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靈異空間》: 瀕死圍你孽隨身


  27年前,Joel Schumacher首將瀕死主題搬上大銀幕,5位當代新星帶大家走入靈異空間,口碑一般,如今重拍是否可以加多點新意?結果,片如其名Flat到乏魅,瀕死純屬噱頭,編導似乎全心想拍荷里活鬼片,完全捉錯用神,倒不如睇回原版更實際。


  首先,既然找來原版的Kiefer Sutherland飾演醫學院教授Dr. Barry,何解不以Nelson Wright角色延伸拍續集,為瀕死進行更深層探究,偏偏捉到鹿不脫角,只讓他行行企企客串兩鏡,找誰演也可以,多此一舉,然後又再找來5位醫科生重蹈覆轍,求其逐個玩瀕死再撞邪就算,認真嘥戲!

  據知,最初Dr. BarryNelson Wright真的是同一角色,Nelson經歷首集事故後而改名Barry,甚至曾打算有以下白:「你是不能欺死亡,相信我,我是知道的」,是向原版影迷來個驚喜共位,不,整個構思最後完全被用,可惜!

  一切由片首兩姊妹車禍而來,Courtney借瀕死求見亡妹成罪魁禍首,身邊同學全屬為私心貪過癮從旁參與,繼而輪流展開自我救贖之旅,主題由瀕死變成講佛計,萬般帶不走,圍你孽隨身,死前最放不低是個人罪孽,死而復生,就要贖罪解脫,否則異象只會死纏爛打直到永遠。

  問題是幾條瀕死贖罪線完全獨立零互動,觀感等同睇緊幾個《迷離境界》單元故事,弊在是同一個主題,劇情平平無奇,進展沒精打采,主角個個都有鮮為人知的罪行,越睇越似Jigsaw從中作梗的一場靈異審判遊戲,意想不到是,全片最有意思的公民意識,來自Courtney亡妹的怨氣不滅,教訓大家駕車不要玩手機。

  27年前後,靈魂出竅等同迷幻境界沒大不同,玩瀕死媲美啪丸仔自High,仍是最強烈的觀後感,激活腦神經細胞更是最佳附贈品,當眾人見証Courtney開竅升呢急變高材生,個個財迷心竅,為攀上精英階梯,爭相冒死一試,瀕死實驗研究最後要毀屍滅跡收場,咁即係點呀?

  沒錯,人人都帶著此問號離場,除非你睇個場有卓飛的分享會殿後,可以聽多些有關瀕死真實個案,否則,本片根本掛瀕死賣驚慄,不如直接叫 《靈異凶間》吧!

(原文刊於U Magazine@9/11/2017)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割歌法


  不喜勿聽,從來如是,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歌曲,不聽為妙,若然不幸聽到,進行「割歌法」是必然的。


  如果在家中的話,你總不會主動播放自己不喜歡的歌曲,通常都是被動狀況下忽然聽到,不離電視電台頻道的定時洗腦音波功,你是可以自行立即轉台或關掉跟它割絕接觸,令耳根清淨,頭腦得以保育。

  如果在戶外的話,你總不能避免隨時來襲的洗腦音波功殺機,通常自備隨身聽來跟所有城市噪音隔絕是上乘之計。

  如果你是學生,每朝不情不願齊集操場禮堂進行集體洗腦儀式,又不可以用隨身聽護身,那就需靠你們的意志念力自行發功作擋駕,即是自我催眠進入白日夢境界,來跟它隔絕接觸,暫時跟現實切割,同學們,辛苦了你們。

  如果你是球迷,好明顯成為眾矢之的,為針對你們對不喜歡的歌曲作出不敬行為而來,想睇場波,又硬要逼人聽埋難以入耳的洗腦音波,無計可施,「割歌法」跟學生一樣,唯有自我催眠迴避一陣。

  如果你是樂迷,如何跟它割絕,你一定懂的!

  以上「割歌法」只是感官上「我聽你唔到」的自行切割,問題是,老大哥連你的身體亦要懂得聽話聽教,人人要聞歌起立,肅然起敬,更有人說就算你正在行街時,聞歌要即時停步站立,「老大歌」能足令世界停頓,比神曲更神,難怪垃圾會收養這麼多唔似人的自稱神的信徙?

 「你正在行街時,聞歌要即時停步站立」到底是甚麼說法?還是自High的 「國謙法」? 如此類推,「你正在XX時,聞歌要即時停步站立」都可以成立,XX是乜都得,莫須有,我們是Mind-Controlled的機械人嗎?

  難道,以後警察只需隨身攜備「老大歌」向罪犯播放,連叫「咪走」都慳番,劫匪又掉過來用「老大歌」向警察播放,被捕亦可反告警方藐視「老大歌」,如同進入《迷離境界》一樣咁匪夷所思?

  然後,又有人說要向下一代教育「老大歌」的抗日精神,吓?抗日?精神?回到二次大戰?第三次都近在眉捷喇!還在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家長式姿態,早將平民百姓視為奴隸階層,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起來做甚麼呢?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座血肉長城一早已起完了,還有新的嗎?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嗎?是甚麼危險?又有幾危險?你們到底知道每天在唱甚麼呢?

  全曲最後一句「前進!前進!進」最可圈可點,因為「錢進!錢進!進」才是他們真正共同的核心價值。沒有甚麼新的長城,倒有差不多6千億大白象工程,是為你而建設?當下公屋不足,醫院不夠,卻硬把我們的血汗金錢,築成我們沒需要的一堆爛建設,錢進!錢進!進!

  真心話,「老大歌」本身已夠難聽擾人,從今以後,只會更令人聞歌色變,老大哥氣燄自大,視己如皇,以極權治國手段操縱一個人民大監獄,2+2=5 已非寓言。

  要真正受人尊敬,先要懂得如何尊重人權。

  這裡真的需要有Jigsaw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7/11/2017)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恐懼鬥室之狂魔再現》: 克藍瑪對合埋眼


  睇《恐懼鬥室》系列就好似追看美劇一樣,自20042010年追足7集,Jigsaw一直死唔斷戲,明明早於第3集已告身亡,偏偏之後4集可以繼續再現銀幕,多得英明編劇擅玩Jigsaw生前大計停不了,再用平衡時空玩剪接拼貼手法,講到Jigsaw真係好似地球上有史以來最高智慧的超人類一樣,只要Fans死忠盲捧入場就是了。

  《克藍瑪對克藍瑪》原是1979年金像獎名片,當年被笑稱為「合埋眼對合埋眼」,Jigsaw原名正是尊克藍瑪,如此死去又活來,還不是「克藍瑪對合埋眼」?上次片名寫明「最後一章」亦可不理,今次又掛名「狂魔再現」,故事簡介夠膽以「死去超過十年Jigsaw如何死而復生」作招來,當觀眾傻的嗎?認真弔詭!

  先說一般影迷,一定愈睇愈一頭霧水,出現好多點解嘅問號,他們可能不知道Jigsaw其實早已死掉的往事,也搞不清兩條不同時空線,被其招牌式對剪合拼有所誤導,最後,就只當入場睇驗一場三級血腥「哈佬喂」死亡陷阱虐殺遊戲,論恐怖核突程度似乎輕手一點,始未及前幾集有切膚之痛的感官衝擊。

  對於死忠fans,應該見慣見熟,照單全收,Jigsaw有新接班人上位是意料之內,奇就奇在竟非上回留下駐腳的Gordon醫生,而是另有新歡,相信Gordon醫生將會留待下回跟他連線合作也說不定,而Eleanor這位Jigsaw狂迷角色亦有不俗發揮,尤其從暗網購來的大量Jigsaw裝置收藏及分享,促令Jigsaw這個Legend更神級化。


  講真,Jigsaw這個地下判官的自殘贖罪玩法,每次都如此大費心思,又要將連串壞人逐個捉,又要搵個超大隱秘空間,鬥室逐間悉心佈置,再要花人力物力設計製造,如此多不勝數的自虐死亡裝置,仲要同警方玩鬥智鬥力,其實點可以得一兩個人就搞得掂?

  聽故就不要駁故,每集到真相揭盅一節,不得不讚Charlie Clouser循循善誘的配樂張力,總可以說服大家對Jigsaw的完美佈局投以剎那的讚嘆共鳴,跟街頭魔術集體催化技倆差不多。

(原文刊於U Magazine@2/11/2017)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Together in Electric Dreams 3.0


  「《莊周夢蝶》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哲學論,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區分真實與虛幻,當一個人認為事物存在真實與虛幻的差別時,已經存在問題。」

  個人對《莊周夢蝶》的初認識,不是莊子,而是1985年明珠台播放的《迷離境界》(The Twilight Zone)其中一集《Dreams For Sale》,當年正譯為《莊周夢蝶》,故事開首是一家4口在野餐的甜美生活片段,很普通正常的家庭樂事,後來女主角開始意識到眼前人出現異樣,好比錄影帶的窒格及重播效果,跟著鏡頭一轉,換來一個如太空機倉的背景,女主角原來是活於未來世界,正在享用一個名為「Dreams For Sale」的裝置機器,同時尚有好多人正在享用之中,只需載上相關頭盔儀器,就可以帶你進入你想要的虛擬夢境,而她選用的是「Country Picnic」程式,只不過剛好遇上機件故障問題,工作人員進行緊急維修後,亦讓她繼續未完成的夢之旅遊。

  《Dreams For Sale》絕對是《迷離境界》系列最印象難忘的一集,令自己首度反思真實與虛幻這個問題,尤其對「夢」的疑惑,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夢醒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是變成莊子的蝴蝶,還是變成蝴蝶的莊子?到底我們是如何辨識真實?大家都一定試過發夢可以有幾真實的,倒頭來,你又有幾肯定自己何時是真實,何時是發夢?你每晚睡覺時,你的潛意識又往哪裡去?我們又是否活在一個所謂天人合一的「清醒夢」?

  《Dreams For Sale》這短短9分鐘小故事的震撼心靈,比《宇宙威龍》、《Matrix》、《潛行凶間》以至《黑鏡》第3季《San Junipero》…等,還要更早植入我心,以上故事仍未講完,當維修過後,女主角繼續回到夢境重投老公懷抱時,她將遇上的一切告知對方,並希望自己可以永遠留下跟他在一起,然後,未來世界的這部裝置機器霧煙起來,最後女主角宣佈死亡,卻可以永遠困在這個夢境之中。

  無疑,正如幾個月前本欄另一篇《醉生‧夢死》曾如此寫過:「醉生,是最忘我的入世。夢死,是最安樂的離開。」自1985年《Dreams For Sale》這個結局啟示,到去年《黑鏡》第3季《San Junipero》同出一轍的深層頓悟,夢與死本是連成一線,如果現實才是一場活生生的夢,死亡原是夢醒時刻又如何?「昨天、今天、明天」全部都是同一天的無限重覆,每晚夢死,醒來重生,萬物皆空,一切可見之物,皆是四大假合,因聚緣而來,物質分解再歸零,就是空。

  「Facebook成立於2004年,致力於向人們提供分享平台,讓世界更開放,聯繫更緊密,通過Facebook,人們與親友保持聯繫,發現新鮮資訊,分享生活故事。」Facebook的使命格言如此說。

  13年前的Facebook原本也是空空如也,13年後全世界的人將它時刻在填得爆滿,每天花一億小時來上它,這個「我Post故我在」的新時代存在主義模式,共建一套不尋常的生活價值觀,到底最後是分享多,是炫耀多?是開放多,是封鎖多?是聯繫多,是絕交多?是真言多,是假話多?是檸檬多,是葡萄多?是主觀多,是旁觀多?是八卦多,是是非多?是負面多,是益力多?是分憂多,是分安多?

  其實,Facebook與智能手機已等同毒品,操縱我們的所有「日常」是不爭事實, 國內將Facebook拼音成「非死不可」是絕望真相,視手機如己命的大有人在,心靈不自覺交托在一塊塊黑鏡之內,由Facebook世界的Like來確認自己人生價值?

  未來世界原是悲,當你每天照鏡,發現黑鏡以外的自己,面上表情選擇,比Facebook上的Emojis還要少,甘心共存於黑鏡內的Electric Dreams,就明白它們何解成為全世界最多人依賴追捧的合法毒品,他日真的死了,Facebook上的R.I.P.長存不滅,你的帳戶亦然。

        KOL = Kill your Own Life!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31/10/2017)

Together in Electric Dreams 1.0
Together in Electric Dream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