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自己有幸曾先後兩度跟Depeche Mode做越洋電話訪問,可惜,兩次都只被獲派Andy Fletcher做代言人,需知道,AF是DM三位元老主將中,最少參予音樂創作的一員,只是DM的理財事務專員;上星期,忽然接到唱片公司來電,知道有機會跟創作靈魂Martin L.Gore做專訪,得償所願的興奮莫名,非筆墨難以形容。 碰巧《MG》正式發行日期正跟自己的生日同日,MG亦好友善地跟我說:Happy Early Birthday! 不得了!
自1990年《Enjoy The Silence》十二吋限量版封面初現DM的簡寫開始,我們都愛稱DM至今,然後,2012年兩位DM元老,即是早於1981年11月已離隊的第一代主將Vince
Clarke與Martin L.Gore首度作二人合作,又以VCMG簡稱為名,結果,3年後的今天,Martin L.Gore發表第三張個人專輯亦沿用MG之名。
Anagloue電音大回歸
跟上兩張改編別人的歌《Counterfeit》系列不同,《MG》是一張徹頭徹尾的純電音Instrumental專輯,到底,何解不是《Counterfeit 3》呢?
MG直接回答:「當DM錄製《Delta Machine》之時,我寫了很多純音樂,因為Dave與我本身都為專輯寫了許多新歌,就連Deluxe
Edition也沒足夠空間容納,更何況是這些純音樂作品,於是靈機一觸,不如索性再創作多些,然後推出一張純音樂專輯,這會令大家有意料之外的驚喜,因為如果今次又是《Counterfeit
3》的話,太理所當然吧!」
從唱片封面上的電音器材旋扭圖案,到MG宣傳照片頸上掛滿七彩繽紛的patch cables,與及《Europa
Hymn》MV的動畫設計上,都強烈感到返回analogue電音世界的意識傳遞,整個概念是如何構思?
「《MG》好明顯是一張很純粹electronic的純音樂專輯,沒有結他、真鼓、主唱,主要聲源全出自modular
synthesizer,所以一切亦順理成章地度身訂造出來,無論是封面及宣傳照造型,同樣貫徹傳遞這個電音訊息。」
提到 modular synthesizer,記得於DM《Sounds
Of The Universe》EPK入面,MG亦透露不斷從eBay搜尋好多vintage modular
synthesizer,不知道他目前仍有否擴充自己的收藏量?
MG即時笑著回應:「我已經盡量跟自己說要停止在eBay搜尋,不過,我仍是不自覺地每日在搜獵中,事實上,除了舊古董modular
synthesizer外,同時亦有好多復刻版及全新eurorack modules不斷推出,analogue電音熱潮已在復甦。」
那麼,你有留意KORG重新推出的ARP Odyssey嗎?感覺如何?
太空電幻配樂
個人而言,《MG》整體觀感像似一套Sci-Fi科幻電影原聲專輯,如《Stealth》及《Creeper》活像開場主題曲,充滿迷離及實驗味的太空化氛圍元素。
MG亦有同感:「沒錯,當我在製作中途之時,已發現它們頗重一些Sci-Fi電影味道,而我亦很喜愛這個構思,於是,便決定餘下未完成的純音樂創作方向,亦因循同一種風格寫法,令全碟來得更有整體化。」
MG亦有同感:「沒錯,當我在製作中途之時,已發現它們頗重一些Sci-Fi電影味道,而我亦很喜愛這個構思,於是,便決定餘下未完成的純音樂創作方向,亦因循同一種風格寫法,令全碟來得更有整體化。」
另外,亦留意到《Elk》一曲,聽後感亦跟《Delta Machine》由你主唱的《 The
Child Inside》一脈相承,此曲是否屬同期創作之一?而另一首《Crowly》亦似是可以演變成有主唱旋律的DM作品,到底MG是如何界定去寫純音樂或歌曲之別?
「對,《Elk》是《Delta Machine》的蒼海遺珠;一般來說,我創作之前已決定是純音樂,還是有主唱的,因為一首歌曲的主旋律及歌詞都是很重要的先決條件,主唱部份要夠強烈突出,反而純音樂就可以免卻這些元素。」(待續)
(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28/4/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