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圍恐筆亂:《裂口女》1+2



        每一個城市,都有所謂的城市傳說(Urban Legend),還記得當年香港銅鑼灣皇室堡的「狐仙現形記」傳說,那就是其中家傳戶曉的Urban Legend之一;然而,對於日本的民間傳說,更是先天有種不寒而慄之感,只因日本恐怖鬼片太深入民心,此套《裂口女》亦是日本其中一個經典的Urban Legend

        傳說始於1979年,日本全國各地的校園內,如傳染病一樣廣泛流傳「裂口女傳說」,引起大眾恐慌不安,由於主要集中小學生之間的流傳話題,有部份學生開始被嚇怕不敢上學,令家長們留意到事態嚴重,及後更令所有學校實施應變行動,加強學校保安,甚至被迫暫時全面停課,一個傳說如此影響民生,到底裂口女有何可怖之處?原來,傳說中的裂口女,是一位身穿大衣、戴口罩及披圍巾的長髮女人,她總愛擄掠4至10歲的小孩子,經常出沒在學校附近等待獵物,她會先問小孩:「我美麗嗎?」,如果孩子回答:「美麗」,她就會把口罩除下再問:「我這樣美麗嗎?」,孩子通常都被嚇倒,被她捉去殺害及食掉;另外,如果孩子第一時間回答:「不美麗」,那就會被她立刻就地食掉。


        至於裂口女何解會變成這樣可怕的模樣,口唇兩邊被割開到面脥兩側,變成如一個血盆大口,後來連《黑夜之神》的新小丑造型亦受不少影響:
        傳聞一,是她本是一位大美人,為求更完美走去整容,怎料手術過程中,醫生卻不小心把她的咀唇兩側剪開,令她嚴重毀容後,憤然殺掉該醫生逃走了,最後慘死於亂槍之下;
        傳聞二,指她的祖先歷代專做壞事,令世代遭受詛咒,子子孫孫都會出現咀巴裂開情況,死後永不超生,變成妖怪;
        傳聞三,裂口女原本是一個家庭主婦,一次交通意外卻令她不幸身亡,更令她得到咀巴裂開的死相,慘變冤魂回來復仇。
        不過,最有趣的傳聞,是可以用噴髮膠將裂口女嚇退。



    《裂口女》電影版導演白石晃士拍過不少恐怖片作品,其中包括有《陰陽師》、《呪靈》、《咀咒》、《怪奇!死人少女》及《心靈寫真奇譚》等,他表示並非單純想把《裂口女》拍成一般恐怖驚慄片,反而想描述多一點關於裂口女的身世,當然,這都全賴於編劇的創作功力,皆因這原是一個城市傳說故事,所以,此電影版見到的裂口女身世之謎,又跟以上的傳說聽聞不一樣,今回這位主角本是一家四口的單親家庭,由於女事主身患惡疾,加上其變幻莫測又帶點神經質的雙重性格,一時十分愛惜個子女,一時又會對他們拳打腳踢,打至子女們遍體鱗傷為止,他們盲這樣自居於山上了無人煙的房子內,故事情節亦由此帶出既感人又不思議的幻海奇情味道。

        另外,裂口女外型除了跟足傳說中的模樣外,亦會經常手持一把長鉸剪,那就是用來殺人的主要凶器,加強一份連環殺手的恐怖感,當然,此長鉸剪更有其它用途,不便多說;飾演裂口女的水野美紀,透過特技化裝變成可怕的裂口效果,與及特製眼珠設計,都有不錯的嚇人表現,美指方面應記一功,加上每次出場都有悉心安排處理,夜深時份獨個兒觀賞的話,確有不寒而慄的觀影感受。




    《裂口女2》主要是講述這個傳說中的魔女澤田真弓的誕生過程,故事又跟之前的民間傳聞有所出入,主角澤田真弓本是來自一個開心家庭,澤田一家五口,父母二人再加三姊妹,跟TVB劇集《珠光寶氣》一式一樣,真弓是細妹,還有大家姐幸子及二家姐雪枝,事端由幸子結婚開始,其前男友心有不甘,竟潛入澤田屋內企圖將幸子毀容,卻誤將硫酸令真弓爛面受傷,是晚,媽媽慘被此人殺害,而爸爸亦同時將他轟掉…故事發展下去,當然是真弓的裂口毀容後遺症,令她變得孤獨無助,被同學及好友排斥,最後甚至跟兩位姐姐關係斷裂,弄致家破人亡悲劇收場;雖則不是大製作出品,全片卻拍得有板有眼,劇情進展引人入勝,幾位主角演得入型入格,幾幕殺人場面亦保持一定血腥度,想不到,此片並非如一般粗製濫造為續集而續集的出品,值得一讚。


        由於電影背景為1978年,裂口女2》很重七十年代懷舊風味,美指方面亦特別找來營造出當代的生活感覺,主角們的衣著服飾相當吸引之外,就連家居設計亦一絲不苟,好像澤田家中一部古舊彩色電視機,那是東芝牌的七十年代產品,當代很典型的四方箱設計,最特別之處,是右下角竟內置有卡式帶部份,十分有型的二合一設計,肯定是當代貴價電視款式之一,其他如二家姐工作的理髮店,又或大家姐工作的超級市場,都是非常有懷舊味道;再說這位口裂女主角,本身又跟七十年代荷李活的JasonLeatherface之類的殺人狂差不多,造型上又是標奇立異,同樣有一樣自選殺人武器,同屬悲劇人物角色,可說是日本方面的同類代表。

        另外,今回描述真弓由一位可愛少女變成殺人狂魔的心路歷程,亦特別採用二重人格化來突顯她的恐怖之處,故此,電影中不時會出現一位身穿紅衣長髮女郎,忽然朦朧地閃過一鏡,講真,確令人有種不寒而慄的視覺效果。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獅山下赤色瘋暴



   想起來,近年軒尼詩道真的紅Van不見了,紅的就多得是.......

  這架由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奇遇記,則似《Lost》及《The Walking Dead》港版變種,玩時空玩喪屍玩沒人都市,問題是一齣兩小時電影,跟電視劇集不同,為刻意賣大量關子留待下回分解之下,導致整體節奏愈走愈散亂失控,你可解說這是破格的瘋狂,卻引証陳果導演其實早已掌握港民心理,未算拍得完善極致,勝在輿論補完解說,全城齊聲推波助瀾,怎不放膽玩盡去。

  沒有看過原著小說及盡量避開任何媒體報導前設下,仍是會被「香港沒有了」這五個宣傳字句先入為主,將魔幻獅隧設定為一個臨界點,獅山下「我哋大家」時代精神,由有變冇的剎時覺醒,到最後紅雨灑地的終極赤化,再想一想紅Van上的這一群港人代表,絕可能是赤色洗腦機器,又或新世界秩序,最想滅絕改造目標對象。

  災難見人情,同Van是否必共濟?兩個主景紅Van及茶餐廳群眾好戲氛,外憂內患,人心難惻,媲美Frank Darabont《霧地異煞》,同樣凸顯人類在無政府狀態下的人性大考驗,在「我哋就係社會」大前題下,仍需尋找一個新領導,又或因循信念各分黨派收場,有趣是今回的紅Van上,暫似由過氣大佬任達華如拾回《黑社會》失去的龍頭棍般帶頭起飛。

  無論將政治密碼對號連線當成主菜,抑或黑色幽默Cult元素植入調味,現場觀眾過癮得不亦樂乎是必然,正如「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身在戲院心在看,回想片中種種荒謬得不思議的內容情節,跟離場回城目空一切的實況劇場不遑多讓,或許愈見慣不怪,愈只能喪笑一場當沒事,轉化一字一刀的圍插宣洩,血仍是冷。

  可悲的事實,跟百姓意願失去聯繫的是一位大獨裁者,香港倒數早於17年前一夜之間啟動,完場曲《Twenty Seven》感觸過後,想起假音人舊作《特首不見了》,可以嗎?


        香港不是沒有了,只要特首不見了........


此為修改版本 / 原文刊於U Magazine@17/4/2014)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圍恐筆亂:《鬼驅人》



   甚麼是「生人霸死地」?如果話你知,閣下住所的屋苑原是一個墳場遺址,你會即時打個冷震嗎?再補充多一句,更離譜的是,興建屋苑之時原來並沒有將埋在地下的屍骸搬走,只是移走所有墓碑掩人耳目而已,你會否即時想搬走呢?

  1982年《鬼驅人》故事大綱就以一個墳場屋苑為背景,無良地產商終極陰質事,衰過短椿爛尾樓,主角一家五口凶居入伙,小女孩Carol Anne被惡鬼捉到陰間,需要出動靈媒拯救,最後,所有骷髏破棺而出,衝上地面,成功將地產商力谷推銷五星級的家,跟地下墳場來一趟互動哈囉威。

 《鬼驅人》導演Tobe Hooper是驚慄片專家,拍過《恐怖屋》、《宇宙天魔》、《德洲電鋸殺人王續集》…等電影,後來轉攻恐怖電視劇系列如《Freddy’s Nightmare》、《Tales From The Crypt》及《Masters Of Horror》系列,始終仍以《鬼驅人》最深入民心,出自史匹堡監製及編劇亦功不可沒,尤其側重一家五口如何面對凶靈來襲為題,跟一般鬼片偏向以幾位年青主角你追我逐式的指定格局不一樣,當小女孩Carol Anne被邪靈捉走後,形同女童不思議失蹤事件,觀眾看到她的一家人如何團結面對靈界的另類挑戰,親情戰勝惡靈的鮮味元素,戲魅不弱。



  片首舖排極盡細膩心思,簡單地出完黑底白字片名後,第一個畫面就是電視機的Close-Up畫面,正是電視台當日的最後放送的美國國歌,就如以前殖民地時代,香港電視台每晚最後都會播英國國歌跟英女皇片段一樣,之後畫面雪花一片,鏡頭慢慢由電視機拉開,先見到男主角睡在椅上,再由一隻狗仔引導下,將這一家五口逐房介紹,全已熟睡中,惟獨Carol Anne忽然醒來,走到大廳的電視機前望著雪花畫面,似跟電視畫面內的東西在溝通,最後一家人都被她吵醒,一起在大廳望向Carol Anne,然後,畫面就轉為日間的屋苑取景,風和日麗,配合Jerry Goldsmith優美配樂下,才告正式開場出Credit,完全是一個很引人入勝的序幕舖排,尤其主題音樂如一首溫馨動聽的搖籃曲,跟一般鬼片配樂風格大不同。

 《鬼驅人》大膽地將電視機變成邪靈跟陽間的通訊站,電影海報上Carol Anne雙手拍住滿是雪花畫面的電視機,絕對是八十年代經典之一,亦較《午夜凶靈》的貞子電視機早十幾年面世,其中一幕更有鬼手從電視機伸出來想捉Carol Anne,其實仔細想一想,背後可存著一種反電視文化的概念,借來暗喻當代電視文化荼毒下一代的思想成長;到《鬼驅人》第二集,邪靈再跟Carol Anne接觸,變成玩具電話通靈,看看現今手機如此流行,手機如玩具一樣好玩,都市人又是否已被手機文化荼毒生活?還記得日本的《鬼來電》,似乎《鬼驅人》系列對日本鬼片影響不少。



 《鬼驅人》恐怖名場面有以下幾幕:

1.    小丑與樹妖:兩個雷雨的晚上,在小兄妹的睡房內,哥哥首先發現小丑公仔不見了,獨自找尋卻突然現身,好記得戲院觀眾一齊尖叫的情況;另一趟,則是哥哥發現窗外的大樹開始有異動,樹枝衝破窗口將他捉了出去。同時,小妹妹Carol就被房間內的儲物室魔力吸走了。

2.    抓爛面:大學幽靈研究員到來協助,其中一人在洗手間內,忽然感到好熱並不停將自己的臉抓爛至見骨,一塊塊肉撕掉的特技效果相當迫真,又是大家看到驚呼狂叫的名場面。


3.    骷髏頭水池:媽媽尋找愛女時,不慎滑落到屋前的一個興建中小泳池,卻驚覺自己被好多漂浮骷髏頭包圍,及後更有一座棺材破土而出,足令觀眾不寒而慄的鬼場面。


《鬼驅人》死咒

 《鬼驅人》三部曲都是以Carol Anne為主角,只要細心回看整個《鬼驅人》三部曲的宣傳字眼,分別為「They’re Here」、「They’re Back」及「He’s Found Her」,由最初發現「他們」的存在,到「他們回來了」,最後是「他終於找到她」,全三集都講述邪靈誓要捉到她落陰間,飾演Carol Anne的金髮童星Heather O’Rourke1982年拍攝第一集時,才只得五歲,卻憑天真可愛形象討人歡心,令觀眾睇得份外投入,可惜,到1988年拍第三集期間,卻不幸因病離世,奇怪是最初醫生只疹斷她為普通感冒,後來卻不知何解突然病情惡化,未完成第三集所有拍攝前,便告離世,當年她才13歲;故此,大家可會發現某些鏡頭下的Carol Anne面相明顯肥腫不少,最後亦需交由一位替身來完成該片;難怪,當時坊間也有不少傳言,表示今回Carol Anne真的在現實中被邪靈捉走了。

  除了童星Heather O’Rourke外,其實電影由1982年首集到1988年第三集期間,早已不斷發生多宗死亡事件,可稱是死得人多的荷李活經典個案,因此被冠上「《鬼驅人》死咒」之譽,首先第一集,飾演長女的22歲年青演員Dominique Dunne,於當年電影上映後不久,被男友因誤會而殺死,事後其男友表示當時聽到一些聲音在呼喚他殺死Dominique,到第二集,飾演鬼王Kane的男演員Julian Beck,拍攝期間原來已身患末期胃癌,最後等不及電影上畫便離去,另一位飾演Medicine Man一角的Will Sampson則在現實中不能自醫,於電影上映後不久因腎臟手術失救而死,然而,由於「《鬼驅人》死咒」傳聞不絕,反而更促銷《鬼驅人》三部曲影碟市場,吸引不少好奇心重的新生代追看。



 《鬼驅人》第二集:鬼追魂

  1986年續集,因為飾演長女的Dominique Dunne被殺,故事主角亦由一家五口變成四口,硬說長女另搬到親戚家住,今集鬼王Kane化身成人,以神父造型纏繞Carol Anne一家,邪魔扮相入型入格,透過玩具電話跟Carol Anne通靈接觸,幸得印弟安驅魔高人出手相助。



 恐怖名場面有以下幾幕:

1.    牙線纏身:承接上集抓爛面,今集有哥哥對鏡被牙鋼線纏身,幾有趣的佈局設計,卻稍欠恐怖氣氛。

2.    幽靈纏屋:有一幕是講述鬼魂開始行動,幾十隻幽靈亦忽然現身於主角的屋前,可以看到ILM當年的視覺特技精采之處。

3.    嘔吐怪物:爸爸飲酒飲入一隻小魔蟲,並從他口中嘔吐出來變成一隻大怪物,感覺倒似異形爆肚一幕,幾嚇人。


 《鬼驅人》第三集:鬼纏身

  1988年第三集,全片只得Heather O’Rourke飾演的Carol Anne,與及通靈神婆Tangina是唯一最連戲的主要角色,故事講述Carol Anne已暫搬到由Nancy Allen飾演的姨姨Pat家中,那是一座剛落成不久的全新大廈,編劇可謂一切從簡,索性大玩猛鬼大廈就是了。



  整個故事全發生在同一個晚上,鬼王Kane終於找到Carol Anne的新住所,全程利用鏡子及不同倒影空間,帶出陽間與陰間一面之隔的暗喻,大量鏡子特技設計,幾似後來的《凶鏡》;由於上集鬼王Kane的老演員已離世,故此找來另一位外貌相若的新演員替代,卻比原版欠了一份邪氣,全片只在大廈內不斷你追我逐,聽得最多的一句對白就是不斷呼叫Carol Anne,無論是人是鬼,都在不停呼喚找尋她。



[後記]
1982年於百樂戲院初會《鬼驅人》,全院滿座,全場觀眾驚呼狂叫此起彼落,氣氛一流,回看此電影廣告文案,用上一副對聯做宣傳字句,相當別出心裁,抱歉此唯一私人收藏的電影雙周刊內頁廣告未能完整呈現。