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沒有你的生日會》: 回憶是無言的痛


    《沒有你的生日會》是首部取材自5年前韓國「世越號海難」劇情片,主角順南一家四口,透過這個為亡兒秀浩籌辦的生日會,觀眾不只強烈感受忽然喪子之痛,更同時埋身直擊順南這一家,步入心力交瘁的崩潰邊緣,找來全度研飾演媽媽順南,又是對號入座,未入場已Feel到陣陣苦澀味。

        編導採用一種幾破格敘事手法,尤其前半段近乎零碎生活點滴,沒太多連貫舖排,只看到順南沉默的日常潛藏暗湧,連丈夫仲日從外地歸家,也不聞不問,拒諸門外,大量留白的問號陸續出現,卻凸顯順南憶子成病的不尋常狀況,沿途逐步累積沉重悲傷,直到後半段才慢慢揭露仲日之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順南夜半終極嚎哭,觸及左鄰右里,長期壓抑悲痛情緒,歇斯底里隨時來襲,仲日及幼女身心俱疲外,一次到紀念碑探望亡兒,不屑一看其他家屬當成郊遊野餐活動,並即場質問痛罵對方,正帶出「釋懷」及「放下」的重要所在,面對親人離世,留下的人應該如何活下去?

        壓軸登場的「沒有你的生日會」整個過程,最初睇舊照認知秀浩的成長生活,尚算有笑有淚,直到各人開始分享對秀浩的回憶,尤其海難生還者哭訴秀浩如何捨己救人,真的哭崩了,想說是大銀幕上的眾人齊聲落淚外,就連大銀幕下的觀眾也被同步感染,跟順南一起盡情釋放之前的積壓情緒,準備紙巾入場是必需。

        回憶是無言的痛,編導沒有刻意借片向政府作出不平鳴批判,只輕輕從罹難家屬聚會談話滲出少許不滿之聲,看到這一幕「世越號媽媽」情景,不期然令人想起東方的另一國度,同是有冤無路訴,天怒人怨,是誰恨心奪走這些「孩子們」生命,試問,對於「天安門母親」來說,這30年「沒有你的生日會」又是怎樣度過?當回憶已成習慣,即使有罪又如何?一切只更彰顯「原罪犯」的膽怯心虛,最終,歷史假使有人,定被發現。

(原文刊於U Magazine@30/5/2019)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亞里叭叭 : 修復許鞍華 (中)


        最後,終於透過這張修復珍藏Blu-ray重新認識《瘋劫》,正如上回提及,由正場到VHS再到有線電影台版本,原來從來都沒留下任何印記,不經不覺,回頭已是40年,今次倒才算是正式認真觀賞,結果愈睇愈入局。

        一直都誤以為《瘋劫》的「瘋」,是以徐少強飾演的癲佬為主角,實則透過瘋子的偷窺角度,目擊一個失瘋了的情劫三角錯,整個故事結構,那種曖昧的懸疑迷陣,根本就很重Brian De Palma感覺,佈局玩出心思,敘事手法破格,結局出人意表,難怪在1979年成為香港新浪潮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當然,還有重拾久違了的當代人情世故,與及對舊西環小社區的本土集體回憶,須知道當時許鞍華是拍港台《獅子山下》出身,以捕捉寫實民生題材見稱,龍虎山雙屍案真兇疑團背後,也不忘環繞主角之間的小人物連線互動,那個尚有鄰里街坊的美好時代,活像好多八十年代荷里活片的美國小鎮濃縮版,一邊懸疑,一邊寫實,令《瘋劫》建構自成一格的觀影睇驗。


        以2K數碼修復表現來說,《瘋劫》雖未算是高水準級別,相對以往任何僅存的舊版本,聲畫絕對令人收貨有餘,光暗調色重新修正後,非常乾淨清晰,美中不足,反而是Bonus Features部份,就只得一段關於「數碼修復」短片,竟然連任何幕後專訪都沒有,更莫說導演編劇的講評聲軌,奇就奇在,就連附上的那本64頁小冊子內,同樣不設任何相關專訪內容。講真,其實要搵許鞍華做全新專訪有幾難,何況是由香港電影資料館製作及發行,應該不會有任何商業計算考慮,亦冇需要趕出貨印製吧!

        修復許鞍華,不只《瘋劫》獨享,早說不知何解外國月亮特別圓,去年12月法國Spectrum Films廠牌,比《瘋劫》更快一步,一口氣以Blu-ray + DVD雙碟形式,推出許鞍華另外兩套早期代表作《胡越的故事》及《投奔怒海》全新數碼修復版本,Bonus Features相當豐富,分別有許鞍華及監製泰迪羅賓的各自獨家專訪,與及法國電影人分析兩部電影的特色,這個許鞍華「越南三部曲」系列,以1978年《獅子山下》其中一集《來客》為首,如果你有睇過港台推出的DVD版本,當中亦有收錄許鞍華導演分享心得,談及如何啟發開拍《胡越的故事》的前因所在。(待續)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7/5/2019)

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亞里叭叭 : 修復許鞍華 (上)


        最近,聽聞王家衛有意將其所有作品進行4K修復,影迷熱切期待,這些年來,港片2K4K修復熱潮一直沒完沒了,效果好壞參半,不論由以前LDDVDBlu-ray不同時代,不知何解,本地版本總不及外國版本好,尤其是英國及法國的重製修復版,仍是最深得影迷歡心。

        早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及發行的首張修復珍藏Blu-ray,正是許鞍華第一套電影作品《瘋劫》,總算是本地鮮有的誠意出品,其實早於前年「再探新浪潮」,這個全新修復版《瘋劫》已率先曝光,當時曾有緣先睹為快的新知舊雨,無不讚嘆俾Like甚至勁正回應,畢竟這套1979年的新浪潮代表作,從來只推出過早期的VHS版本,絕跡多年。

        筆者對《瘋劫》的私回憶,亦需年月沉澱累積,有幸曾於當年正場上映期間入戲院初睇驗,也許當時年紀少,尚未完全掌握及了解錯綜複雜的時間軸,只留下很暗黑懸疑的首回印象,對整個故事未留深刻印記,然後,VHS租帶時代也重看一次,聲畫粗糙影響之下,始終看得不太賞心,對上一次再遇上《瘋劫》,已是十多年前的有線電影台,記得當時此台經常播放好多絕版港產片,除了《瘋劫》,還有《大家樂》都是市面難尋,不過,最大問題是有廣告間斷插播,大大減低觀看慾,結果,發現原來這三十幾年來,自己竟對《瘋劫》仍是半知半解,印象模糊,直至這張修復珍藏Blu-ray版本出現。


        記得購買此Blu-ray是在今年農曆新年前,就在西灣河地鐵站行往香港電影資料館途上,經過太安樓的麥當勞位置,腦海又喚回一些香港新浪潮片段,當年同一舖位正是屬於嘉禾院線的金明戲院,好記得在這裡先後睇過余允抗《山狗》及許鞍華《胡越的故事》,一間很街坊味重的小型戲院,後期更變成當代著名的三級片性地。

        睇碟之前,先看連附的一本《瘋劫》電影特集,詳盡了解整個繁複的修復工程,與及專業影評人對本片的解說分享,中英對照,圖文並茂,以$135售價來說,絕對物有所值,單是如何由不同渠道經年累月搜集碩果僅存的拷本,及相關底片缺失的片頭及結尾部份的終極補足,已夠讓影迷睇得津津有味。(待續)

亞里叭叭 : 修復許鞍華 (中)
亞里叭叭 : 修復許鞍華 (下)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3/5/2019)

2019年5月23日 星期四

《友誼永錮》: 鋼琴教師血色回歸


    《友誼永錮》片名改得好,話你知誤交病友,想Unfriend都唔到你話事,當友誼變成永錮,足以隨時人間蒸發,對於Isabelle Huppert迷來說,直情等同《鋼琴教師》血色回歸,寂寞難耐,有殺無賠,怪獸詭媽尋找亡女接班人,呢位Greta HidegErika Kohut更病入膏肓。

        首先,Greta想出地鐵遺留失物待領作餌,引羊入虎口的詭計設定,本身帶有「都市傳說」實感共鳴,人人自危,然後,Greta 對友情執著的瘋狂纏繞行徑,更令我想起占基利1996年《衰鬼線人》,兩者本是同根生,有緣遇上是你的不幸,設身處地的代入感,極有說服力。

        全片節奏出奇明快,並沒有犯上以往同類驚慄片拖拉通病,女主角Frances McCullen初來步到已洞悉危機,隨即展開Greta死纏難打的埋身追擊,無論是遠距長途監視,又或擺明踩場玩你,甚至高調跟蹤Frances同室好友,防不勝防,Greta惡念不斷變本加厲,Frances苦無對策,報警都沒有用,叫觀眾睇得肉緊投入。

        問題來了,下半場Greta禁室布局,竟不設隔聲守密,看來未免太疏忽,當然,如果Greta只想全心搵阿女代替品陪自己,一切只為保持舊貌,連環積犯也不一定是智慧精心型,何況Greta是失常寡婦,就如當初Frances能夠輕易發現她的詭計又如何,Greta根本就不在意自己出錯。

        找來Isabelle Huppert完全對號入座,似將鋼琴教師的冷峻壓抑來個終極爆發,加上前護士工作得來的藥物運用,及大量古典配樂營造不尋常氛圍下,GretaFrances的「香口膠友誼宣言」正面回吐一幕,巧妙說出到底最終是誰痴纏誰,妙絕的前呼後應,盡顯編劇心思,個人只略嫌Greta仍未夠心寒極致,尚可以去盡多些;然而,後段明知Frances失蹤,私家偵探又找到Greta住址,點解可以唔報警求助,真係繼續報警都冇用,抑或只為造就結局的出奇不意,弊在現卻淪為草草收場之感。

(原文刊於U Magazine@23/5/2019)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詭比鬼更猛


        對於恐怖片迷來說,近年一定「見詭多過見鬼」,市面上,「鬼片」已成上世紀絕種產物,「詭片」促成新生代接班人,一切由2013James Wan《詭屋驚凶實錄》說起,本地片商成功破格玩食字,將鬼屋改裝成「詭屋」,自此掀起「詭片」新浪潮現象,乜鬼恐怖片名都用上「詭」字,成就這股「詭比鬼更猛」,又或「詭比鬼更濫」風潮。

        就如最近去睇《魔詭怪胎》,自會聯想到《魔鬼怪嬰》,實則套戲主線更似《娃鬼回魂》,如此「詭」推的話,下個月《娃鬼回魂》重拍新版即將上映,是否需要趕潮流改埋《娃詭回魂》呢?幸好《娃鬼回魂》已經是一個恐怖品牌系列,據知新版已譯為《娃鬼回魂:魅來世界》,否則《詭驅人》、《猛詭街》、《詭玩人》、《見詭》、《夜半詭敲門》…陸續有來。

        有趣是,或許大家細個讀書時期,都曾經試過將「詭異」誤寫成「鬼異」,又或「詭秘」誤寫成「鬼秘」,這兩個本是同音不同義的字,「詭」是形容詞,基本解作奸滑及欺詐,例如詭計、詭秘、吊詭…等,「鬼」則是形容人死後留低的靈魂,單一個「鬼」字不算是形容詞,如今當「鬼」跟「詭」交換位置,又真係幾吊詭!沒錯,是吊詭,不是吊頸詭,又或吊靴詭!


        早前有一套《哭泣的女詭》就有點問題,夾硬將「女鬼」同「女詭」私通連線,搞到莫名其妙,到底甚麼是「女詭」?好明白片商心理,如果直接叫《哭泣的女鬼》未免太普通,卻滿以為時興「詭字派」,改少少變做《哭泣的女詭》最緊要夠In就是了,相比之下,《詭修女》就聰明合理得多,因為「詭」是形容詞,所以《詭娃》、 《詭墓》又或ViuTV的《詭探》都冇問題。 

        曾幾何時,「鬼字派」恐怖片大收旺場,只要見到片名有個「鬼」字,大家已有入場一嚇的見鬼準備,再加多個「猛」字更升倍十足,「猛鬼」一出,誰與爭峰,全因以前舊時代,人人聞鬼色變,鬼就等同恐怖,更何況猛鬼,未入場,已預先自己嚇定自己。

        時移世易,「詭字派」成功掘起上位,既食到「鬼」字同音的先天優勢,亦比傳統的「鬼」來得更似深不可測,這個「詭」不只像「鬼」只得表層的恐怖,同時多一份帶有詭異的前設心理影響,難怪「詭比鬼更猛」是必然。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1/5/2019)

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極北》: 極北.極黑.極不幸


        一個人對大自然的自我求生驚慄主題,由《劫後重生》、《127小時》到《極北》,同樣凸顯人類本是如何渺小的事實,當年《黑超特警組》首集結尾的宇宙無限,足以發人心省,就是回到地球表面,我們生存從來不易,這個你我早已知,更何況身處無人絕地,孤立無援,等同世界末日一樣。

    《極北》初回執導兼編劇 Joe Penna大玩反傳統,開場即來主角在雪地剷出電影海報的「SOS」畫面,如何獨自依靠飛機殘骸度日待救,完全沒有交待任何前因,甚至主角是何人也不作介紹,更破格棄用一貫回想片段手法,減低大量戲劇化包裝,直接讓觀眾同步面對主角目前的絕地困境狀況,難怪愈睇愈感同身受,令人有設身處地的代入感。

        主角沿途真的「極北,極黑,極不幸」,遇見救援直升機偏又碰上大風雪墜毀,明明自身難保,還再多一位受重傷女機師負擔,一行一拖高山低谷,碰黑連場,一點意志也不能少,主角對白卻極其少,跟《劫》Tom Hanks簡直成反比,只見他不斷咬緊牙關撐下去,前景如何未卜,體力身心俱疲,那種長期處於放棄與繼續的內心爭扎,有苦自己知。

        沒錯,《極北》就是一套如此純粹的絕地自我求生片,好多影評都大讚Mads Mikkelsen演技非凡,我反覺更似是Mads Mikkelsen仿真人騷效果,全片呈現的實體處境,絕非一般所謂演技可以模仿出來,由沒名字沒背景的主角開始,這早已不是一個角色,而是一個單純的人物設定,Mads Mikkelsen根本不是飾演,而是將最原始的人性本能反應,跟幾可亂真的所謂入戲互動,非常出色。

        天意弄人,還是人定勝天?人生總有難以決擇的交叉點,《極北》這位黑仔主角亦然,有趣是他被迫作出的每個選擇,自會換來多一個極不幸,最後無故跌入雪洞一幕,百分百天意弄人的咒詛來襲,才換回終極的人定勝天。

(原文刊於U Magazine@16/5/2019)

2019年5月9日 星期四

《魔詭怪胎》: 我兒子是Chucky


         個人而言,史上最經典「魔童」始終是 《凶兆》的Damien Thorn,開創「我個仔唔係人」先河,時至今日,「魔童」這個主題早已拍到爛,《詭屋》及《詭娃》系列幕後斑底夠膽挑機又如何,《魔詭怪胎》完全拍不出任何新意不特止,就連最基本的驚嚇場面設計亦有心無力,平平無奇個半鐘,悶戲連場。

    《魔》故事大綱等同《娃鬼回魂》變奏版,今次有連環殺人兇手Edward投胎轉世,換上「我兒子是Chucky」新包裝,企圖創造新「魔童」Miles登場玩復仇,大人心細路身,一家三口怪事頻生,愈睇又愈似《孤疑》,全屬意料之內,大同小異,前設已如此驚喜欠奉。

        最初提及Edward惡靈如何跟Miles心靈互相抗衡,理應有所發揮空間,可惜劇本乏力,沒再太多著墨描寫兩者的心魔大戰,卻又跌入Miles雙親互不信任的典型拉布,《孤疑》尚有弟妹及其他受害者輪流中伏,Miles一家只得三個人,家傭還要最先中招離場,Edward惡靈根本惡不出樣,佢應該都幾悶吓,更何況觀眾?

        然後,中途又是阿媽Sarah眉精眼利發覺阿仔有問題,私密明查暗訪找到真相,以為了解Edward未完心願,這個來自匈牙利的殘酷殺人王,以收集死者手掌為嗜好,明明凶殘成性,弊在編導拍得避重就輕,就算是Chucky三級血腥殺人,亦不失黑色幽默玩味,如今Edward投胎但殺不出色,反令「魔童」Miles變得模糊不清。

        新「魔童」主角David Kohlsmith只算中規中矩,難為正邪定分間,邪氣略嫌不足,全片唯一較有突出表現,可是跟催眠師Arthur共處一室的單挑場口,詭異眼神交到好戲;電影簡介有提及《魔》在美國試映有觀眾嚇得只顧尖叫而錯失劇情,問號頓現,到底所指是哪一段可以令觀眾嚇到尖叫?真的想不到,只記得片中有個阿姨發現Miles BB雙眼兩色,話佢似David Bowie愛死他,難道David Kohlsmith有機成為新一代萬人迷?

(原文刊於U Magazine@9/5/2019)

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

《黑天后》: 偶像與魔鬼同行


    《黑天后》是一套頗奇異的「仿音樂傳記」片,表面是一個虛構人物Celeste變身樂壇天后的故事,內似暗藏偶像與魔鬼同行的伏筆,片名借Natalie Portman《黑天鵝》轉化《黑天后》,實則《Vox Lux》拉丁文解作「聲之光」,片中則提及「Vox Lux」為一間錄音室之名,個人卻聯想到陳百強《偶像》一曲,偶像的心是兩樣,有幾多悲傷,有幾多驚慌,可是Celeste的心底話。

        全片時間軸設定別有用心,「前序」先由千禧年前夕的校園槍擊事件出發,1999是當代一個末世的象徵年份,然後,到「創世紀」篇,則以倖存者Celeste被經理人發掘,花兩年時間訓練,全屬Celeste與姊姊Ellie及經理人建立合作關係過程,用上多種不同「仿實況」拍攝手法,直到2001911恐襲事件為一個段落。

        前半部的年青版Celeste,很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對流行曲的喜好,只想大家不用去想太多,聽她的歌可以Feel Good就是了,奇就奇在,Celeste卻經常說出「One For The Money, Two For The Show」打氣口號,還有一句「跟魔鬼交易」暗示,再跟她那個「沒盡頭隧道」的噩夢聯繫,怕再沒有人認識她的名字,絕對可圓可點,黑天后絕非浪得虛名。

        只因接著的「後創世紀」成年版Celeste,亦由2017年另一沙灘槍擊恐襲開始,兇徒竟戴上CelesteMV出現的面具行事,貴為天后級外表已判若兩人,原來一切純屬裝強,以演唱會舉行當日的二三事為主,先跟女兒Albertine談心事不成,後跟餐室老闆及記者吵架收場,完全難掩內心抑壓的狂燥不安,校園槍擊倖存者的交換包袱,偶像與魔鬼一直同行。

        選角巧妙以Raffey Cassidy分別飾演年青版Celeste及其女兒Albertine,再由Natalie Portman壓軸登場演成年版Celeste,觀眾好自然即時來個強烈前後對比,相形成趣,最後更有長達近廿分鐘的現場演出作結幕,Natalie Portman落足心神扮跳唱天后,甚有睇頭,問題是整體觀感怪怪的,既好像拋出一些板塊讓觀眾自行拼貼,其實又沒甚關連的故弄玄虛,難怪Celeste所說別想太多,正是此意。

(原文刊於U Magazine@2/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