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都覺得入戲院看電影是一件樂事,很享受整個睇戲過程,打從選片開始,到選戲院選場次,然後再選座位,都是好玩有趣,因為每間戲院都有它的特色,跟酒樓一樣,不同地區都有不同感覺,有街坊式亦有豪華型,當然,等入場之前在戲院大堂留連,再到入座後等開場,看預告片及廣告,最後到正畫終於放映,全場幾百人一齊又哭又笑,或尖呼狂叫,實在夫復何求?不過,21世紀的戲院文化已完全改變,迷你戲院應運而生,感覺卻跟昔日大戲院時代完全是兩碼子之事。
其實,自從電影VCD/DVD/BD市場大步走,令家庭影院成為新世代潮流,再加上盜版及非法下載問題,電影院生意今非昔比,一間又一間大戲院拆卸或改建,同樣未見起色,好像重新營業的紐約及利舞台,最終都捱不住離場;對傳統舊戲院的最後回憶,要算是中環皇后戲院,就是後來重新裝修只留下超等部份繼續經營的晚年歲月,總算仍保留點點舊戲院時代的遺跡,如果你早幾年前,還有幸去過皇后戲院睇戲,必發現它仍是以傳統手寫劃票形式,當全城電腦化之時,這些手寫戲票可是絕無僅有的懷舊戲院特產,至於那些可以移動的舊式戲院座椅,也是以前不少大戲院指定的設計,頗有金屬味,背部彎彎的緊貼身體,非常別緻又惹人懷念。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TVUC84RMMXJ2MY8EFtrX_rCCEpzpFyevg1m_Gfn0PgBVQwdEbk3-O0vuM61SwidKZ7dRz7fjNqBstQJ0LeDGgJlK3cGAUSH62Q1rPQxn60jbG3mL6OG9stV6x4fy8iukhEVL_mHKmOcY/s1600/ot1221b+copy.jpg)
![]() |
利舞臺戲院的售票大堂及正門入口,主要售賣堂座及超等位置,側邊波斯富街尚有一個售票處是前座及特等。(此圖是自己從“富貴榮華”劇集輯圖拼貼而成)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ZbG-C7hTgohfwn_i73jAAEbZ34eCtJ-l4vaZ0i98x-iD-tfp9dWFXt_87NPQ8dO4TifRq54ybe6ReSyFXh4GFEt_mK81GGYi_G8Dxtyz43iAct1Q9gK1IqmTL-7Cnsmj-cYk5HJ-hIkc/s1600/20090625_d3fd96b401c6a5b86b96p0B6RISeCEC3.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LE3_5jyzWD2IMJGdlTilqIk_tzjeIS2hXfkUC2Zj6xktqYaQj0JkUXwTO3pCp2DQAmTWs5jjtZ-X71ZTx0bVVGYBZZCIrDEw3jzb5v5iyEApVvtcrzaor9bzXwBKyjrb9PL4mbejbXhU/s1600/DSC04117+copy.jpg)
![]() |
私人珍藏的碧麗宮定期自行編印《Palace Film》電影刊物 |
元一張,卻換來極舒適觀影體驗,全院由購票大堂到戲院內都佈滿地毯,好記得預售及即場是分開位置,即場購票是需要入大堂內,那時候就是沒有戲看,都總愛到此一遊,看看不日上映的電影宣傳照及海報,又可免費取閱由碧麗宮自家印製的電影宣傳讀物,每逢過時過節又或大片登場,勢必水洩不通,最怕全院滿座時,人頭湧湧要經過一道窄巷才可入到寬敞非常的戲院內,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如飛機椅般的梳化座,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銀幕,配合全場紅地毯佈局,感覺總令人如置身國家元首開會的大禮堂一樣,曾在這裡看過《莫扎特傳》、《末代皇帝溥儀》或《迷牆》的,可是最Grand的港人睇戲集體回憶。
![]() |
設有兩個不同售票處,外邊是預售處,入內則是即場售票。(圖片源自那些年的電影雙周刊) |
![]() |
等候入場的大堂極之寬敞,全紅色座位夠華麗舒服,就只是進入院內的走廊比較夾窄一點。 |
多年前《超人強戰回歸》在港上映,自己亦特地去到JP銅鑼灣欣賞,為的就是重拾廿幾年前入戲院看《超人》第一集的童年回憶,那時候,父親帶同自己及弟弟於銅鑼灣明珠戲院觀看,今日的JP銅鑼灣,正是昔日明珠戲院的超等位置,跟碧麗宮一樣同屬邵氏院線旗艦戲院的翡翠明珠,顧名思議,本跟TVB的翡翠明珠同出一轍,翡翠是港產片,明珠是外語片,當年明珠戲院最響負盛名是其超弧型大銀幕設計,觀感一流,至於七十年代此戲院曾有一個不知是傳言還是真人真事,就是有觀眾在觀看《驅魔人》途中心臟病突發身亡於戲院內。
桂治洪導演的《蛇殺手》電影,有一段多角度拍攝七十年代翡翠明珠戲院午夜場的珍貴鏡頭。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8pLAfVpFEZCc1BB148fzKolVR1iSS9NTN6Nr3FpGum4xNIUFhsHkLqhWkwrXYKA4AO6UK9ZHtcEzkL2AykNW3NZUrdGD8xUfKX9ARgJ7P8jiuwsHdoy9j63IX996FqxOK_H6zA3EBazI/s1600/Screen+shot+2013-09-12+at+12.00.36+AM.png)
提到百樂,亦少不了相隔一段維園大直路,位於繼園台的新都戲院,當年大家好多時都會戲院兩邊走,當任何一間滿座的話,自會急步走過另一間碰碰運氣,新都戲院本身亦經常出現於港產片,好像星爺《整蠱專家》就有一場劉華超等後座兩邊走的溝女戲。中學時代,新都戲院亦成為同學們經常拿來說笑的對象,因為當年此戲院的早場及四點場專放映歐洲色情片,不少同學都曾到此尋幽探秘。(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