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睇過《恐懼鬥室》?幕後主腦Jigsaw等同地下判官,受害人既是原罪者,透過不同的死亡密室,讓他們換取片刻反思人生的機會,限時內完成指定機關,否則即場Game Over,以生命作賭注,想繼續活下去,就要作出犧牲,是比死更難受的自選酷刑,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Jigsaw提倡的,正是「出得嚟行,預咗要還」宿命哲理。
你又會點睇得失?其實我們都跟《恐懼鬥室》裡的受害者相差不遠,一切皆天意的話,一生不可自決,得幾多又失幾多,我們都渴望得到想要的,卻又畏懼失去時,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將要逝去總想挽留,沒有失去,不懂珍惜,陳百強《一生何求》問得真好,潘偉源精警細膩的一字一詞,說出了得與失的微妙之處。
「冷暖那可休,回頭多少個秋,尋遍了卻偏失去,未盼卻在手,我得到沒有,沒法解釋得失錯漏,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不知那裡追究…」
我們耗盡一生,如此糾纏於放棄與擁有的判決旋渦中,萬劫不復,循環不息,倒頭來,方知萬般真的帶不走,所失的竟是所有,明知卻不以為然,由 《恐懼鬥室》到恐懼鬥「失」,沒錯,「失去」從來都是潛藏我們生活體系裡,最恐懼而一發不可收拾的末日心魔。
2004年,日本已故動畫大師今敏唯一一部電視動畫《妄想代理人》,是個人最愛的今敏作品,故事主題所探討的,正是隱藏於都市人的暗黑恐懼心魔,由逃避現實真相,轉化成妄想的潛意識,最後,這股源自生活不同壓力下,人格撕裂再集結的怨念力量,變成一種風土傳染病散佈城市角落,直至世界末日臨界面,恐懼鬥「失」是原罪主因。
此時此刻不景氣世代,試問都市人有誰沒有情緒問題?焦慮症跟驚恐症是同一家,聯同情緒抑鬱病系列,不就是活在恐懼鬥「失」瘟疫蔓延時,失業失戀慌失失是等閒事,當「日常」忽然失去之時,不可理喻的「失常」危機,仿如大家身邊的人肉計時炸彈,隨時一觸即爆,全球連鎖效應,跟《妄想代理人》同出一轍。
還記得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馬尼拉香港旅行團人質脅持事件,一位被革職警員軍人,一心只想要求當局可以將他復職及取回17萬港元退休金,當失業變成失常,足令一個正常人思想也忽然變歪,想出以脅持人質來交換復職條件,如此恐懼鬥「失」症候群實況劇,不論任何國家任何城市,不分任何種族任何階層,早幾日,美國紐約布朗克斯的一間醫院,剛又有另一單槍殺事件,一直沒完沒了。
恐懼鬥「失」,將會是逃不了的末世宿命,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即將降臨之前,失業狂潮已陸續湧現於各行各業,由失業帶頭泛起的連串恐懼鬥「失」漣漪效應,預料到所失的是所有。
《妄想代理人》第8話「開朗的家族計劃」,3位分別以班馬、冬蜂及小鷗之名結緣的老中少網友,進行一場集體自殺之旅,他們試過不同自殺計劃,最後總是不功而回,看似是黑色幽默,實則笑中有淚,到第13話大結局,東京復興重建完成,一切回歸「日常」後,忙碌過活作為明天賭注,人人又再受壓於工作焦慮中,問題根本又重蹈覆轍,字幕完結後的夢告,是這樣說:「快要結束的故事,輪迴後又再開始,循環不息的無間道,沒有解不開的謎,解不開的謎是沒有答案,各位觀眾,後會有期。」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4/7/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