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更好聽又如何? 由年初David Bowie到年尾聖誕節的George
Michael,樂壇死訊停不了,從來都有感George Michael是屬於冬天的,其迷人歌聲總給人一份莫名的雪中送暖和諧美,由《Last
Christmas》、《Careless Whisper》、《A
Different Corner》到《Cowboys And Angels》、《Older》、《Jesus To A Child》及《December Song
(I Dreamed Of Christmas)》…等,最後,他亦選擇聖誕節離我們而去,真的變成自己人生中的Last
Christmas,Rest In Peace!
METAFIVE《META》
今年1月,METAFIVE首張專輯《META》千呼萬喚始出來,聽足一年,依然愈聽愈好聽,由Techno
Pop前輩高橋幸宏領軍下,加入Towa Tei及Cornelius精妙貼拼,砂原良德的電音舖排,権藤知彥的小號伴奏,LEO今井酷到極的聲演,火花不絕,最愛仍是由砂原良德作曲的《Whiteout》配套簡約電音節奏玩出劃時代型態。
坂本龍一《怒》
教授病愈回歸愈戰愈勇,《怒》是《The Revenant》及《Memories Of My Son》二合為一的進階升華,一貫簡約琴音下,配套氛圍化的空間感,滲現一道淡然無奈的傷痕,《Omen》及《Love》兩段變奏曲感性旋律,弦樂跟鋼琴獨奏各自懾人心靈,最後一曲《Forgiveness》2CELLOS跟教授美妙Trio合奏,來一趟最完美的Round-up。
Xavier
Jamaux《Music For Films》/《Playing With Friends》
法國音樂人Xavier
Jamaux首度發表一連兩張個人作品集,《Music For Films》內有13首杜琪峰銀河映像出品配樂,其中《神探》、《意外》及《毒戰》是首度曝光,一聽如故;《Playing With Friends》足見Xavier廣結友緣,BangBang去年發表的《Superstitious Guy》EP兩首《Everyday Icon》及《Dusk Till Dawn》型到飛起之作。
Beyond
The Wizard's Sleeve《The Soft Bounce》
成軍十年首張專輯形同一張迷幻Soundtrack混合體,延伸他們60’s迷幻之音跟electro-house互溝概念,《Delicious
Light》如公路電影迷離模糊聲圍漸加女聲dream-pop與drone節奏同步推進,媲美Beak>同出一轍玩法佈局,受60’s
baroque pop樂隊The Left Banke薰陶《Door
To Tomorrow》是個人至愛。
OST《Eddie The Eagle》
《我要做鷹雄》是今年最多人走漏眼之作,電影跟Soundtrack如是,Gary
Barlow力邀一眾80s代表回歸,以Inspired By之名回到80s好世界,Holly Johnson《Ascension》氣勢磅礡如占士邦主題曲,Andy Bell《Fly》旋律動聽媲美當年《Ship Of Fools》,Marc Almond《Out Of The Sky》玩回典型electro-pop,主題曲《Thrill Me》正氣十足。
C
Duncan《The Midnight Sun》
格拉斯哥新清泉唱作人,承接去年《Architect》自此一家夢幻Folk-pop,繼續愈聽愈離地,暫別塵世種種恩怨情仇,由序曲《Nothing
More》和諧天外凡音始動,已是別來無恙的標誌式有共鳴,《Wanted To What It Too》、《On Course》及同名主題曲的電音sequence不禁令人想起《Stranger Things》同系餘韻,全碟美不勝收。
David
Bowie《★》
今年年初,有誰想到這粒《★》是David Bowie為自己度身訂造的告別作,短短7曲嘗試探索爵士新境界,令大家耳界大開,個人最愛的《Lazarus》如3年前《Where Are You Now?》續集,開首一句「Look Up Here, I’m In Heaven…..」可圈可點,天地真的不過一剎那,2016年樂壇真的R.I.P.停不了,正如自己舊文所說:「很有世界末日來臨的不思議氛圍,那個世界是我們共同度過的美好新世界,屬於這49年間不同時代的樂迷們,由1967年《David Bowie》到2016年《★》,幾代同堂的時代終結…」(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