有線電視訪問Punk+ 展覽,問及Punk與香港的關係?一個頗有啟發性的問題,想一想,香港人一般都愛以「好Rock!」來形容比較激進的取態,愈來愈少聽到「好Punk!」這字眼,普遍來說,Punk在大多數港人殘留印象,只限於雞冠頭鐵釘皮褸爛Tee爛牛仔褲典型Punk Look,形象多過意識。

  實在,真正的Punk運動已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之事,圍繞1976-1979短短兩三年期間,對好多八十後新生代感到陌生不足為奇,然而,Punk影響力之能夠從未減掉,那絕對跟其最根本的反傳統革命精神有關,提倡DIY獨立個性的意識理念,將舊有封建價值觀推倒重來,向權貴權威的自私無理說不,實在,每個人都有一夥Punk變心,只是長期受集體意識的生活制度洗滌而甘心埋葬起來。

  至於Punk與香港的關係?正如這個Punk+ 展覽,竟恰巧於此時此刻在港出現,我會說也許是天意,展覽主角著名攝影師Sheila Rock表示她當年以旁觀者角度,用攝影親身紀錄且同步見証這個Punk時代,正因當時英國處於極度民不聊生的惡劣環境下,引發好多年輕人將對政府不滿情緒,轉化為一場反建制運動;想不到,三十多年後,這塊前英國殖民地的年輕新一代亦勇敢站出來,為香港未來爭取公義,為民發聲表態,試問何罪之有?

  Punk+ 展覽所見,盡是當代英美Punk音樂代表,如Sex PistolsThe Clash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The CureThe DamnedBlondieGeneration XThe Jam…等,敢說他們定必同感有幸生於這個崩裂大時代,沒錯,如果沒有他們的Punk文化大革命,這三十多年的另類流行音樂肯定沒那麼百花齊放,Punk最深遠影響正正在於「喚醒」火鳳凰的自我重生,由最初3Chord3分鐘一首歌的反主流模式概念,啟蒙後來者認知玩創音樂的無限可能性,Punk就像一個流行音樂歷史的重要分水嶺,其後湧現的所有新音樂體系如Post PunkNew WaveNew RomanticGothic RockGrunge…等,無遠弗屆。

  所有民眾運動為何從來都是由被視為「小眾」發起,正如之前所說每個人本來都有一夥Punk變心,真正能夠「覺醒」的卻是「小眾」,好明顯,我們大多數似乎早被「返工返學返屋企,放工放學放飛機」的生活規則無形自困,人人好像天生被植入以下多款弱能晶片,包括「逆來順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政治與我冇關」…試問,有幾多真願理解「真假普選」之別?沉默的大多數是金?還是「甘」?他們只怕「亂」了自以為「正常」的生活節奏,從不自覺回歸17年過著是如何「不正常」的大騙局,官商如何勾結壟斷欺壓民生,只談經濟效益,不談只有肥上瘦下的畸型失衡生態,月入萬四以下是否好恰D

  假如真的有天意,祝願這把「黃傘」得到當代Punk精神附上熱血能量之同時,「雨傘運動」肯定已成為香港爭取民主公義的歷史時刻,我們有幸親身見証這個香港大時代轉變,透過照妖鏡認清人鬼之分,妖言惑眾,忠言逆耳,比比皆是。

  最後,《崩裂》之題本是一套1979年著名英國音樂電影名字,出自於Punk時代,以1964年的Mod年輕次文化做背景,同樣由勞工階級低下層,對社會制度不平鳴的現實反映,事實Mod Revival亦於七十年代末重生。

When theres No Future, How can there be Sin, Were the Flowers in the Dustbin, Were the Poison in your Human Machine, Were the Future, Your Future……”from Sex PistolsGod Save The Queen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 @ 28/10/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