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我們‧異》: 是Us也是美利堅


    《我們‧異》的平衡世界觀很玄妙,為「異己」賦與新定義,當「殺異己」演化成「自己殺自己」,是一種進化,也是一場革命,Jordan Peele繼續將「驅逐」這個主題玩出驚心動魄,暗藏大量美國陰謀論密碼,涉足宗教、種族、歷史、影子政府、地下世界…比《訪‧嚇》更深層次,好讓有心人自行解讀,是Us也是美利堅。

        地面地下劃界限,同根生的Us and Them,複製概念跟《謊島叛變》同出一轍,借用耶利米書11:11作引:「不能逃避的災禍降臨到他們,他們必向我哀求,我卻不聽」,11:11亦是鏡子對稱之餘,就只有主角Adelaide跟異己可以互相溝通,加上開場蕩失事件判若兩人劇變,心水清的影迷,早知箇中玄機,結局反高潮有暗湧是預料之內。

        由地下複製人叫做The Tethered,到Adelaide沿途扣上手鏈逃亡,不難找到黑奴象徵之意,Adelaide將自己兩個八十年代集體回憶,《Thriller》地底喪屍來襲,跟《Hands Across America》牽手人牆,延伸革命舞台素材,造就一場「異己」復仇記,由紅蘋果到紅衣制服,也似Red Army的共產意識。

        相對於Adelaide一家四口死去活來,其友人Tyler富貴之家卻秒速被殺,人工智能播歌當報警,似向拜金及高科技的偽偶像來個大審判,非常大逃殺途上,一家之主Gabe Wilson 大放黑色幽默,處變不驚還須認,令荒謬更荒謬,不難重拾Jordan Peele喜劇基因在激活。

        全片配樂選曲匠心獨運,音樂人Michael Abels應記一功,Jordan Peele對兔子情有獨鍾,上回《訪‧嚇》有《Run, Rabbit, Run》,今回開首有兔子籠牆序曲《Anthem》,人聲合唱媲美《攻殼機動隊》咄咄逼人,成功引你入局,尾段《Pas de deux》完美襯托 Adelaide影子舞曲生死對決,張力十足,完場聽到不少觀眾嫌不夠驚嚇,其實我們也活在平衡世界,卻佔大多數是對世事不聞不問,長期思想受控的Red而不自知,《我們‧異》最恐怖真相莫過於此。

《訪‧嚇》: 種族優生黑白祭

(原文刊於U Magazine@28/3/2019)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M巾英雄》: 印度月事起革命


        打機有Pac Man,月經有Pad Man,印度好老公真人真事,為愛妻月事衛生問題,自家研製M巾工程,最後做埋人民英雄,這一場印度月事起革命,揭示貧窮國家民生,如何連M巾都買不起,女性對月經知識貧乏,背後涉及性別禁忌及個人羞恥…等迂腐思想打壓主因,《M巾英雄》非一般印度歌舞喜劇片咁簡單。

        小人物對大世界的孤軍作戰,還要男人做M巾,比《絕世好Bra》更高挑戰,主角拉克史米由零開始不斷自研,最大難題是找人測試,試問當你見到一個貌似喬寶寶的印度人,手持M巾邀你免費試用寫報告,不說是印度,就是香港,肯定以為偷拍玩整蠱,拉克史米話你知「鐵柱磨成針」是怎樣形成,親身上陣自製月經踩單車,不得不「嘩!英雄!」俾個O咀你。

    《M巾英雄》有兩個特別重點,首先,拉克史米公開踢爆一塊低成本M巾,點解在印度變成高價貨,導致全國8成人冇巾用,將小心願化成大革命,向刀仔鋸大樹的暴利集團說不外,當拉克史米愛妻都難以支持老公做M巾,差點搞到離婚收場,甚至被全村鄉里責罵其不道德行為,直至拉克史米終於吐氣揚眉,大家似乎集體失憶,極速變臉並大肆歡迎他衣錦還鄉,盡見人情冷暖的虛偽真面目。

        英雄成功背後的女人,並非愛妻號,而是沿途有你的Pari, 一個受外國教育長大的現代都市人, 旁觀者當然認為她跟拉克史米是天生一對,不過神女有心,襄王無夢,發明大賽改變生活,卻改變不到一個如此堅守自己原則的男人,拉克史米始終將事業與愛情劃清界線,UNICEF從愛護女性出發的真心演講,人人都追求更多財富,沒有煩惱表示你不是活著,有煩惱才是有機會,句句發人心省。

        全片140分鐘有點冗長,如刪減幾幕指定Bollywood歌舞過場,整體節奏更爽朗直接,值得一提,Netflix近期剛有一套《月經解放》紀錄短片新上架,睇完《M巾英雄》,想了解更多印度女性的月事起革命問題,不妨找來一看。

(原文刊於U Magazine@21/3/2019)

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密室逃殺》: 豪華版恐懼鬥室


        所有「密室遊戲」電影系列,套套大同小異,不外乎幾個陌生人忽然共處一室,繼而展開解謎生死困獸鬥,表面好似無端白事 「被人玩」,實則個個掩藏不可告人的秘密,然後,幕後玩家形同俄羅斯公仔,留待下回再下回逐步揭盅吊你癮,1997年《心慌方》是同系始祖,2004年《恐懼鬥室》系列更是王者之冠,還有2012年將密室遊戲與《真人騷》完美結合的《屍營旅舍》。

        這套《密室逃殺》集以上大成,夠薑挑機成功,用9百萬美金成本,收12千幾萬票房, 大同小異又如何,最緊要觀眾未睇厭,講真,就當睇另一套豪華版恐懼鬥室,只因幕後玩家肯定比Jigsaw有錢有組織好多,每間密室都是落足重本,百分百度身訂造,但不玩三級血腥暴力,主打限時解謎找出口逃生,遲來者必死無異。

        主角全屬非星級演員,聰明地讓觀眾有代入感,以為參加密室遊戲奪獎金,怎料變成死亡遊戲真人騷,既要群策群力過關,又要沿途斬將求生,每關謎底各所有屬,一切早有設局,將Jigsaw地下判官私刑手法,改為民間抽樣實驗博奕場,6位主角有緣共存亡,皆因大家太好運所致,真的有幸有不幸,一齊來盡享。

        豪華密室先來冰火兩重奏,酷熱焗爐的會客室是序幕,緊接冰天雪地的寒冰房,請不要問究竟點樣可以在大樓內建造如此逼真實景空間,總之幕後玩家非富則貴,再有倒轉了的桌球室,跟《海神號》船倉翻轉災難逃生同出一轍,至於暗黑手術室就非常恐懼鬥室Feel,最後尚有自動夾壓圖書室,形同《星球大戰》垃圾房,又似某迷你倉電視廣告,唯獨密室設計只算不過不失,論創意玩味,始不及《恐》重口味官能刺激。

        整體節奏尚算明快,解謎布局心思不俗,結局當然未見幕後玩家現身,局中有局是預料之內,留低下集伏線繼續有排玩,個人總結,還是覺得Jigsaw仍是同系最好,後無來者。

(原文刊於U Magazine@14/3/2019)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亞里叭叭 : 環境音樂 Kankyo Ongaku (下)


  一張出色的雜錦合輯,幕後選輯製作人,居功至偉,Light In The Attic亦誠邀波蘭Ambient/Avant-Garde二人組合Visible Cloaks成員Spencer Doran擔任《環境音樂Kankyo Ongaku》合輯選曲,可是天作之合。

  Spencer Doran本身深受七、八十年代日本環境音樂影響薰陶,一直致力於東西方交流互動的音樂創作之餘,前年亦於個人唱片廠牌Empire Of Signs旗下,為日本Ambient/Minimal音樂人吉村弘於1982年發表的處男作《Music For Nine Post Cards》重新復刻再版,另外,2015Visible Cloaks也有緣跟Dip In The Pool合作一曲《Valve》,滲透多少源自坂本龍一早期實驗電音曲風,事實上,他們好幾張專輯如《Reassemblage》、《Lex》及《Visible Cloaks》都是上乘的Ambient/Avant-Garde作品。

  說回《環境音樂Kankyo Ongaku》合共25首曲目,由選曲到排序皆見Spencer Doran細緻心思,不乏罕有絕版珍藏,難得一聽,CD1序曲Satoshi AshikawaStill Space》,就是只曾收錄於80s年代日本獨立音樂Tra Project的卡式帶系列《New Artist Catalogue No.4 1983》,一切由簡約琴音靜心入定出發,無縫緊接上Yoshio OjimaGlass Chattering》,喚回1988年其一連兩集《Une Collection Des Chainons : Music For Spiral》名盤的集體記憶,再引入松武秀樹的催眠曲《Nemureru Yoru》出場後,交由久石讓《Islander》讓腦電波活躍啟動,單聽開場這4首曲目已夠循序漸進,一氣呵成。


  至於以日向大介為首的4人樂隊Interior1982年於Yen Records旗下的首張同名專輯,又是當代絕版經典,聽完《Park》確會令人想找來再重聽一番;低音結他兼鍵琴手Yoshio SuzukiMeet Me In The Sheep Meadow》曲如其名,躺在被綿羊擁抱的草場上,頓覺一陣軟綿綿的感官氣場在迴盪。

  CD2由爵士樂色士風手清水靖晃《Seiko 3》揭序,沒錯,Seiko正是精工錶之名,來自Crammed Disc著名的《Made To Measure》系列第12集《Yasuaki Shimizu Music For Commercials》,同碟尚有《Seiko 1-5》不同版本,短小精幹的120秒,很80s科幻未來派的太空味,跟二人電音組合Inoyama-Land同系連線,《Apple Star》盡顯當代典型東洋電音本色;1986年電音樂手Akira Ito 概念專輯《Prayers》,向地球及大自然祝禱的兩首5節組曲,Spencer Doran從中挑取《Praying For Mother/Earth Part 1》,簡約電音與流水鳥聲互通共存,連繫已故Jazz-Fusion琴手Jun FukamachiBreathing New Life》,寓意深遠。


  既然有松武秀樹,又怎能沒有YMO,來自《BGM》專輯完場曲《Loom》固然是全碟最普及認知的選曲,而細野晴臣於1984年特別為無印良品創作,長達15分鐘多的《Original BGM》,原名為《Watering A Flower》,只曾於當年無印卡式帶及《Muji BGM 1980-2000CD出現過,值得一提,《環境音樂Kankyo Ongaku》透明膠3碟版本內,亦特別加錄坂本龍一《Dolphins》,輯選自1985年《Esperanto》玩人聲拼貼聲效的實驗之作,另外,據知Japan Archival Series下一個最新企劃,將會名為《Pacific Breeze : Japanese City Pop, AOR & Boogie 1975-1985》,知音必然熱切期待中。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1/3/2019)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亞里叭叭 : 環境音樂 Kankyo Ongaku (上)


  今個農曆新年,常伴耳邊並不是喜氣洋洋的《財神到》,而是這張《環境音樂Kankyo Ongaku》雙碟合輯,副題為《Japanese Ambient, Environment & New Age Music 1980-1990》,邊聽邊看唱片封面,聯想出很多很多問題,到底應該在甚麼環境下,聽甚麼「環境音樂」?

  某程度上,「環境音樂」也可以是「心境音樂」,那是一種跟自己當下心境即時互動的聆聽體驗,如此類推,「環境音樂」也可以分為「順境音樂」及「逆境音樂」,無論是順流逆流,只跟心中意願去走,「環境音樂」就如明曲引路,洗滌淨化聽者心靈,暫別世俗煩囂,謝絕閒言廢語,自覺與這個空間不再有關。

 《環境音樂Kankyo Ongaku》悉心連繫的音樂時空,是上世紀80s年代的日本,合輯出自美國西雅圖獨立唱片廠牌Light In The Attic,一直對東瀛獨立美樂情有獨鍾,好像早已賣斷市的細野晴臣早期復刻黑膠CD系列,就是Light In The Attic代表作,而於2017年推出Japan Archival Series合輯系列,更是不可多得的誠意出品,打頭陣有《Even A Tee Can Shed Tears : Japanese Folk & Rock 1969-1973》,成功輯選及發掘當代日本獨立搖滾民歌罕有瑰寶,選曲盡是首度於日本以外授權之作。


  2019年初面世的《環境音樂Kankyo Ongaku》,屬這個Japan Archival Series系列第二彈,全碟25個單位有熟悉也有陌生的名字,總之未聽過就當新的聽,一切從新認識,也為時未晚,只因愈聽愈有種很親切的80s共鳴感,正如他們所言:「從70s年代Brian Eno Ambient MusicErik Satie Furniture Music概念,開啟東京音樂人對聲音氛圍及原音創作的思維,繼而造就80s年代日本環境音樂風格。」

  如果你有睇過1985年坂本龍一《Tokyo Melody》音樂紀錄片,必記得教授亦曾分享對東京城市聲音的個人心得,留意身邊聽到各式各樣的不同聲音,環境與音樂從來都寄存於每一個時空領域,不論是Ambient好,Environment又好 ,New Age又或Avant-Garde都好,環境聲音可以化成音樂空間,而音樂也可以建造出不一樣的環境構圖,當年今日,環境音樂依舊進駐我們的日常生活,如無印的In-Store背景音樂,早已變成一種簡約生活品味象徵。

  還記得去年教授在曼哈頓一間名為Kajitsu餐廳的音樂奇遇記,因為對該店的混亂Playlist聽到反感,並對大廚表示:「你的食物水準足以媲美桂離宮,不過背景音樂就似Trump Tower!」,於是教授自行為它建立一個「The Kajitsu Restaurant Playlist」成為一時佳話,選曲不乏大量新舊時代的Ambient, Environment New Age Music,當然,《環境音樂Kankyo Ongaku》也屬桂離宮的超水準級別。(待續)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1/3/2019)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星仔打官司》: 為甚麼生世間上


        片名《星仔打官司》或有誤導之嫌,首先,星仔不是控訴父母告上法庭,而是因為傷人罪受審期間,憤怨反問「點解雙親要帶他來世上?」,再連珠炮發不平鳴之聲,追究「生而不養誰之過」責任,當然,《星》絕非「法中情」式打官司,法庭只是編導Nadine Labaki為街童發聲的小舞台,星仔走天涯的流浪故事,才是錐心刺骨的重點所在。

        黎巴嫩貧民窟的絕境求生,低處未見低,星仔父母仍濫生子女不盡己責,連出生紙都懶得申請,星仔只憑官方醫生檢齒斷定12歲之齡,老母賣女運毒當閒事,老豆買醉貪睡不工作,庭上自辨自己都是貧窮環境長大,一樣沒有選擇又如何,講到好似天生天養是真理,你話有星仔人生可以有幾絕望?

        全片最錐心入骨一幕,當星仔坐在摩天輪看日落,沿途由沒表情到泛有淚光,幸福真的不是必然,摩天輪亦然,星仔離家出走的一個中轉站,似是暫別12年的低谷生涯,實則面前的高山仍萬丈遠,遇上埃塞俄比亞過期偷生的非法女工,卻留下剛學行走的嬰孩Yonas,星仔頂硬上做帶子洪郎,兩口子互建最純樸的童稚感情,看著星仔如何堅持撐到最後,直向其卑劣雙親的惡行來個兩極對照。

    《星》忠實呈現貧窮及社會階級問題對下一代的影響深遠,無需販賣煽情,角色演回自己,星仔真名就是Zain,是敘利亞真難民,拾荒度日,一餐不繼,沒有家的失溫日子,人在受,天在看,片末重現久違了的天真笑容,竟如一種天賜的奢侈,一個連愛與責任都沒有的世界,多諷刺!

        同一天空下,貧富懸殊兩極化不是新鮮事,本片取名為《Capharnaum》,亦似借聖經提及耶穌傳道重要之地「迦百農」作暗喻,黎巴嫩貧民窟也像另一個現代廢墟,透過星仔故事以第一身角度,為世上難民兒童問題由此再傳送發聲開去,正如近期《寫我華麗緣》Colette名言,套用於星仔身世,只需換上另一個字代替Wonderful,同樣擲地有聲:「What an unpleasant life Ive had! I only wish Id realized it sooner.

(原文刊於U Magazine@7/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